李鴻章是晚清歷史上非常重要也非常複雜的一個人物,對其一生功過,至今仍有許多爭論。李鴻章一生中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在於他的兩次簽字畫押,一次是甲午戰敗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另一次是庚子拳亂後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經手的這兩份條約,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沉重的兩張恥辱證明。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庚子拳亂髮生時,李鴻章遠在兩廣擔任粵督,跟挑起八國聯軍入侵沒有什麼關係,慈禧找他去談判純粹是找人背鍋。相比之下,甲午戰爭敗於日本,則很大程度上是李鴻章的原因,因此《馬關條約》的簽訂李鴻章需負主要責任。

  其實,除了敗於日本外,李鴻章政治生涯中還犯過一次大錯,但經常被人們忽略,那就是過於輕信俄國。

  俄國作爲中國最大的鄰國,自清朝康熙年間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疆界以來,其對中國疆土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光緒四年(1878年),清朝使者完顏崇厚出使俄國,在俄國人的誘騙之下籤訂《里瓦幾亞條約》,險些被俄國佔去我西北大片土地,後來靠曾國藩長子曾紀澤二度出使,據理力爭,才挽回了大部分權益。

  晚清名臣林則徐被流放新疆時,見到俄國人對我國領土的垂涎之態,亦曾感嘆道,未來爲清朝之大患者,必爲俄羅斯。

  李鴻章晚年一大錯誤,是過於迷信“聯俄製日”策略,給清末的中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清過在甲午敗於日本之後,國力遭到重創。爲防止日本在華攫取過多利益,部分西方列強擺出僞善者姿態,向中國拋出提供援助的橄欖枝,最著名的爲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強行讓日本把吞到嘴裏的肥肉遼東半島吐了出來,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李鴻章聯俄製日的想法。李鴻章固執地認爲,彼時中國最大的敵人是日本,故希望通過藉助俄國的力量,對日本形成威脅,使其不敢再輕舉妄動。

  李鴻章的聯俄製日策略,得到了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首肯。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李鴻章被任命爲頭等專使前往祝賀。

  清人李書春所著《李鴻章年譜》記載,李鴻章此行除慶賀俄皇加冕外,還有報答干涉還遼事宜的政治任務。臨行前,“西后(即慈禧太后)召見半日之久,一切聯俄密謀遂定。”

  李鴻章此行的外交成果,爲與俄國祕密簽訂《中俄密約》於莫斯科,該密約之簽訂未經總署,本來是一份無效的條約,但因爲慈禧太后的支持而最終通過批准。根據《中俄密約》規定,俄國有在我國東三省修建鐵路的權利,且一旦戰事爆發,俄國可通過鐵路向東三省輸送軍隊。

  表面上看,李鴻章是藉助俄國力量阻止日本侵略東三省,但實際上俄國對東三省亦有野心,此舉加速了俄國對東北的侵略。

  對清朝而言,東三省是滿洲的“龍興之地”,作爲起家的地方,滿人一直對這片土地抱有特殊的感情。自清朝入主中原以來,始終保持東三省爲滿洲的“自留地”,只允許滿人居住。過去漢人若想“闖關東”跑到關外居住生活,是很嚴重的罪行。

  滿人本來人數較少,又禁止漢人遷往關外,故東三省地區地廣人稀,十分有利於俄國對此處進行滲透。而《中俄密約》的簽訂,導致俄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進一步加強。清末時期日俄之間爆發戰爭,戰場竟選在我國東三省地區,此爲李鴻章錯誤聯俄導致的慘痛後果。即便後來徐世昌等在東三省實施新政,亦爲亡羊補牢之策,清朝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已十分薄弱。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後,日本一度實際上接管了我國東三省的控制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