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州科幹山一戶人家有一個小孩出生了,這個小孩就是楊國華,也是後來果敢地區的首任土司。

  突出的一部分就是滿清時期的興達戶,屬於鎮康州

  南明軍民流居傣族科幹山並逐漸演變爲漢人果敢縣

  果敢就是科幹山雅化之後的名字,果敢歷史上是曾爲哀牢百濮之地,曾是三國諸葛亮六擒猛獲之地。自大理國到明末時期,這裏屬永昌府下管傣族鎮康土州土司管轄之地。南明中原大亂,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南逃入緬甸時,許多漢人軍民不願進入緬甸境內而落籍科幹山。清朝中後期,這批南明軍民的後裔在科幹山形成了一股勢力,這股勢力的頭目依然保持南明軍事名稱如千總、把總等軍事名稱。

  當時統領這支勢力的人名叫楊獻才,稱之爲興達戶土目。這位楊姓頭目的先祖楊高學在明朝末期居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後來楊高學隨永曆帝朱由榔輾轉入來到雲南,南明亡國之後定居順寧府,後來楊高學之子楊映離開順寧府來到科幹山老夯巖。楊映之子楊獻才憑着自己的家財和膽識在科幹山逐漸形成勢力,於1739年取代陳姓茅扎陳駙馬成爲興達戶新頭目。而楊國華之父楊有根則是楊獻才的孫輩,楊有根擔任土目時期將當地原有的傣語名稱“科幹山”(意爲九戶人家)易名爲“果敢”(意爲漢人果斷、勇敢),並脫離鎮康土州,直接受永昌府管轄,當時的果敢領地對外擴張,吸收了鄰近的村寨,領土比楊家第一代土目時增加十倍之多,土目的衙門也從昔日狹小的渣子樹埡口搬到楂子樹大寨,爲楊國華後來建立果敢土縣奠定了基礎。

  楊家因戰功世襲果敢土縣土司

  楊有根50歲不到去世,那個科幹山下出生的楊國華成爲興達戶楊家的第四任土目,承襲了楊有根的職位,並在日後獲得清朝准許建立果敢土縣,從興達戶土目晉封爲果敢縣土司。繼位時楊國華年僅12歲,他的叔父楊有泮進行輔佐行政。可惜好景不長6年後,叔父楊有泮去世。時年18歲的楊國華以一己之力承擔起果敢和楊家的重擔,開始獨立處理果敢地區的大小事務,經過10多年的磨練和打磨,楊國華逐漸變得成熟老練,成爲了一名合格的統治者,併爲果敢爭取到土縣的地位,而果敢能成爲土縣最重要的就是楊國華及其弟楊國正配合清軍打敗杜文秀起義軍。

  果敢楂子樹土司舊址

  1831年,雲南大理的杜文秀領導反清回民起義,當時這些叛軍佔據了滇西,經常騷擾永昌府轄區,而這其中也包括果敢地區,後來杜文秀部下還在現在的永德小勐統地區開設了以安文玉爲首的將軍府,最終杜文秀軍和滇西土司大戰,這場戰爭歷時多年,被當地稱爲“紅白兩旗戰爭時期”。起初33歲的楊國華曾經與起義軍頭目結拜兄弟,帶領果敢地區配合杜文秀起義軍行動,並參加過義軍圍困昆明的遠征作戰,後行動失敗,楊國華退回果敢本地。

  而此時退回果敢的楊國華有面臨被入侵的危險,當時位於果敢薩爾溫江之西的木邦土司逐漸崛起,多次進犯耿馬、鎮康、孟定土司地,首當其衝的是孟定及果敢。在1856年紅白兩旗戰亂開始的時候,特別是1861年安文玉爲首的將軍府控制鎮康州包括果敢之後,木邦土司在1867年再次趁虛而入,進攻果敢,先後佔據滾弄、害羞水、楊德山、仰況等地,楊國華和弟弟楊國藩、楊國美等人,率領民兵鄉勇,擊退入侵者,並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仰況一役,擊斃了江西勐古首領。並在害羞水一役生俘了木邦首領,直至木邦承諾歸還滾弄渡口,同意將敢薩爾溫江之西長箐山、勐洪兩地劃歸果敢領轄,才放他離開。從此,果敢的領地,由江東擴展至敢薩爾溫江江西地區,這成爲日後果敢土司管轄地區。

  果敢第二座土司府

  1872年,清兵圍攻了大理義軍大元帥府,無奈之下的窮途末路的杜文秀只得服毒自盡,其餘部落只能退守滇緬邊地。1874年,得到楊國華的准許下,殘留的林義、馬二等義軍將領,率領部落及家眷,躲在果敢地區避難。不過此時楊國華的弟弟楊國正提出配合清軍驅趕林馬二軍,楊國正認爲如果配合殘軍會引來清朝的不滿和出兵征討,不如和清軍合作,爭取果敢得到滿清承認,成爲真正的一方土司,不受州府管轄。此時楊國華身體大不如前,而且還有病在身,於是就任由楊國正處理此事。最終輔政楊國正主動向清軍提供林馬兩義軍的躲藏地,後來馬林二軍得到消息被楊國正出賣,於是他們轉而侵擾果敢,包圍果敢楊家所在的楂子樹,企圖佔領果敢地區與清軍對戰。而此時楊國華和楊國正全力配合清軍對馬林二軍的清繳活動,最終林馬二軍被清軍趕出了果敢,而果敢楊家也因爲此戰功被滿清正式承認爲果敢土縣,將原來鎮康州上、中、下六戶地爲果敢土縣,冊封爲楊家頭目世襲果敢土知縣一職務,楊家從此正式成爲果敢土司。

  而被果敢打退的回軍殘部則逃到板弄,並在此地建立根據地,並在日後攻打果敢的楊國正,對果敢進行多次復仇侵擾。

  果敢土司淪爲英屬緬甸土邦

  1875年,楊國華去世了享年47歲。臨終前,他將自己年僅6歲的兒子楊春榮託付給弟弟楊國正,楊國正承諾會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將侄子撫養成人,並讓他承襲土司世職。從此,果敢進入了楊國正攝政統治的時期。

  楊國正時期果敢面臨回軍後裔潘泰人的侵襲,當時楊國正率領果敢鄉勇,曾南堵北截,兵戎周旋,多次遇險。當時潘泰人來勢洶洶,還佔領楂子樹土司衙門,俘虜了已故土司楊國華遺霜禹氏及土司儲君楊春榮等衙門眷屬,楊國正爲保大哥血脈,不得不以潘泰人大將和籌集衆多的銀兩將侄子贖回。然而當時潘泰人並沒有走,而是安營紮寨,於是楊國正再次聯合清軍對付潘泰人,直到清軍前往清剿成功爲止,爲了防止潘泰人襲擾悲劇重演,楊國正要求鎮康州清軍曾長期駐兵炮樓山、南京裏、麻慄林、關口等要隘並強化果敢各地經勐、千總、守備、伙頭等土目的軍事實力,逐漸安定果敢,使得果敢開始成爲薩爾溫江流域一個實力相對可觀的漢人土縣。

  楊國正

  楊國正其後又面臨英軍的侵入,此時他的決定改變了果敢這塊土地和人民其後一百多年的國家歸屬。當時英軍已經佔有下緬甸,一路佔據上緬甸木邦等地,並分化果敢。而且英軍派人遊說楊國正,勸其脫離中國歸順英國,英軍還贈送禮物給果敢土司及大小頭目禮物,以小恩小惠改變對英國人侵略者的影響,表示英國有優越的武器,對百姓的友好的,而背地裏英國人聯合木邦人收集了果敢大量的自然地理及社會人文第一手資料,以供殖民抉擇。當時楊國正面對如此的局面,首先以果敢土司的身份向雲南清軍報告英國的到來。但是楊國正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回覆和及時支援。最終楊國正的邊地土司侷限的想法起了作用,當時邊境土司都認爲“誰給我們好處多,我們就與誰合作”。於是楊國正權衡之下開始倒向了英國人,正式將果敢交給英國人,許可英國人在果敢進行戶口登記,同意每年上繳賦銀400兩,讓英軍在果敢駐軍。1897年清政府跟英國簽署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最終被劃歸英屬印度緬甸省下面的殖民地,冠名“大英緬甸木邦宣慰司果敢縣”,果敢土司也改稱“果敢茅扎官”,而楊國正也因此被英殖民當局授予金質獎章,而果敢則從此永遠的離開中國,成爲緬甸的一部分。

  歸屬英屬緬甸後的果敢屬於木邦

  楊國正長達41年干預果敢政事的時期,一開始他對待侄子用心撫養,對待政事,盡職盡責。但是,一個人一旦嚐到了權利的甜頭,就很難放手,楊國正也是如此,他一直以攝政土司的身份干預政事,直到他身體堅持不了了,方纔罷休。1916年,此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 在雙目失眠、生活難以自理的情況下,才最終履行曾經的誓言,將果敢地方行政權力,交還給時年47歲的土司王儲楊春榮。但是楊國正持久的攝政,使得果敢楊家兄弟爭鬥,出現土司衙門分家、一果三公的分裂。

  縱觀果敢土司前面兩兄弟的主政一甲子時間,果敢從一個邊陲之地成爲漢化之地的雲南果敢縣,也從中國邊陲滇西土司縣淪爲英屬緬甸殖民地。可謂是變化極大,這一切的變化和糾葛,也使得其後一百年內這塊滿清的滇西失地戰亂不已,不得安寧,而昔日同屬一地的鎮康則是安寧祥和之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