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觀音佛.jpg

典璧尼嘛 仁波切 / 講述    釋照明 / 恭錄整理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事解】

此時,無盡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合掌面向著佛,說道:「世尊,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因緣,名之為觀世音的呢?」

【理解】

◎爾時:

現今此時,講演聽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時機因緣,已經成熟。我們要有智慧去分辨各個階段的時機因緣。不同的時機因緣,各有其需要成辦的事務。觀察出因緣已經成熟,就須及時掌握,切莫錯失良機。

◎無盡意菩薩:

爲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如來所八大菩薩之一,也是賢劫十六尊之一,此菩薩居於東方不眴國教主普賢如來之世界,為繼普賢如來之後的補處菩薩。菩薩因觀一切事象之因緣果報皆爲無盡,而發心上求無盡之諸佛功德,下度無盡之眾生,故稱無盡意菩薩。

「無盡意」,表無量、無盡、無窮的智慧;「菩薩」,表慈悲心。「慈」,是與一切眾生樂;「悲」,是拔一切眾生苦。

無量、無盡、無窮的智慧,就是佛的知見。佛具有什麼樣殊勝的知見呢?佛有四門知見:「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清淨自身自心的「開覺知見」;實際去力行精進的「示覺知見」;具一切種智的「悟覺知見」;清淨無為的「入覺知見」。此四門知見,乃佛的無上功德與無上清妙智慧所發用的事實證據。

無盡意菩薩所具有無量無窮的上妙智慧,並非只是個人運用受益,更是要進一步運用在眾人的身上,令眾人皆得受益。就好像燈光是為了照亮大家,並非是燈自己本身的需要;和煦圓滿的明月,是為了令眾人得以賞心悅目;太陽的光能,是為了長養一切萬物。同理,無盡意菩薩超越一切、無窮無盡的上妙智慧,是為了要行出慈悲心,施予一切眾生快樂,救拔一切眾生的痛苦煩惱。

經文裡所提到的每一尊菩薩,都扮演著深刻的啟示與教化的意義。無盡意菩薩亦啟蒙著我們:是不是也應修證出自己內藏的無盡的智慧與慈悲呢?

其實,每一個人都本具與無盡意菩薩一樣的智慧與慈悲。例如,無論多麼無明、愚痴,每一個眾生都會保護自己,設法使自己免於飢渴、恐懼、危險等逆境,這是智慧的細微表現。又如,無論多巨大或多微小,每一個眾生,對於自己的親人子女或眷屬都有慈悲心,就算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眾生,它也仍有很細微的慈愛心來愛他的親人,這就是慈悲的表現。

◎即從座起:

「即從座起」表意,發用菩提心之時。無盡意菩薩帶頭起示範作用,勉勵大眾,要趕快〝起〞而實行智慧與慈悲。這是無盡意菩薩的身教。

又如《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世尊以平日生活中行、住、坐、臥等等的威儀身教,向眾生說法。

孔子言:「三十而立」,三十歲時,就應該要〝立〞起來了。這裡的〝立〞與「即從座起」的〝起立〞,並不是指要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而是要及時掌握時機,踏實穩健住自己的每一個腳步,不要有偏差,習性脾氣要改正,不要再像過去一樣的無明、無知、茫然、飄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