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時光如水,靜默不言。

三月桃良、四月秀蔓。轉眼到了四月,本以爲四月已到,氣溫該持續走高。奈何在清明節前,高山茶區竟然迎來了倒春寒。

2018年的倒春寒,發生在白毫銀針採摘的時節,低溫的天氣,“凍”出了白毫銀針清潤的茶湯,甘醇如美酒般的湯水。一場驚豔了味蕾的邂逅,令人難以忘懷。

2019年的倒春寒,轉而到了白牡丹採摘季,忽而出現的低溫,勢必會延緩白牡丹的採摘時間。爲應對這突如其來的低溫,白茶樹的應激系統快速啓動,體內生出禦寒的物質來,細胞內液增多。這些物質未來釋放到茶湯裏,便會讓茶湯形成淳和,醇厚,稠滑的湯感

倒春寒下的白牡丹,品質又會如何?

且到白牡丹上市時,揭曉答案。

雖說現在春茶季的進度條,才加載1/2,連春壽眉的蹤影還沒瞧見,可茶友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期待值,詢問上市時間。

每天一大早點開消息,必定能看到一條類似的信息:“今年的春白茶,什麼時間上市?”

望着陽光房裏那貪婪地吸收着陽光的白牡丹,果斷回覆:“還早”。

春白茶的加工,緊鑼密鼓進行中,一切有條不紊。春白茶的加工,必須要按部就班,不能快進。

欲速則不達,以犧牲白茶品質爲代價,換早早上市時間,不值當。

茶友們且耐心等等,到了上市之際,必然會第一時間通知,這是承諾。

在等待春白茶上市空隙裏,咱們也別閒着,可以先夯實相關基礎知識,以不變應萬變。

其中,選購是一大重點項目。

唯有了解春白茶特性,熟知買茶技巧,待春白茶上市後,才能一擊必中,選到最值得存的白茶。

選購時有一個小竅門,咱們可用排除法,即將不能買的白茶排除後,再剩餘的選項裏選擇,將變得簡單得多。

這些不能買的春白茶,可分爲四大類。

《2》

第一類:毛茶

所謂的毛茶,是坊間對“粗製茶”的稱呼。指的是沒有經歷完整加工工藝的茶。

這列春白茶,並不值得長期大量收藏。

尤其是春白茶中白毫銀針的毛茶,更要謹慎購買。

在國標中,白紙黑字寫清了白茶的定義:

“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葉、嫩莖爲原料,經萎調、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

官宣:經歷過一整個完整加工工藝後,才能叫做正宗的白茶,是官方所認可的白茶。

當白毫銀針的茶青從茶樹上採摘下來,歷經攤晾、萎凋、烘乾、挑揀、裝箱等步驟,前後至少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今年的高山白毫銀針,是在3月16日採摘,按照這個時間推算,要到五月纔會上市。

要是沒有經歷烘乾這一步驟,白毫銀針都不能算是正宗白茶,只能算個半成品。

並且買到這種沒有烘乾的白毫銀針(毛茶),怎麼看都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

首先,沒烘乾的白毫銀針,水分太高,是一筆顯而易見的損失。

S師傅測量過,只經過萎凋,沒有烘乾的白毫銀針毛茶,水分含量在20%左右(因測量是抽樣,故而數據會細微的起伏)。

也就是意味着,100克白毫銀針中,光是水分的含量,就有20克。一斤白毫銀針重量爲500克,其中水分就有100克。

而國標裏規定的,合格的白毫銀針,含水量爲8.5%,即100克茶葉中,水分含量最多隻有8.5克,一斤茶水分只有42.5克。

一斤半成品茶,比一斤成品茶整整多出了57.5克的水分。

憑藉如今白毫銀針的價格,不會低於一千元。爲方便計算,價格取個整數,假設一斤爲一千元。

算盤稍微撥弄一番,買半成品茶,得多花115元買水分。

這筆買賣,並不划算。

其次,這些半成品茶,還不能長期保存,存個三五個月,就生出水味,茶湯難喝,甚至還會發黴、變質,最終只能被丟棄。

要不是爲了科研,爲了體驗,爲了豐富喝茶經歷,不建議大家購買毛茶。

那些經過精製後,歷經完整製茶流程的春白茶,纔是真正的選購重點!

《3》

第二類:品級名稱不相符的茶

春白茶,共有三大分類,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

這是春白茶中的主力,各司其職,讓春白茶整個形象變得更加立體和飽滿。

茶友們在選購時,首先要認準品級正確。

不同品級的春白茶,風味、價格都不相同。尤其是價格方面,更是遵循市場原則,不可逾越。

比如,選購頭採米針,必定是要錢貨對應,而不能花頭採米針的價格,卻買到了尾針的品質。且不說價格方面的因素,單是二者的品質,就不可同日而語。

(頭採米針,即第一次採摘的白毫銀針,營養價值高,因產量小,故而價格高。尾針,是在白毫銀針採摘期末期時採摘的,芽頭細長,價格低)

頭採米針,是茶樹頭一撥芽頭,是越過整個冬季後的第一次採摘,其小小的身軀裏,卻承載着最爲豐厚的營養物質,內容物豐富,製作成精茶後,花香撲鼻、毫香濃醇、茶湯醇厚細膩。

加上頭採米針採摘時,氣溫低,茶芽要掙脫束縛,冒出第一茬芽頭,需要極大的能量。

故而,頭採米針它有具有一股強勁的能量,這股能量化作茶氣,也能讓你的味蕾享受一次風暴,被頭採米針俘獲。

而尾針,它體質就下降許多,順帶連身上白毫銀針的氣質,也淡了。

尾針,顧名思義是尾巴的針,即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銜接的時間段裏採摘的。這個時候的芽頭,隨着上升的氣溫,已漸漸變長,葉片也逐步舒展,第一片、第二片葉子已經長出。

這時候在加工過程中,會人爲地將葉片剝去,留下光禿禿的針,充當白毫銀針售賣。

但這時候的尾針,是強弩之末,作爲白毫銀針的風采不再,毫香變淡,茶湯醇厚度也不及頭採米針。

將這尾針充當頭採米針,當真是其心可誅。

茶友們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再被忽悠了!

《4》

第三類:產區模棱兩可的茶

在茶圈素來流傳一句話:高山雲霧出好茶。

說的就是這高山的茶園裏,盛產好茶。

因高山茶的品質不可替代,爲茶中翹楚,有口皆碑。故而,在茶圈內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茶友們非高山茶不喝。

人怕出名,茶也怕出名。

自高山茶概念火熱後,尤其是太姥山高山白茶成爲響噹噹的招牌後,各類攀附親戚關係的山頭、茶區,悄然而生。

且這些“抱大腿”的現象,還在“進化”。

最開始,太姥山高山白茶,是作爲行業標杆的存在,因高山茶的產量有限,就能喝到的人並不多,市面上還是老老實實地只有正宗太姥山高山白茶在流傳。

商人重利。

而後,在網絡購物平臺上,開始出現“太姥山麓”、“太姥山南麓”、“太姥山北麓”等關鍵詞,均和太姥山掛鉤,可這加上**麓,是什麼意思呢?

諮詢了其中一家店鋪,客服卻告知他們的茶區是在浙江。

*&……%

所謂的“太姥山X麓”,背後的真相浮出水面。大樹蔭下好乘涼,這不過是借太姥山的名號賣茶,太姥山脈都延展到省外,怎麼還敢堂而皇之地說自己是太姥山高山茶?

這類令人痛恨的行爲,自然要曝光。

等到村姑陳站出來,捍衛太姥山高山茶的權利,終於“太姥山X麓”的茶,銷聲匿跡了。

可近期,竟然又有另一個說法出現了!

“我是太姥山山腳下的茶區。”

您的這個山腳,到底輻射範圍有多廣呢?是在通往景區的那條山路下?還是指的是太姥山鎮山腳下?

景區下那所謂的山腳,可是農田一畦畦,還有幾片草莓園。至於茶樹麼,沒瞧見?

至於太姥山鎮,不好意思,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

太姥山鎮產的茶,不等於高山茶。

茶友們在購茶時,可要擦亮眼睛,不敢把寫明茶區在哪兒,偏偏要大費周章和太姥山扯上關係,不過又是來借光的罷了。其茶品質如何,不言而喻。

要是真的好,怎麼會沒有底氣廣而告之?

《5》

第四類:外觀顏色黑紅色的新茶

春白茶的最大特色:外觀顏色綠。它的綠色,隨着採摘等級而改變,彷彿將整個綠色系都囊括在內。

將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中出現的綠色做個總結,共有以下幾種綠色出現過:

苔綠、海松綠、松葉綠、箬竹綠、老竹綠、青竹綠、荷莖綠、冬瓜綠、青豆綠……

春白茶中之所以會有這些濃淡不同,層次不一的綠色,只因春季低溫的特點。

在整個春季裏,平均溫度20℃左右,在這一溫度下,茶葉中的葉綠素被大量保留下來,未大量分解。加上白茶傳統的工藝,不過萎凋與乾燥兩大工序,並未太多人爲因素幹擾,也不需要炒青、揉捻等,故而葉綠素又被大部分保留下來。

是以,煮白茶的主色調,就是綠色。

外觀上的顏色,成爲春壽眉重要的視覺識別系統,使其別具一格。

倘若,您遇到了一款顏色黑又紅的春白茶,那可要提高警惕,這茶可能遭受了酷刑!

春白茶的葉片發紅、發黑,極有可能是加工不及時,茶青渥堆在一起,導致茶葉中的色素被氧化,從而出現了紅色、黑色、褐色等不屬於春白茶的顏色。

而這類春白茶,不建議茶友們選購。

這類被渥堆後的白茶,不僅僅是色素上的變化,還有內在物質被破壞,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春白茶失去了鮮爽、鮮甜的風味,茶湯醇厚度丟失。

渥堆後的春白茶,早已與春白茶的形象,大相徑庭。

無法徹底體會春白茶魅力的茶,當舍之。

《6》

2019年的春白茶,還未上市。

但市面上早已充斥着所謂的“2019年春白茶”,而這些所謂的新白茶,多數經不起考驗,破綻百出。

而這些先鋒部隊中,多數是粗製茶,沒有經過烘乾後的半成品。

它們,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尚且不算白茶,並未經歷完整的加工工藝。

這類茶,是最不值得買的春白茶之一,到手後不過三五個月,原本僅有的零星香氣,將會徹底消失,被水味、酸味取代,最後只能走向發黴的結局。

若是此時衝動買茶,只能是自己後悔。

常言道:只有買錯,沒有賣錯。

衝動是魔鬼!

作爲消費者,還需自己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買茶前還是要多瞭解瞭解市場情況,多諮詢前輩。

小心駛得萬年船。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