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dredth_Monkey_Logo (自订)  

猴子是属于群居的动物,他们在群居生活中所学习到的经验,竟然能够透过相互的交流而传递给整个群
体,使大家获得共同的利益。


1952年,科学家在野外的一座岛上观察日本猕猴的生活习惯,他们给猴子沾了沙子的红蕃薯,猴子很喜欢吃红蕃薯,但沾有沙子的红蕃薯却让猴子吃起来很不愉快。

有一天,一只雌性猕猴发现可以在溪流中,清洗地瓜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她把这个方法教给她周遭的猕猴,她身旁的猕猴也学到这种新的吃地瓜的方法。

科学家亲眼目睹这种创新的举动,渐渐地在猕猴群中传开来。然后,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几年后的某天上午,第一百猴子学会了洗地瓜。之后,几乎每一只的猕猴都学会先洗了地瓜后才吃。这第一百只猴子不知何故地,造成了一个集体意识形态的突破!

但是更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科学家们观察到,猕猴洗地瓜的习惯突然跨越大海的间隔,在其他岛屿的猴子竟也开始有了洗地瓜的习惯。

因此科学家认为,当集体意识的认知达到某个关键点,这种认知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递给群体里的每一个份子。

『第一百只猴子效应』的现象意味著,当某种意识只有少数人所知道时,这种意识可能仍会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少数人。

但当这个意识状态会达到某一个关键点后,这个小型的集体意识会突然增强到能够影响群体里的所有份子,这个点就是所谓的『critical Point』(关键转捩点)。 当我们自己的观念行为开始有所转变时,可能就是受到这种集体效应的影响。

不过,这种集体意识有时对群体来说是好的,有时却也成为进步的阻碍。我们可以看一下另一个例子。

在管理学里有个理论叫做猴子理论,这个理论说明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影响群体的行为。

有人把五只饿极的猴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挂著一串香蕉,正下方是一个箱子,如果猴子要拿香蕉则必须爬上箱子。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装置感应到有猴子爬上箱子,就会有大水柱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一开始会有猴子想去拿香蕉,然后就有大水喷出来,它们慌忙用手抱住头,当猴子离开箱子的时候,装置就立刻停止喷水。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以后,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掉,换了一只新猴子(A)关到笼子里。这只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原来的猴子狠狠的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来的(A)猴子会害他们被水喷到,所以马上制止这只(A)猴子去拿香蕉。

这(A)猴子尝试了几次,结果总是被打的满头包,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又换了另外一只新猴子(B)关到笼子里,这支新猴子(B)看到香蕉,当然也是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原先不知为何被打的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虽然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根香蕉。他们只知道去拿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扁,却不知道为何拿香蕉其他猴子就要开扁。所谓的“传统”就是这么来的,就算没了喷水装置,那些猴子还是不敢去拿香蕉。

所谓的“传统”就是一种过去的人所达成的一种共识,就算当初达成共识的原因消失,后面的人仍持续地遵守著前人的规矩。虽然有时传统可以让后人避免遭遇某些危险,但传统有时却也成为进步的一种阻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