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与场景过后,社区金融3.0的新“风口”在哪? 财经 第1张

“借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如果说社区金融1.0是流量建设,2.0是场景建设,那么3.0将是生态的建设。”这一论点在4月20日由内地财富传媒集团内地财富网和碧有信共同举办的“社区金融高峰论坛”上被反复提及。

“社区金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突破口。”碧有信联合创始人、CEO戴凯在致辞中如是说。社区金融,顾名思义,指在社区中所产生的金融需求以及金融机构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从定义看,活动的范围在社区内,利益相关者包含社区成员和区内金融机构。基于此,内地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教授董希淼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对“社区金融”概念的三种误解:

1.社区不等于小区

2.社区金融不等于社区银行

3.社区银行不等于社区支行

移动互联时代,“社区”的内涵被大大丰富,“社区”不再局限于一地的物理限制,网络社区、线上组织、沙龙、论坛等都可以是“社区”的表现形式,而作为居住区域的“小区”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当然,就目前来看,“小区”是“社区金融”发生最重要、最频繁的一类。区内金融机构满足社区成员的金融需求即视作活动的发生,而金融机构便不再局限于银行,像碧有信这样的社区财富管理机构开始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社区支行指的是银行金融机构为方便社区居民业务办理而在社区内开设的网点,而社区银行的概念显然更广,可以是大型商行的业务条线(类似零售银行业务),也可以指中小银行(美国社区银行即是指这类中小银行),还可以指一种获客理念及模式。

提到社区银行,就不得不说“社区银行”的有力实践者——富国银行,这一案例也在论坛上被反复提及。实际上,富国银行更多是将其视作零售业务条线的代名词,银行整体业务划分为三块:社区银行、批发银行和财富管理。不过,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北京互金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黄震介绍,富国银行现在的战略重心已转向“金融科技(FinTech)”。从这一点来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借助科技革新零售业务的做法与之方向一致。

美国的社区银行旨在提供便利、周到、优惠的金融服务,而内地庞大的客群在这一方面同样有着大量需求。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内地的社区银行(以社区支行为主)并没能很好满足居民金融需求。

需求满足存在空白,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兴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在移动支付、消费信贷、个人信用、互联网理财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并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互金市场可以近似看作垄断竞争市场,因此可以看到,互联网、地产、农牧、医药等不同行业的公司纷纷加入并布局。其中,地产金融也在地产开发、房产开发之外寻找新的业务点。

地产商手中有着丰富的业主资源,并且业主集中于社区(以居民小区为代表)之内,同时财富管理的市场也在“强监管”过后逐渐复苏,二者结合,社区金融这片“蓝海”正逐步显现。具体来说:

1.客群基础。以碧有信为例,其社区财富管理的客群以母公司碧桂园集团的业主为基础,据戴凯介绍,目前碧桂园的业主规模达400万户,而每一户以三口之家来算,这一数字预计两年内将达到法国的总人口数。

2.财富管理需求。内地工商银行总行托管部副总经理王承远在演讲中,将内地资产管理的发展进程划分为4个阶段——2007年以前,规章建设阶段;2008年至2011年,初步发展阶段;2012年至2015年,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稳中有降阶段。在目前这一阶段,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10万亿人民币,去掉嵌套后约为70至80万亿,王承远认为这一规模实际上并不大。同时,宏观层面,我国宏观经济面仍保持良性发展;微观层面,我国资管市场伴随资产管理公司、外资私募、家族办公室3类新主体的加入,将与原有7类持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公募、私募、期货)激烈竞争,而这10类主体的资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在演讲中指出,从日前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看,会上提到了“逆周期调节”;而在政治局会议上却没有提出。连平认为,这释放的信号是,政策层面将从“相对宽松”向“保持宽松”转变,目前不会再“加码”——整体降准很难出现,但不排除结构性降准,例如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专项降准。连平指出,银行的表外业务在“强监管”过后出现复苏,目前银行信贷增速为13.5%,这一速度并不高。

综合来看,无论是宏观经济背景,还是微观行业格局,我国财富管理都有望迎来“风口”。

拥有利好的背景,社区金融下一步便是要思考“如何做”。前面有“社区支行”不甚成功的案例,那么破局的路口又在哪里?张承惠在演讲中指出,社区金融发展的难点有二:一是要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是我国金融机构不中意,也不善于和客户零距离交流。归纳来看,即为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两点。

从需求层面看,社区金融的一大特点便是要体现“人文关怀”,社区支行铺设的智能设备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不好的体验感是其开展不利的重要原因。张承惠认为,居民的需求有三个特点:

1.普惠性,即可得性,不同用户都能获得服务;

2.便利性;

3.综合性,即可选择性,居民的金融需求多样,如存贷汇、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保险、生活缴费、税费、保险箱、公积金、医保社保等,居民可以选择服务类型。

同时,社区金融的附加效用在于为社区成员提供交流场所,以及金融教育服务。由此来看,这亦是3.0时代要进行生态建设的原因,单一场景无法满足综合性的需求,必须整合多样场景构建生态。

香港大中华金融执董兼行政总裁杨大勇也表示,财富管理的新趋势即是:在时间上以生命周期配置,例如教育基金、养老保险;在底线上以安全性配置。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傅贤治则表示,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信用问题,社区金融是金融需求细分的一种,目的就是让家庭财富增值。

从商业模式看,借助科技赋能是必然趋势。黄震在演讲中指出,技术赋能是社区金融的使命和价值。所谓赋能,这一电气时代产生的名词,在当下语境指的是,用户能够接受到企业服务在数据支持下的能量转化,即数据赋能。实践层面,全国政协委员、内地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为金融服务的升级转型提供动能。熵商科技CEO王凯表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碧有信可依托母公司碧桂园作为核心企业实现信用穿透来提高审批效率。

在碧有信成立三周年之际,戴凯提出了“打造社区金融服务生态圈”的愿景和目标。分析来看,在完成流量建设和场景建设后,在享有核心企业品牌、数据、信用、资源的基础上,生态的构建将聚焦技术支撑和产品差异化战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