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清歡」二字,小可愛們會想到什麼?對於宋朝的蘇軾來說,品一杯雪沫乳花的淡茶,吃一碟鮮嫩的蓼菜春筍,那便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了。文筆優美的當代作家林清玄,曾經親筆寫下一篇題為「清歡」的散文,將他對「清歡」的理解和喜愛娓娓道來。他眼中的「清歡」是什麼?他為什麼對「清歡」情有獨鍾?他身上的「清歡」故事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林清玄筆下的《清歡》吧~


清歡(節選)

文/林清玄

少年時代讀到蘇軾的一闋詞,非常喜歡,到現在還能背誦: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闋詞,蘇軾在旁邊寫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原來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淡茶,配著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後自己讚歎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紙條君的悄悄話

文章開頭的兩段,以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作為引入。用這首詞作為文章的引入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清歡」二字就是出自蘇軾的這首詞,要談「清歡」,那就點明它的出處,也就是說,作者是讀到了這首詞,才生髮出對「清歡」的思考和感悟的。

其次,以詩詞引入,一開端便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奠定了整篇文章典雅的風格和韻味。

當時所以能深記這闋詞,最主要的是愛極了後面這一句,因為試吃野菜的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邊的石頭裡看出了比鑽石更高貴的價值,或者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

#紙條君的悄悄話

這一部分就是在解釋「『清歡』是什麼」,作者在談自己對「清歡」的理解。那作者是怎樣來解釋「清歡」的呢?作者首先用一個設問句來給自己心目中的「清歡」下定義——「『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自問自答,自抒己見。雖然下了定義,但這個定義畢竟是比較抽象的。所以作者接下來用一個排比句來列舉四個具體的舉動——「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在路邊的石頭裡看出了比鑽石更高貴的價值」、「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比提籠遛鳥更感動」、「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而這些舉動,都是「清歡」的具體表現。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從抽象到具體」的寫法。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清歡」的境界很高,它不同於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於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壯懷激烈。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於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那種對人生無常所發出的刻骨的感觸,也依然能夠知悉。

可是清歡就難了!

#紙條君的悄悄話

這一部分是在講述「清歡」的好處和難得。作者是怎樣寫「清歡」的好處呢?首先,作者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接著,將「清歡」的境界與其他境界進行對比,在對比中鮮明地顯示出「清歡」淡然寧靜的特點。小可愛們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採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要描寫的人物或現象哦,因為人物或現象會的本質特徵會在對比或者比較中表現得更加鮮明和突出。這裡還引用了很多古代文人的詩詞,將其排列起來,使文章富有詩意,又頗具氣勢。

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

什麼樣是清歡呢?我們想在路邊好好地散個步,可是人聲車聲不斷地呼吼而過,一天里,幾乎沒有純然安靜的一刻。

我們到館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幾乎是杳不可得,過多的油、過多的醬、過多的鹽和味精已經成為中國菜最大的特色,有時害怕了那樣的油膩,特別囑咐廚子白煮一個菜,菜端出來時讓人嚇一跳,因為菜上擠的沙拉比菜還多。

有時沒有什麼事,心情上只適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飲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總是嘈雜的。

俗世里沒有清歡了,那麼到山裡去吧!到海邊去吧!但是,山邊和海灘也不純凈了,凡是人的足跡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穢,就有了吵鬧!

#紙條君的悄悄話

這部分寫的是現代生活與「清歡」的關係。作者首先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接著就舉了四個場景來具體說明現代人失去「清歡」:散步的馬路、吃菜的飯館、朋友相聚的咖啡廳茶室、原本安靜潔凈的山間海邊,這四個場景都已經失去了「清歡」。

有幾個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陽明山的白雲山莊,叫一壺蘭花茶,俯望著台北盆地里堆疊著的高樓與人慾,自己飲著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歡。像在北投和陽明山間的山路邊,有一個小湖,湖畔有小販賣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製的躺椅,獨自開車去,走過石板的小路,叫一壺茶,在躺椅上靜靜地靠著,有時湖中的荷花開了,真是驚艷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兩人在躺椅上靜靜喝茶,一下午竟說不到幾句話,那時我想,這大概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了。

現在這兩個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傷心。湖裡的不是荷花了,是漂蕩著的易拉罐,池畔也無法靜靜躺著,因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損了。到假日的時候,走路都很難不和別人推擠,更別說坐下來喝口茶,如果運氣更壞,會遇到呼嘯而過的飛車黨,還有帶伴唱機來跳舞的青年,那時所有的感官全部電路走火,不要說清歡,連歡也不剩了。

要找清歡,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難了。

#紙條君的悄悄話

這部分寫的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的「清歡」。這部分是採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寫自己曾經有過、現在已經失去的「清歡」。曾經可以在山間靜靜地喝一杯茶,靜靜地躺一會兒,靜靜地賞一朵蓮,現在卻是充斥著人潮、垃圾和雜訊。正是在「以前」和「現在」的對比中,表現了「清歡」的消失,也表現了作者由此而產生的無限惋惜和感慨。最後一句「要找清歡,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難了」道出了無限的嘆息和無奈。

林清玄這篇文章,其實可以說是抒情散文。他以情動人,將自己對於「清歡」的理解和感悟娓娓道來,其中蘊含著無限的喜愛和惋惜。文章最感人的其實是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對寧靜淡然的生活的熱愛,其實也就是對「清歡」愛得深沉。

文章的結構也是可圈可點,我們今天不妨來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結構。

首先,文章以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來引出主題,開啟全文。

其次,文章解釋了「什麼是『清歡』」(是什麼)。

再次,文章揭示了「『清歡』的好處」(為什麼)。

最後,文章說明了「『清歡』在現代生活中的狀況」(怎麼樣)。此部分分兩個層面來表現「清歡」在現代生活中的消失。

第一個層面是比較宏觀的,作者舉出四個場景來說明現代人失去「清歡」:散步的馬路、吃菜的飯館、朋友相聚的咖啡廳茶室、原本安靜潔凈的山間海邊,這是從總體上概括現代生活中的「清歡」狀況。

第二個層面是作者結合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來具體地表現「清歡」的消失,從前的「偷得浮生半日閑」到如今的無處可去,這是具體地從個人經歷來細緻地勾畫「清歡」之消逝。這種從面到點的寫法,從總體到局部的寫法,很值得我們在寫作中進行借鑒。點面結合,文章敘事才能全面、豐滿。(關於點面結合的表現手法,小可愛們可以戳這裡複習 ↓)作文紙條:記敘文的表現手法(五):點面結合?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這篇文章雖然只是節選了一部分,但它結構依舊是很清晰的,層層推進,點面結合,很有層次感。所以小可愛們可以好好借鑒一下文章的結構,從而自己寫作的時候也能合理布局~

林清玄《清歡》(節選)的品讀就要結束了,說實話,紙條君很喜歡林清玄的散文,文筆細膩優美,字裡行間中透出淡淡的理趣和暖意。紙條君曾經出過關於林清玄先生的介紹和解讀,大家可以在文章的最下方點擊查看。歡迎小可愛們到評論區談談你對「清歡」的理解,也可以和紙條君分享一些林清玄的其他作品,期待你們的分享哦~

作文紙條:作文紙條人物篇 | 林清玄:拈花一笑,蓮心成文?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作文紙條:林清玄去世:讓我們一起重溫他說過的話,緬懷這位台灣作家吧!?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版權屬於作文紙條所有,轉載請聯繫紙條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