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外衣之下的社会性,一直是东野作品最鲜明的魅力。

记者/张月寒

东野笔下的日本现实

日本街景,老龄化已成为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圣女的救济》剥开内核,发现它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恋故事。但是,作者叙述的顺序和抖落答案的节奏,让人在水落石出后,有一丝心疼。

30岁的日本主妇绫音,丈夫跟她的助手出轨,单方面宣布离婚。她决定杀了他。东野把背景只交代到这儿。接下来,丈夫果然死了。绫音有远在北海道的不在场证明,且下毒方法让“神探伽利略”汤川学也一时参不透。办案警察之一草薙,对绫音产生了一种心旌摇曳的感觉。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动心,保持公正吗?

这个小说里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话,大意是草薙在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过那种为数不多的因不得已而杀人的罪犯,这种人往往有难以解释的魅力,也极易引起人的同情心。他不愿承认,但在绫音身上却看到了这一点,因此,随着真相的逐渐清晰,他感到痛心。

不难看出,东野用同情的笔触,塑造了绫音这个角色。丈夫真柴义孝是一个自大且冷酷自私的男人,事业成功长相英俊,但对于伴侣的唯一要求,便是传宗接代。一旦证明无法生育,便立即抛弃,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他的前女友是这样,并因为分手后过度痛苦而自杀;绫音为爱蒙蔽仍选择跟他结婚,但婚前他却说,以一年为界,生不出孩子就离婚。

女性被逼迫到极致,矛盾以一种最想不到的形式爆发。绫音将对丈夫的恨和爱同时包裹起来。当他提出过分条件的那一刻,她就想好了办法,在家中厨房安置就绪。在婚后的一年多时间,她用尽全力去爱他,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她确保丈夫在家的时候自己也在家,不让他进入厨房。其间,她对他最大的守护,便是保持他不死。谁知,一年期限将至,他还是毫不留情宣布了离婚。她在那一刻,心死了,随之,他的死期也到了。

日本社会虽发达,但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日本女性日益坚强独立,但要完全摆脱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狭隘定义,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东野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并用来编织在作品中。他在《圣女的救济》中设置草薙这一形象,也在暗示,像绫音这样聪明美好的女性,如果选对了合适的对象,其实是能够幸福一生的。因为对方曾说:“如果能和绫音这样的女性共度余生,生不生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部小说将一种精英男性的冷漠无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在一个社会中如鱼得水的强势男子,“对于他们来说,妻子其实是外人,唯有继承自己血脉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人”。这一思想是很生物性的,但不幸的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持有这种思想的男性,并不在少数。

除去男女关系,亲情主题的作品,也在东野小说中篇幅较大。《红手指》是此类作品的一部杰作。东野圭吾说,看完《红手指》,他姐姐哭着给他打电话,说有共鸣。这部作品对亲情的刻画浓烈、细致。

东京一家公司的上班族前原昭夫,上有老、下有小。父亲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照顾起来非常麻烦。妻子和二老不和,于是患病期间,父亲全由母亲和妹妹照顾,前原几乎没出一点力。老父去世后,母亲又不幸罹患同样病症。这时他便再也逃不脱照顾的义务了,于是夫妻两人和初中生儿子,搬入父母的老宅。但名为照顾,很快妻子又与母亲发生不和。于是前原的妹妹每晚过来照顾母亲,伺候她睡下再离开。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使得负担沉重的上班族既不能好好照顾好老人,也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在这样的家庭负担下,前原每天变得不愿意回家,一下班就往居酒屋跑。相应地,儿子的教育他也插手很少,只交给妻子。可妻子过分溺爱。一天下班,他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电话,说出大事了。回去一看,初中的儿子将一个7岁的小女孩掐死,自己却若无其事地跑上二楼,继续玩电动游戏……

小说主体部分由此展开。有几个点是这部作品的亮点。东野圭吾将工薪阶层的疲累,以细节使其力透纸背。工作不喜欢,但又不能辞,50多岁也找不到更好的机会了。上下班站在“稍微动动手脚也会碰到周围人的电车”,像一个牢笼,逃也逃不脱。一到家,扑面而来的又是老婆的抱怨,“受不了了,已到极限”,絮絮叨叨,怒气冲冲。

小说名叫《红手指》,红手指也是最终提醒主人公父母恩情的导火索。前原荒唐地处理了小女孩尸体,决定包庇儿子的罪行。警察上门调查,谎言越来越多,眼看再也瞒不住的时候,他决定将罪行嫁祸给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让她为孙子顶罪。在母亲穿好鞋即将被警察带走的时候,前原看见了母亲拐杖上,仍然拴着他在小学时送给她的礼物。那是他亲手做的、送给母亲的第一份礼物啊。一瞬间,母亲对自己的爱,从小呵护自己一点一点长大的舐犊之情,全都涌上了前原的心头。如今,当她已经变成一个脆弱的老人,自己就要如此对待她吗?

亲情的反思,是这部小说的重点。因为作者一开始其实就已将案件的凶手告诉读者,剩下的悬念,其实都在老太太身上。而最后作者将最大的悬念揭开,读者却发现包裹的苦心是一个母亲对儿子不计前嫌、一心希望其悬崖勒马的爱。前原的母亲没多久,就意识到儿子其实把“患病”的自己,当作累赘,对她的关心也只流于表面,内心唯恐避之不及。她内心虽失望,却一直没有放弃爱他。因为她始终相信,儿子内心的最深处,还是善良的。这是她把手指涂红的根本用意。至此,在小说的前90%都没有明白书名用意的读者,终于在最后了解了这一线索的深刻:照顾老人的责任,虽然看上去很有压力和负担,但只要寻找到作为子女的耐心和孝心,再多辛苦也不会失去温暖。

以现实为基础,再加上作家本人对日本社会独特的观察角度,东野作品在满足酣畅淋漓“解谜”本能的同时,也让人从不同角度窥见了日本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