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中原者得天下。

在“馬太效應”和“寡頭效應”十分明顯的房企地產市場,地產大鱷們相繼來到中原,與鄭州展開一場場轟轟烈烈的“中原戀曲”。

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並不是所有的房企都能做得風生水起,也有的顯得水土不服甚至遭遇滑鐵盧,口碑和品牌遭到不小的損失。

如今,在政策高壓和市場寒冬的雙重緊逼下,如何保住口碑、留下客戶成爲了房企必須思考的問題。

轉型迫在眉睫。

9月21日,一場晚會在地產人朋友圈刷屏,引發廣泛關注。

這是萬科中秋業主聯歡晚會,來的4000多人都是萬科業主,大家歡聚一堂,詩酒趁華年。

中秋晚會在萬科城業主小朋友一曲悠揚的《月亮船》中拉開帷幕,來自萬科教育營地的小朋友們翩然起舞,夢幻開場。

隨後,龍堂、大都會、萬科城、魅力之城業主的一段抖音熱歌串燒,瞬間點燃全場。當夢中的喀秋莎照進現實,萬科城、龍堂、紫臺的業主身着蘇聯軍裝,重溫流金歲月的喀秋莎情懷。

萬科還邀請了歌手陳楚生助陣,引發了現場不小的高潮;相聲新勢力嘻哈包袱鋪李才、羅迦笑料百出,逗樂全場。

本次“萬科中秋業主聯歡晚會”特意聘請了河南電視臺春晚導演毛寶傑作爲導演,大部分節目均爲萬科業主出演。魔術、合唱、戲曲、舞蹈、雜技,百餘名萬科業主在美輪美奐的舞臺上,載歌載舞,熠熠發光。

城市變遷,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也拉遠了鄰里之間的距離。萬科期待通過這次社羣活動,打破隔閡與陌生,讓中國傳統居住生活迴歸社區,催生出新的鄰里之情,也給這微涼的秋夜和寒冷的樓市增添溫暖。

房地產黃金時代,資源是核心資產,所有人都在“浮躁”地向前衝;而當白銀時代來臨,當城市居住愈加飽和,當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當政策之靴頻頻落下,開發商必須重新研判,資源並非不再重要,但此時比它更重要的、足以決定企業未來發展質量的資產,叫作“業主”。

因此,“以人爲核心”的社羣服務成了新的邏輯起點,也成爲了房企轉型浪潮中一艘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大船。

2.不管你承不承認,樓市寒冬,已經跋山涉水撲面而來。

房企紛紛開始轉型,尋求“活下去”之路。

保利等多家房企更名,去地產化;碧桂園開始做農業;萬科將長租公寓定爲核心業務……一些看似不務正業的舉動,其實早已圍繞房地產,上伸下延、左擴右張,縱橫交錯地爲自己規劃好了一張轉型路徑圖。

而在這衆多的轉型路徑中,做社羣成爲不少房企的重要手段。

互聯網時代,社羣早就不是生僻詞語了。羅振宇在他的“邏輯思維”中,將社羣比作互聯網的本質。

如果你去“朝拜”過秦皇島黃金海岸線上的“最孤獨圖書館”,你應該知道阿納亞這個社羣屆的超級網紅。

阿納亞是個地產項目,它帶着顛覆的使命而生。

“始於度假,終於社區”,阿納亞存在的意義不止於一座圖書館,還是男人玩具屋、酒店、社區馬會、高爾夫球場、足球場、鄰里中心、業主食堂等服務疊加的載體。

用阿納亞的實踐分享來說:社羣是親密關係的能量場;社區是美好生活的體驗地。

好的樓盤都是孤品,阿納亞、奧倫達、聚龍小鎮、麓湖生態城,四大神盤之所以封神,除了品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羣做的好。

高性價比,高信任黏性,高轉介比,低營銷成本,在房企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今天,成爲房企做社羣的真正原因。

3.做社羣的開發商不少,但能做好的不多。

畢竟社羣是人的凝聚,需要長時間積累打造,慢工出細活,考驗的是對細碎繁瑣的耐心。這和開發商追求速度、比利潤、追求投入產出比的特性背道而馳。

因此,社羣知名的樓盤少有規模房企。萬科算是先行者,也是佼佼者。

2010年,萬科?良渚文化村提出並推行《村民公約》,標誌着萬科開始營造真實和諧的社羣文化,萬科?良渚文化村因此成爲不少人心目中的夢想家園。

2012年,萬科第一次提出社區服務商1.0版本,將“好房子、好服務、好鄰居”三好人居的產品和服務理念,貫穿於自身的企業行動當中,打造屬於萬科標準的“好房子”。

此後,萬科一直致力於社羣升級建設,且各個城市的社羣建設方式各有特色,各不相同。

在北京,萬科爲探索社區生活2.0模式,打造了由業主充分參與共創、共建、共享的社區服務平臺——V-Link,涵蓋萬科成長中心、萬科鄰里中心、萬科美食中心、萬科戶外營地、萬科戲劇學院等業務版塊。

社區創業者可以獲得創業課程、渠道支持、牀頭平臺等多項服務,從而實現項目落地;可供日常觀影的山丘劇院,也可以用作小型發佈會、個人講堂等;社區客廳、社區廚房爲陌生鄰里創造交流機會。

在成都,萬科第五城從年齡,家庭結構,社會地位,成員喜好入手,組織了“全民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活動。5000名業主齊聚第五城,共繪巨幅長畫。

收納達人現場挑戰賽、大聲說出“我愛鄰”等一系列千人行動,讓美好鄰里實實在在的有了鮮活生命般的持久溫度。

在蘇州,萬科將玲瓏灣、玲瓏東區、湖西玲瓏三個社區進行復制升級,萬科社區服務商3.0版本玲瓏共享社羣應運而生。它以玲瓏物理空間爲載體,聚起一批有着共同價值觀的人羣。

在鄭州,萬科也有自己獨特的社羣構建方式,最典型的莫過於前文提到的萬科業主中秋晚會。

萬科進駐鄭州5年,已經佈局了18個樓盤,規模達到384萬方,業主達到3.5萬戶。將這些樓盤的業主都組織起來殊爲不易,但鄭州萬科卻做到了。

9月21日舉辦的中秋晚會上,來自18個項目的4000多位萬科業主共同參與,共同見證。因場地限制,鄭州萬科還特意在各社區設置了分會場,同時獨家微信直播,讓遠在他鄉的萬科遊子,也能和現場業主一樣,共同分享中秋團聚的快樂。

在鄭州萬科的努力下有溫度有情懷的生活正成爲現實。

4.《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達則久。

萬科的戰略也在隨着局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今年,萬科再次華麗轉身,將定位升級爲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明確了核心業務、優勢業務、拓展業務、探索業務、潛力業務,並給自己重新定義了身份: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和諧生態建設者。

除了一如既往的聚焦“打造社羣給予業主豐盛而美好的生活”這一核心訴求,萬科還一直不斷的增加、開發新產業:社區營地、戶外營地、城市樂跑、商業運營、養老度假、物流產業等等。

這些新產業和萬科社羣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這是轉型升級下萬科要實現的目標,其中,不難看出未來萬科目標之清晰、藍圖之宏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在樓市的寒冬中,萬科正勇敢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轉型之路。雖然前路如何,尚未可知,但棋至中局,勇於變化纔是房企取勝的關鍵。

5.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對於各大房企而言,面對波雲詭譎的市場,如何能夠篤定未來,必然需要有非凡的眼光和決戰生死的勇氣,而轉型正是他們共同的抉擇。

不同的開發商都做着不同的嘗試,無論是做社羣、做農業亦或是金融,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

這是一場關於生死的戰爭,如何能夠順利推進,如何能夠看準趨勢,走好、走準每一步,都考驗着房企的智慧和操盤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