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撰文 如何点亮有形与无形的财富之火?

当提到「财富」时,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有价货币和银行存折数字,在一片拼经济的声浪中,经济不景气令人担忧,似乎也更强化人们追求市场上流通货币的重要性。

我们先从时下的现象来看看。首先,根据内政部统计处的民国98年对老人状况调查结果中,发现55~64岁或65岁以上年长者,对老年生活期望前三项依序为「身体健康的生活」、「能与家人团圆和乐的生活」及「经济来源无虞的生活」。老年生活担心的问题前三项依序为「自己的健康问题」、「经济来源问题」、「自己生病的照顾问题」。打拼了一辈子的长者,真正关心的是身体的健康问题,与家人的关系,还有就是生病了谁来照顾,经济问题方面是担心来源问题而不是累积的多不多。再看看疾病统计数字,55~64岁国民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占51.58%65岁以上者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占75.92%,所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相对较高;其中65岁以上女性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比例相对较高。再者,100年的国人主要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居前三名,且其死亡机率在中年(4050)以后者有急剧扩大现象。

从这些数据看来,人生走到一半,已经有一半的人三不五时得「定期」到医院报到,到了65岁以上几乎每4人中只有1人还算健康。谁希望在年老时告诉子女,我现在每天吃的药丸比饭还多呢?可是令人深思的是,这些重病者在病征出现的前几年,如果有人提醒他们说这样下去再过个几年你就会…有多少比例的人会相信,或是听得进去呢?似乎常是走到人生后面阶段,才能真正了悟「钱财人人爱,但是也要有命花,钱财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啊!」

这十几年电子邮件盛行,资讯分享无国界,电子邮件群组发送又快又方便,来自朋友转寄的「养身之道」种类繁多,这些讯息有多少你曾经仔细看过,如果觉得内容还算可靠,你会照著做吗?还是只是把绚烂的PPT看过就算?更重要的是,这些养生讯息的流通是否让大家更健康呢?

这天浏览﹝Yahoo新闻﹞又见弑母人伦悲剧!一名男子独力长期照顾失智老母亲,导致他身心俱疲且背负经济压力。他终于不堪忍受,用电线勒毙母亲。他将母亲勒毙后伴尸5小时才向警方自首,姐姐们闻讯赶到,抱著他安慰说「我知道你累了!我们都很爱你!」男子情绪崩溃,哭喊「对不起!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很后悔杀了妈妈!」以上的新闻事件令人不胜唏嘘,此类的人伦悲剧时有耳闻。当家中成员出现慢性疾患、精神疾患或是因老化所导致的疾患时,家庭往往会经验到很大的冲击,这些家庭照顾者身上所背负的沉重负担更是非常人能够体会。家人如何面对与因应这样的冲击与挑战影响著他们自己的身心灵状态,也影响病患的病情及双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假使是身为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更常会在「应该要做」与「自己的需求」间拉扯,使之身心俱疲。

这个时候家庭是否能够主动寻求外在资源协助及社会网络支持,同时寻求内在的支持和慰藉并向家人表达情感形成正向互动是很关键的契机!

想起电影「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主角杰克因长期失眠感到非常痛苦,为了见识比自己更痛苦的人生,他参加了睪丸癌团体,在这里他遇到了因服用贺尔蒙而拥有大奶子的巴伯。每个罹患绝症的人由于生命有限,他们更愿意找寻生命的目标,珍惜现有的资源,在这睪丸癌团体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主角,试著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并给予成员支持。杰克一开始觉得格格不入,直到有一次活动中巴伯将他拥入怀中才开始发生变化。巴伯带著大奶子的温暖拥抱,提供了安全感,于是杰克融化了,不自觉的将孤独、害怕化做泪水洒满巴伯的胸膛,当晚杰克睡得像婴儿一样香甜。

大奶子斗阵俱乐部拥抱.jpg

于是杰克迷上了这类绝症团体,他的足迹遍布各地的这些团体;在团体中获得支持和接纳后所得到的一夜好眠持续增强他参与团体的行为。在观赏导演以诙谐的手法来呈现两个大男人想拥而泣的片段的同时,让我想起恒河猴实验。新生的恒河猴出生后很快被从牠们母亲身边带走,并为牠们提供了两个代理母亲人偶。此实验是观察猴子会窝在提供柔软衣物接触的人偶身上,或是提供食物来源的铁丝人偶身上。实验结果是无论提供食物与否,小猴都会窝在柔软衣物人偶身上。当柔软衣物人偶在附近时,小猴子似乎有安全感,会较积极探索周遭。实验后来也发现完整的爱是要包含与母猴互动和同侪游戏,小猴成长才会正常;由代理母亲人偶陪伴长大的小猴,会出现自闭、反社会或攻击等外显行为。

恒河猴代理母亲实验.jpg

在美国对各世代重郁症初发年龄的研究中,指出初发年龄有下降的趋势,目前平均年龄是从青少年晚期至20岁左右;这个世代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环境交互影响下,也让忧郁症的普及率提升。现代家庭结构多元,例如:单亲家庭、继亲家族、隔代教养家庭、外配家庭、拼贴家庭、同志家庭等。这些不同样貌对家中成员彼此的关系产生冲击,「家是精神的支柱」之概念正在崩解。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发展阶段,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支持与关爱,或者父母的婚姻关系呈现紧绷或是分离的状态时,都极易使青少年对于所爱的人、同伴甚至自己缺乏信赖感。当处在理想和现实差异过大的情境下时,青少年经验到忧郁情绪和无望感的机率自然也大大增加,也难怪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呼吁各国应关注全球青少年自杀率逐年增加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季节性忧郁的患者可采用光照的方式来治疗,足见导致忧郁的因素涵括了社会脉络、个人特质及与大自然资源的连结。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研究报告,家庭的沟通偏差的程度能够预测之后家中成员精神分裂症发作机率,而高情绪表达的形式包含敌意、挑剔的批评及过度牵连的情绪也与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关。家人是我们最渴望得到爱与支持的来源,但往往因为不良的沟通形式造成关系上的挫折,进而可能衍生出语言暴力、精神暴力,甚至肢体暴力。当家中高涨的情绪愈强烈时,家中成员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而此压力活化了HPA轴,导致可体松的分泌,因此增加多巴胺的活性,遂而提升精神分裂症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多巴胺活性增强又促进HPA轴的活化,使个体对压力过度敏感。由此可看出不良的沟通形式所造成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罹病者沦为家庭不良互动下的代罪羔羊。

当这样的循环模式没有被辨识出来,没有被打断时,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的精神疾病极易在代间传递。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父子、母子、夫妻、婆媳、手足…)都是其中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会迁动其他子系统,我们无法逃避任何一方,如果我们放弃或抗拒任何一方的关系,似乎也选择了看著自己和所爱的人一点一滴的失去生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父母能够及时且适切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并提供足够的互动机会。

当父母努力赚钱想要给儿女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栽培时,可想过其实父母相爱才是给予儿女最好的礼物?再多物质的给予也比不上父母相爱所流露出的温暖,这些温暖的互动传递出尊重、包容、支持和关爱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够拥有安全感、健康的人际界线,并且能够有能力爱人与被爱,看见自己的价值。

社会的经济、政治、政策及科技都呈现快速的变迁与分离,资讯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3C产品的更换快速,雇佣关系也越来越多的派遣与短期约聘的不稳定现象,人们焦虑感的普及与增加只是呈现大环境的现象 。当我们悠游在网路世界,享受科技便利和乐趣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因为在现实的家庭和社会中缺乏支持,而选择在具有匿名性的虚拟网路世界中寻求新的身分认同、新的社群支持与凝聚新的共识,这样的习惯是否无形中又扩大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鸿沟呢?当我们对于事物的持有感缩短,与事物感情的连结断裂时,对于建立隶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对世界的观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在的我们将财富的定义窄化了,出现了认知偏误,于是汲汲营营紧紧抓取求钱机会,以为追求薪水多寡和累积钱财是唯一选择。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只是为换取健康、时间、喜乐、感恩、阖家平安等所衍生出来的计价工具;我们本末倒置聚焦在货币追求的结果,反而将财富缩限,让真正的财富离自身愈来愈远,而这些疏离现象直接反映在各种关系上。于是自己开始与他人疏离,也与自己疏离;与自己疏离的结果便由身体病痛与心理疾病呈现。不只如此,因为匮乏短缺的恐惧,我们不断向身边的人,向社会,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却忽略了自己能提供服务和关心的机会,忘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天地万有的生命和生态。人际关系疏离、关系破裂、大自然生态供需失衡下的天灾提醒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财富是什么?这是加快人类心灵丰盈的觉醒的讯号,你收到这个讯号了吗?

追求身心灵健康及和谐是人人皆有的权利,机会与选择权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上。是否发现自己会不自觉的耸著肩、憋住呼吸、肌肉紧绷呢?身体疲累、不舒服,心情的郁闷其实都是提醒自己要放松的警铃;而且这个放松警铃会以很有创意的方式呈现,瞧瞧自己遭遇到的病痛或紧张关系的程度吧!当我们愈是忽略这个警铃,它就响得愈大声。

 你准备好迎接财富滚滚来的喜悦了吗?首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听到警铃!只要愿意停下来倾听身体的声音,学习如何在关系中的松、软、轻、慢间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开始虔诚的爱自己并尊重自己身体,从接受服务的感恩化为参与社群的回馈之心,生命自会生起一种深深的满足来点亮有形与无形的财富之火,以及阖家平安的幸福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