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党答一波。两句话足以解答:1、女娲并无错;2,她就算错了,谁敢动她?这个问题是预设立场,认为女娲犯了大错,然而事实上她令三妖惑纣,乃是顺应天意而行。况且到了洪荒六圣这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天意的一部分,世界上基本没有人能动得了她。正如曹操马踏麦田,迫于军法要自斩其首,可他一死就三军无主,怎么办?割缕头发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曹操尚能做做样子,女娲却连样子都懒得做。因为没有人敢让她做样子。

一、天妖之祖

女娲确实是地妖之祖。

她召三妖进宫时,曾竖起招妖幡,风过数阵,便有天下群妖齐集行宫听候法旨。擒获梅山七怪的金大升时,又令女童祭伏妖索,牛精无还手之力就被秒擒。最后阻击轩辕坟三妖时,又用的缚妖绳。伏妖索与缚妖绳应该是同一种法宝,但是却不止一条,而至少有三条,捆三妖时就是例子。

招妖幡能聚集天下群妖,这证明女娲是妖族之祖。

然而,这些妖族的实力其实并不强大。妲己以魂魄夺舍附体于苏妲己,她若实力强大,本该吃掉苏妲己再变身便是,毕竟还是自己的肉身用著顺手。玉石琵琶精连姜子牙也打不过,且与九头雉鸡精听命于妲己,可见两人实力连妲己都不如。梅山七怪看上去实力强大,真要说起来也就和雷震子哪吒一个层次,阐教金仙都懒得搭理他们就是明证。

金仙的全称是大罗天金仙,已入于天仙之列;而金仙以下,便是地仙。形之于妖族,也是一般。梅山七怪、棋盘山二妖、轩辕坟三妖这些妖怪,都只是地妖一族罢了。

但袁洪是个异数。

袁洪的实力可谓地妖之冠。其出场时有赞诗:

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

袁洪曾受天地之灵,被擒斩首时,斩一头又冒出一头,可知其生生不绝之妙。变化之妙便是人尽皆知的七十般变化,又称八九元功,与道门正宗嫡传的杨戬都斗得旗鼓相当。

杨戬自出世以来,与截教金仙级高手斗得极多,其大名甚至名动准圣界,如三霄、孔宣皆知其名。可以说杨戬是三弟子中惟一已步入金仙初阶之人,但他却胜不了袁洪,这已证明袁洪也已修到了金仙境界。

上面已经说过,一入金仙,便是天仙或天妖。梅山七怪出世和覆灭,实是女娲一手运作,以袁洪而论,她也是天妖之祖。至于通天麾下的金仙级妖修,可能不必奉女娲所诏,但属女娲和通天共同管辖。

二、圣人

女娲为何能与通天并列?

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她是圣人。

在刘德凯版本的电视剧中,女娲因纣王题诗而震怒,元始、通天和瑶池金母皆颤栗,这是把女娲置于和鸿钧一个等级了。

原著中,女娲应该是不如鸿钧的,但确实与元始等人在一个水准线上。

1、炼石补天

封神第1回,商容说起女娲功绩时,便著重提到了女娲采五色石以补青天。补天是伟业,乃是开辟级的。

2、享受香火

朝歌建宫庙祭祀女娲娘娘,以保国富民安。因此女娲享受人间香火,念力强大。

3、三界尊敬

杨戬见之称为圣驾,而女娲随随便便就扔给他一副山河社稷图,这件法宝和太极图无论功效、强悍度都十分接近。

4、两个字

在封神的车轮还没转动之时,早在第1回,女娲就提出了气数的说法。她说:

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我想」两个字。我想,就是我觉得。也就是说,此时天意并没显象,而只是单单女娲一人觉得成汤气数已尽罢了。

而就在她宣布了商王朝的最终命运后,我们看到,洪荒众圣人几乎是群起响应。

这证明了两点:

要么女娲实力已强大到超过鸿钧。那意味著女娲是比道门更高阶的存在,她区区一个字就如同懿旨,君无戏言,众圣接旨之后,无不凛遵执行,开启封神大数。

要么是众圣之间有某种互赞机制。就如同朋友圈好友一样,你给我点赞,我给你赞回去,写文章也是一样,我把这称为报复式点赞。圣人之间,大家都认识,又都是位面屈指可数的大佬,自会同气连枝、同声相应,既不失圣人面子,也不失位面和谐。

三、还有王法吗?

以上两种猜测,无论是哪种,都证明了女娲位面大佬的身份。

这个身份足以让她横行位面而不忌了。

以通天来举例。

封神大战中,通天教主绝不是处处被人算计的白莲花,相反,他运作了很多事。比如:

1、第一次助商

帝乙时代至姜子牙下山之前,截教曾掀起小规模的下山潮。魔家四将、张桂芳、风林、丘引、洪锦、郑伦、崇黑虎等人都在这个时间段下山,并谋得了相当的高位。

2、抢占大数

在这股潮流中,闻仲成为商朝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下山众截之首。黄飞虎成为镇国武成王,与闻仲一文一武拱卫大商,黄氏骑五色神牛,多半也出自截教。

3、第二次助商

商周战争开始之后,通天默许截教弟子大规模下山,如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赵家兄弟等,他都不曾阻拦。这就是默认了。

4、自己也卷入

诛仙万仙子二阵中,通天自己也深度卷入,并且赌上了全教的命运和未来数十万年的发展。

就算通天做了这么多事,以元始为首的玉虚同盟四巨头也没敢把通天怎么样,通天一没有尸解,二没有修为被废,三没有缺胳膊少腿。通天的遭遇说明,圣人要不杀不死,要不杀死了位面也会遭受惨重损失,而这个损失连圣人也承受不起。

女娲所做的事远远说不上恶劣,她并没有对封神进程造成阻碍,相反她派三妖进宫时还谆谆告诫:

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

这就够了,历史会记得她这句话,这就是女娲顺天应人的证据。

后来梅山七怪和高明高觉,就算是她派出去的,可是阐教这边根本没有证据,而且女娲还在关键时候(擒金大升、袁洪)时帮了姜子牙一把,加之女娲圣人的地位,谁也不敢举证她。

更重要的是,就算成功举证,又能把她怎么样?

通天够倒霉了吧?还不是啥事没有。

古时民告官常有这种荒诞现象,老爷在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喝道:

堂下所跪何人,竟敢状告本官?

女娲就是封神世界最大的官之一。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封神演义》是明代文学家许仲琳所写,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明代是佛道斗法过程中道教完全碾压佛教的时期,而道教的教义是特别相信「劫数」的,从道教的角度理解,纣王是无道昏君,成汤灭亡完全是「劫数」使然,与女娲半点关系都没有。因此就不难理解女娲在成汤灭亡后完全可以「全身而退」的原因了。

在许仲琳看来,纣王进香女娲宫,因见女娲圣象美貌,题诗亵渎,才导致女娲娘娘震怒,遂遣轩辕大帝坟中的千年狐狸精等三妖入宫惑乱君心,破坏成汤天下。所以纣王见女娲美貌而起淫心,是导致殷纣王灭亡的真正原因。而女娲只是「顺应天意」,才派阐教弟子助武王起「正义之师」,伐商纣「无道昏君」。换句话说,成汤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与女娲娘娘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女娲在帮助西岐推翻纣王的过程中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譬如导致了众多生灵涂炭,也直接导致了阐教截教的恩怨,但是在封建社会是讲究「刑不上大夫」的,女娲可是当时的最高神之一。即使有人给她定罪,那么问题就来了,谁去执行呢?姜子牙、雷震子、杨戬、广成子、惧留孙之辈吗?估计在女娲的法力面前,这些人瞬间就变成了渣渣。有资格执行这一任务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鸿钧老祖。但是鸿钧老祖即使可以打得过女娲,也不会这样做。因为「扶周灭纣」的宏伟蓝图可是他和女娲「共拟的法旨」,他怎么好意思出尔反尔把责任都推给女娲一个人当「背锅侠」呢?再者如果鸿钧老祖强行治女娲的罪,那么道教的两大最高精神领袖(就像哈梅内伊大战默罕默德一样)打起来了,岂不说明道教要分裂了?在当时道教碾压佛教的大环境下,这样岂不是在做「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之事吗?


综合封神原著,和后期的各种小说传记,甚至后来的网文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封神之战只是高层的对弈,高层自然不会有危险,其次就是女娲有大公德在身,无人敢算计,否则因果太大。

首先说封神一战,读过原著的都知道,因为天庭没人干活,所以才有了封神之战。上了封神榜,终生要受封神榜的制约,修为不得寸进,而且要受到封神榜持有者的驱使,永生永世不得脱离,对于有大毅力大法力的人来说,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所以谁上封神榜谁不上?当时的几位圣人坐下来一商量,那就搞个封神之战吧,各凭本事,自己本事不行,怪不得别人。纣王提诗的过程很明显有人背后搞鬼,可是也确确实实惹毛了女娲娘娘,这件事女娲娘娘没有任何过错。而且女娲娘娘是对弈者,而不是盘中的棋子,自然没事。

其次,无论道佛,都讲究因果循环,一言一行无不考虑因果问题。而女娲娘娘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是有大公德大气运的,如果有人敢加害女娲娘娘,打不打得过一说,光是沾染的天大因果,就了不得了。所谓的因果,其实就是各种关系网而已。比如女娲的哥哥伏羲大帝,比如女娲娘娘统领天下妖族,如果以后妖族出现了法力通天的人族,比如女娲娘娘捏土造人,以后人族繁荣昌盛了,总有人会替女娲娘娘出头。所以即使强如三清,也不敢轻易对付女娲娘娘。

鸿钧,三清,女娲,这些都是食物链顶端的,封神只是一场对弈,赢了呵呵一笑,输了也无损自身,无尽的生命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我觉得其实封神演义也是反映现实的。女娲就好像一个高层领导,派了三个小喽喽也就是三妖去祸害成汤天下,除暴安良自然是领导的功劳,但所有的黑锅自然而然就甩给了基层三妖。

记得傅艺伟版的封神榜最后妲己求女娲拯救,女娲直接把所有责任推给了妲己她们,确实有点悲催。不过妲己她们只顾完成任务,没有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才会有如此下场。


女娲的身份是创世之神,妖皇之祖。商纣王不过是人间一个普通皇帝,又好色昏庸,自然不得民心,更不得上天保佑。根据女娲的身份,要想脱身是轻易而举的事。


封神,是圣人之间的游戏罢了。

女娲作为功德圣人,谁又能拿她怎么样。


首先封神演义不是斩妖除魔的故事,阐教也好,截教也罢,都说同出一门,也都是道门仙人。女娲娘娘有造人补天的功德,为人妖仙之祖,这么说这3位大神都是中国人,教义不同,闹翻脸输赢只是脸上不好看。自己家亲兄弟打架还下死手么?


神话故事里,女娲优先顺序特别高,别说封神榜这点事,掀翻了天庭,玉帝都得跪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