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若堅持使用廉頗,我認為最後應該會在秦趙兩國都消耗不起的情況下,以秦國退兵做為收場。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雖說趙國會有所受傷,但是我認為,秦國的受傷程度會更大。

畢竟,秦國率先發起的對韓之戰,然後又經歷長平之戰的消耗,相當於是打了一場韓、趙兩國的車輪戰,而且毫無所獲。

另外對於秦國而言可能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就是:廉頗的拖延戰會為合縱計劃贏得時間。

合縱一旦真正形成,如果秦國不退的話,那就不僅僅是元氣大傷那麼簡單了,甚至可能影響其後面統一的進程!!

首先,廉頗所使用的消耗戰雖說不能讓趙國取勝,但秦國也絕對討不了好。

很多人都說以當時秦趙兩國的國力情況來看,秦趙兩國在長平的消耗戰中,趙國會先堅持不住!!

在這裡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是太準確。為什麼呢?

當時秦國的國力雖說的確很強,但是大家不要忘記:秦國在那幾年裡一直在找各國打仗,而且在長平之戰之前的兩年多時間裡也一直在攻打韓國。

後來韓國將上黨郡獻於趙國,才引起了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

雖說,韓國當時的戰力對於秦軍來說不會有太大的殺傷力。但是,秦軍持續做戰對於糧草、物資等的消耗也肯定少不了。

也就是說,早在秦、趙長平之戰之前,秦軍的戰時消耗就持續了至少兩年多的時間!!

另一方面,從當時長平對於秦趙兩國的地理位置來看,秦國的補給很明顯不會比趙國來得更方便。

所以說,補給不便,又經歷了韓、趙兩國的車輪戰的秦軍,在長平跟廉頗打消耗戰,未必能夠堅持到最後。

其次,秦趙兩國持續性的消耗下去,為合縱抗秦爭取到了時間與可能。

很多人之所以會說秦趙兩國兩敗俱傷,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當時各國的動態形勢。

從軍事與政治的角度來看,當時秦趙兩國在長平的對峙絕對不是簡單的誰能消耗更久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整個國際政治風向的問題。

在廉頗與秦軍於長平對峙的同時,我們不妨來看看趙國首都邯鄲的情況。

當時對於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趙國內部的大臣虞卿其實已經想到了促成合縱之勢!!

虞卿有向趙孝成王建議說「帶上珍寶去楚、魏等國展開活動,用合縱抗秦之法來迫使秦國退兵」!!

當然,真實的歷史是,趙孝成王沒有採納虞卿合縱的意見,而是將希望放在了議和上面,後面議和失敗又急於求戰,才導致了戰敗!!

然而試想一下,如果堅持使用廉頗,那麼就不會急於求戰,這樣在議和失敗後,合縱就會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同時,廉頗所用的固守不戰的策略又無疑可以給合縱的開展爭取充足的時間!!

這樣,連年徵戰又補給不便的秦軍如果不提前選擇退兵,那麼其面對各國合縱抗秦之勢絕對會陷入險境。

如果秦國在長平堅持死耗到底的話,那麼別說取勝了,甚至都可能會影響到其後面統一的進程!!


別扯了,根本沒用,最終還是趙國完敗。

大家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趙國國君啟用趙括?

原因很簡單,不就是廉波的戰略已經失敗。持續下去,趙國必敗無疑。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趙國沒有糧食了,去借糧,被別人拒絕了,趙國已經耗不起了。如果仍舊使用聯播的話,最多多堅持三個月,趙國絕對崩潰,並且是無法挽回的崩潰。

廉頗也不是無敵的,戰略方面已經連續失敗很多次只能轉為手勢。。。

趙國國君很明顯的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必須破釜沉舟。

而趙括就是這一個人。到現在為止,仍然有很多人在罵趙括,說他紙上談兵之類的,其實在很多學者看來趙括的戰略是對的,趙國想取得勝利必須背水一戰。

大家可以多瞭解一下事實,趙括其實打的已經很不錯了,跟秦國的傷亡比非常接近。並且在最後階段仍然進行突圍操作,秦軍差點兒收不攏。差點兒被他突圍出去。如果不是不小心戰死,趙國不會敗的那麼快。並且仍然有轉機。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用廉波的戰略,趙國會在三個月最多三個月崩潰,並且是無可挽回的崩潰。而秦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傷,他們可以輕一二舉的大舉滅了。。

而趙括的戰略,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對秦軍造成了非常非常大的損失,以至於秦軍沒有繼續戰鬥的能力去圍攏,讓能喘口氣兒。雖然坑殺了40萬降族,但這個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並且哪怕真的出現了對趙國的打擊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總比彈盡糧絕,全國陷入糧食危機的要好一些。


趙國太傻太貪,明知道秦軍不易戰勝,自己已經白得上黨17座城池,還想一舉擊敗秦國。有廉頗這樣的老將不用,非要挺而走險用毫無作戰經驗的新人,還壓上40萬全部家當。什麼糧草不濟純屬扯淡,自己國家缺糧食,可以進口啊。其他五國看到這種大訂單,而且可以削弱秦國和趙國,肯定會搶著賣。和秦國打上個三五年,趙軍戰力必定上升,就算損失些錢,但白得那麼多城池,鍛煉了軍隊,划算。也不至於去賭國運。


秦國久攻不下必將退兵,會和平一段時間,但是韓國失去了上黨郡心理肯定很不舒服,可能又想去聯合秦國去攻打趙國。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一切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幾十萬的亡靈也給了中國歷史一個慘痛的教訓。


都說長平之戰趙國敗於趙括的紙上談兵,相信這個結論的無疑是雞湯喝多了。趙秦之爭實際上是國力之爭,巴蜀漢中之地,以及關中八百里秦川都是當時華夏最好的可耕地,都江堰和鄭國渠的完工昭示著秦國國力在六國中是一騎絕塵,趙國絕無勝算。後世的歷史學家說長平之戰是因為平原君貪上黨之地,純屬胡扯,秦國想統一天下,秦趙決戰是必然的。


趙國整個國家都餓死 秦國會很難但是不會那麼慘


在大家繼續嘲笑趙括前我想問問,廉頗在戰爭伊始制定的戰略正確嗎?堅守消耗到底是誰的長處?長平之戰後期趙國已無糧可調,無兵可增,趙孝成王才換的人……主帥換與不換,無非死法不同而已!


趙重傷,秦傷,但秦會勝,然而統一中國或許又要延後了


長平之戰為什麼會發生???還不是因為廉頗被一個不知名的小將連破三道天險,趕到長平。長平作為趙國最後一道天險。這個時候你是國君還會讓廉頗繼續領兵與秦軍作戰嘛!廉頗沒有那麼神,趙括沒有那麼愚!


如果沒有變數 最大可能是 秦國撤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