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勢:亂花漸欲迷人眼

前幾天,也就是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2019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爲7080.1億元,同比下降14%。

而去年這個時候,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爲9689億元,同比增長16.1%。

換句話說,去年幾場會開完之後,短期也沒瞅見啥立竿見影的效果。今年一、二兩個月的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還是沒能趕上去年,利潤少了整整2600億!

工業企業利潤嚴重下滑,這事兒當然很重要。要知道,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暴跌到負值,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的這十年只發生過一次,就在2014-2015年。

當年很多煤炭、鋼鐵、冶煉等行業虧得慘不忍睹,2015年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裏,河北鋼廠生產一噸鋼材就賺幾毛錢,連個茶葉蛋都買不了,其他的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工業企業狀況也都一攤子爛泥,好不到哪兒去。國家最後啓動了影響深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砍掉中小落後產能,保留了主要火種。

但當時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最低也就探底到-8.8%,遠沒有這次來的這麼誇張,但即使是這樣,當年供給側改革之後的一系列快狠準的操作,還是讓人記憶猶新。

懂點常識的都明白,企業如果沒利潤,下一步該幹什麼就不用我多說了,都是過來人,那幾個詞現在都是敏感詞。

看數據的時候,猛然想起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發的《藍天保衛戰須向縱深推進》,背後一涼,轉身琢磨琢磨,上一輪關了快二十萬家污染企業,那些還能挺過來的民營企業,這一輪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在縱深推進的藍天保衛戰中捱過來。

2、保證充分就業?

兩會也開完一段時間了,2019年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大家也都看新聞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說實話,這個預期目標我沒怎麼看懂。我記得幾年前,總理在中國工會代表大會上曾經說過,中國大概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並且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爲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需要7.2%的經濟增長。

現如今,中國的經濟結構經歷了重大的調整。雖然從產業上看,服務業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從企業投資主體看,2018年民營企業關了一大批,這個大家在廣東看看當地報紙都知道了。要知道中國的民營企業可是供養了國內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再加上1、2兩個月工業企業的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招人意願勢必會降低,那麼問題這6%-6.5%的GDP增速如何拉動1100萬新增就業人口充分就業?我認爲這需要好好的思考。

3、消費如何崛起?

剛纔前面講了,今年經濟增速當局往下調了,同時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又暴跌,那麼作爲各個相關企業的董事長,新的一年給員工大範圍加薪這事兒,咱也就甭想了,不降薪裁員就已經對得起企業家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了。

那麼又延伸出下一個問題:2016-2018年,很多人都卯足了勁兒的買房子,現在預期現金流沒我們想的那麼多了,估計有些人還要被“截流”,下一步怎麼辦?

所以,首當其衝的是汽車行業的繼續萎靡。

2019年2月,乘聯會發布了2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的銷售數據:我國乘用車市場的零售總量爲117萬臺,同比下跌18.7%,環比下跌43.3%;2019年累計零售總量爲333.3萬臺,同比下跌9.8%——在這之中,SUV同比零售總量跌幅突破新低,達到了19.8%,並且跌幅已經超過了轎車市場。

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已經連續第八個月的銷量下滑,車市寒冷無比。

大家爲什麼不買車了?

很簡單,沒錢。

汽車行業可是國家重點支柱行業。消費升級,其實很大一頭肯定在汽車上,居民其他消費大都是小額消費,即便普通的家庭轎車動輒也得十萬,如果汽車行業銷售慘淡,那麼靠消費升級、拉動內需其實都是僞命題。

4、房地產的小陽春?

現在回過頭想想,過去的2018年除了土地出讓金增長了25%到了6.5萬億,創了記錄,其他數據能讓人印象深刻的還真不多。

3月初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裏面有房地產的一個數據:整個2018年,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全年增長17.2%;而施工面積增速卻持續回落,全年值爲5.2%。換句話說,在房地產週期下行、金融去槓桿的嚴控之下,三四五六七八線的城市及縣城裏中小開發商正逐漸在停工。

這些房子什麼時候能竣工是個大問題。

前幾天,聽一個“大師”瞎扯:說如果房子永遠不竣工就好了。反正很多買房人也是爲了保值增值,並不是爲了住。反正地方只是想賣地,又不想驗收。反正金融機構只想賺開發過程中的帶來的高固定收益回報的產品,沒有人想做裝修貸。

雖然是瞎扯,但想想也挺有道理,這種情況除了剛需要哭會兒,其他人都會很滿意。

所以,各種原因峙下,2018年9月之後,續環京樓市撲街後,廣大的二線樓市突然就涼了,很多二線龍頭比如成都、鄭州、合肥的樓盤去化率開始銳減,原本一次開三四百套的樓盤,也開始幾十套、一百套小心翼翼的推。

這種情況持續了接近半年,纔有一定好轉,但單純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也很難改變這些城市房地產的頹勢。於是,春節之後,在一些地方房地產座談會後,限購限價開始逐漸鬆了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工業企業利潤下滑,地方經濟也有壓力,另一方面4月1日開始大範圍減稅,財政收入勢必還要減少,如果房地產再繼續頹態,地方政府是不能繼續接受樓市蕭條導致財稅銳減的。

但是,即便放開限購,六個錢包還能像前兩年一樣那麼鼓囊囊的麼?

就業、消費、房事依舊是解不開的毛線球。

如果沒有大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今年降準還會有兩三次,所孕育出的投機機會會很多。但是,對於有些行業而言,2019的艱難,也纔剛剛開始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