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派

(一)人性觀

     人主要是受到潛意識.趨力.過去經驗所影響,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受到各種非

     理性的力量.潛意識及生命前六年在心理發展的關鍵時刻所演變出來的生物

     與本能趨力所決定的

(二)本能與動機

     個體所有的行為表現都為心理動力所驅策,以滿足本能的衝動,分為

     (1)生之本能

         為個體求生存的求生力量

      (2)死之本能

         為個體毀滅的破壞力量

(三)人格結構

     認為人是一個能量系統,能量在三種人格中分配

    (1)本我id

        是人格最原始的面貌,整個本我係統都是存在於潛意識裡,是精神心靈主要

        能量來源,也是本能的居所,其特色是毫無系統.盲目的.衝動的和不能忍耐

        的,功能在於馬上為個人卸下焦慮而恢復到平靜的狀態,主要受享樂原則的

        支配

    (2)自我ego

        是人和環境慢慢互動發展出來的人格結構,並不是與生俱來,它一部分屬於

        潛意識,兼顧到本我的需求,而有些部分則是屬於意識,讓人可以滿足社會的

        規範,主要功能是完成本能和外界環境二者間的協調,受現實原則的支配

     (3)超我superego

        主要是從自我分化而出,包含理想自我及良心兩部分,大約在5~6歲的時候

        開始發展,其代表由父母傳給孩子的傳統和理想,是一個監督者和審判者,告

        訴我們什麼事情合乎道德,設法引導人走向更高尚的自我途徑,功能是管制

        本我的衝動,引導自我走向合於現實社會的道德規範目標,受道德原則的支

        配

(四)將心智分為三個區域

    (1)意識

        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份,是由個人所知覺的一切形成的內容

    (2)前意識

        是冰山上上下下浮浮沉沉的區域,有時在意識有時在潛意識,裡面的材料和

        內容有時可以被想起來,有時想不起來,其內容可由自由聯想帶至意識

    (3)潛意識

        是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是個人心智最大的部分,個人無法透過思考來知道

        ,但是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動有極大的影響,其儲存大量的人類經驗.記憶和

        童年壓抑的資料,來源其一是由意識所壓入的,另一為從未意識過,而存在於

        原本人性中的慾望與需求

(五)人格發展

     (1)口腔期0~1歲

         嬰兒透過吸吮,可以得到生理的滿足,也可以得到性的快感,主要任務為培養信賴

         感,如果未滿足其慾望,長大後可能透過抽菸.喫口香糖.喫檳榔的方式來彌補其匱

         乏

    (2)肛門期1~3歲

        幼兒透過大小便的訓練過程得到生理上的滿足,會從中學習到控制感,主要任務為

        培養獨立感.個人能力和學習如何認識並處理否定的情感,對日後人格的發展有深

        遠影響,會造成潔癖.吝嗇和頑強三種性格特徵

    (3)性器期3~6歲

        兒童透過自我對身體的運用而獲得快樂,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性器官上,此時期是性

        活動的強烈階段,主要任務為發展良心道德與學習道德規範

        (a)戀母或戀父情結

            @戀母情結

               男孩想擁有母親而除去父親,會因閹割焦慮和對父母的模仿作用產生超我而

               消失

            @戀父情結

               女孩想擁有父親而除去母親,會因成熟和對父母的模仿作用產生超我而抑制

               了此種衝動

         (b)閹割焦慮

             男孩擔心他會失去陽具,尤其是看到女孩子沒有陽具時,他會認為他將會遭遇

             和她相同的處罰而產生焦慮

          (c)陽具羨慕

              女孩子觀察到她缺少陽具時,她會覺得是她做錯了某些事而被除去陽具,因此

              她既羨慕且嫉妒男孩有陽具,此情況的因應會影響人格的發展

   (4)潛伏期6~12歲

       此時嬰兒期的性慾已被社會化所壓抑,性的衝動已昇華到學習方面,此時愛的對象

       為年齡相若的同性別者,並有排斥異性的傾向,因此又稱同性戀期,主要任務為學習

       與發展同性間人際關係,若發展不好,則對於新事物不感興趣,排斥學習新的事情,

       在同性間的情誼中遭受挫折

   (5)兩性期12~18歲

       性本能發展的最後階段,這時青年人以互相吸引,而打算成家立業,此時期愛的對象

       為不同性別者,因此又稱異性戀期,主要任務為開始體會異性的重要,也需要在自己

       和異性當中找到定位,與異性發展出人際關係,探索兩性情慾世界,發展不好,則對兩

       性關係感到恐懼.退怯

(六)焦慮

     Freud認為人會有心理及行為的問題,大多皆由焦慮的因應不適當而來,當人的自我

    產生一種慾望時,想要得到的慾望就會產生一種緊張狀態,如果人們壓抑這種緊張,就

    會將這種心理能量轉化成一種自我防衛的形式

    (1)現實焦慮

        又稱客觀的焦慮,這類焦慮是因為擔憂真實環境所造成的危險,焦慮的程度往往和

        現實威脅的程度成正比

    (2)神經性的焦慮

        是由本能所造成的焦慮,個人擔心自我無法阻止本能去做一些事情,而造成某些無

        法彌補的傷害性思想或行動

    (3)道德焦慮

        是由良心所知覺到的危險而喚起的,一個有良好道德感的人,當他做事違反道德規

        律時則會自覺有罪,並不需要別人判他有罪

(七)自我防衛機轉

      主要功能在於幫助個體克服焦慮和保護因焦慮受到威脅的自我,一般而言,並不需要

      將其看成一種病態的行為,因為大部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使用這種解

      決焦慮的方法

     (1)壓抑

         是一切心理防衛機制的起始點,當一些具有威脅或極度痛苦的記憶.想法及感覺,

         出現在個人生命中時,人會啟動壓抑的自我防衛機制,透過遺忘這些心靈創傷或引

         起焦慮的生活內容,將無法接受的真實訊息壓入潛意識的領域,讓傷痛的記憶.想

         法及感覺永遠排除在意識之外,藉以保護自己

      (2)否認

         生命中創傷事件發生時,人常有不願面對現實真相的狀況,拒絕去真實地接受引起

         焦慮的現實,因為現實常常過於痛苦讓人無法接受,就告訴自己事情沒有發生

      (3)投射

         把自己無法接受的思想.感受.行動,投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的思想.感受.行動是自

         己不能接受的狀況,指責別人的錯誤,透過這樣的指責,隔離掉自己罪惡的衝動,有

         時也因此就將自己與現實隔離,或是扭曲了真相

      (4)內射

         將外在刺激訊息吸收進來,最常被吸收的是一些父母或社會的價值觀

      (5)固著

         個人停滯在生命中較早的發展階段上,不願意發展的原因是因為成長本身有著很

         大的焦慮,或是主要照顧者給予過度的照顧,皆會造成此種現象

      (6)退化

         個人的行為退回早期較不成熟的階段,改以較幼稚的方式表現,以暫時獲得安全而

         消除焦慮.痛苦,尤其在個人面臨巨大壓力或新挑戰時

      (7)合理化

         是指個人用一種自己比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解釋一件事情,目的是掩飾受傷害的感覺

         或痛苦,這樣就不會感受到太大的挫折和打擊,這些理由對個人有撫慰的作用,但是

         可能扭曲了現實,使人看不清真相

      (8)昇華

         被認為是最正向的一種防衛機制,個人透過一種社會能接受的方式來表現他內在的

         性和攻擊能量,將其轉化為藝術或競賽的形式

       (9)轉移

         是當一個人對某個人有發洩情緒的衝動,因為害怕對方的威脅或勢力而不敢發洩,

         就將發洩的行為轉向比較安全的對象

       (10)反向

          是隻在意識上的態度及行為和潛意識的慾望完全相反的防衛機制,當一個人受到內

          在複雜的情緒影響時,為了掩飾內在真正的意圖,在行為或態度上反而表現出相反的

          狀況

       (11)認同

          是在個人的態度上模仿我們所仰慕的人,可以使人們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雖然無

          法達到他的成就,但是透過認同他的態度或觀點,使我們成功的渴望得到紓解

(八)治療目標

     (1)使潛意識意識化

     (2)再體驗兒童的經驗

     (3)覺察潛意識的情緒內容

(九)治療的歷程

     (1)建立關係

     (2)移情與投射

     (3)詮釋與修通

         個案透過詮釋達到領悟,進一步修通其困難

     (4)移情作用的理解與超越

         個案更深的瞭解其投射在世界的內在情感,而能保有真實的自我狀態

(十)治療技術

      (1)維持分析架構

          是指維持固定治療的處理程序及治療風格,治療師盡量減少任何改變,精神分

          析假設一致性的治療架構本身就有療效

      (2)自由聯想

          當事人在分析的時候只是不停的談話,他談及每件剛想的事,而不論它們多麼

          魯莽或荒謬,在此種漫談情況下,當事人自由地從一句話聯想到另一句話,此時

          潛意識的感覺不斷地進入思想,因此當事人會說許多不同於尋常的話,而這些

          通常給治療師帶來有意義的線索,以發掘當事人潛藏的問題

      (3)詮釋

          又叫解釋,在自由聯想.夢的分析.抗拒與轉移中都必須使用,是治療師對當事人

          提供關係與行為意義的假設,讓當事人思考自己的病因,同時具有澄清問題與

          反應情感的功能,要有充分的資料作為依據

      (4)夢的解析

          Freud認為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大道,因為在睡眠中,防衛機轉轉弱,個體不被接

         受的潛意識動機.需求渴望及恐懼都會以象徵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其主要的目的

         為根據夢的顯性內容,揭露夢的潛性內容

      (5)抗拒的分析

         是潛意識的傑作,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地建立起各種阻礙,面對著分析的深掘,潛

         意識使出一切力量來抵抗治療,因此必須經常檢查抗拒的潛意識企圖,才能減低

         抗拒的力量,也可直接處理抗拒

         (a)內在原因

             人體結構體系對某種情況的刺激而產生

         (b)外在原因

             治療中的設備.治療師的態度.錯誤技巧等影響當事人

      (6)移情的分析

          當事人把自己跟治療師的關係視為他過去與重要他人間未完成的事件,把治療

          師當作自己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替代者,使治療師可以清楚看見當事人的困擾核

          心,讓當事人重新體驗他的過去.修復過去的經驗.領悟影響現在固著與情緒成

          長遲緩的原因,使當事人可以為現在的生活做新的決定.改變人格的深度與廣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