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拾部君在撰写《怪物之子》这部经由细田守导演创作的动画推文时,也提到了相关知识点。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三点:

1.在二次元领域中,细田守导演的地位是丝毫不落下于新海诚导演的;

2.关于细田守厉害还是新海诚厉害,这么一个话题,已经是极其容易引起各方党派论战的话题了;

3.于拾部君来看,细田守的风格就是在宫崎骏的画风基础上,多加了一些近现代的「人文气息」,而同时又可说是在新海诚的画风基础上,多加了一些「奇幻风格」。

下面是拾部君近些撰写的推文的对应节选,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怪物之子》推文节选,细田守与新海诚的区别

拾部君就会为大家带来一位其创作风格与新海诚迥异,但成品质量却是完全不落下于后者的导演「细田守」的解读。

细田守导演是否真的能够媲美新海诚,这可不是拾部君的一家之言,

就在二次元领域里面,「细田守厉害,还是新海诚厉害?」这样一个问题已经是一个极易引起论战的话题了,由此也足以窥见粉丝们对细田守导演的喜爱。

在前些时间,拾部君已经为你们解读过细田守创作的《夏日大作战》,

想来大家也理应感受到细田守导演那鲜明的作品风格了吧?

链接:豆瓣8.6分,数码宝贝孪生动画,人工智慧有多可怕?

区别于新海诚的「油腻写实」画风,细田守导演带给我们更多的感觉就是「夏日般清爽」。

无疑,这种感觉就是拾部君大爱的《数码宝贝》所能带给我们的那阵感受,

事实上,数码宝贝的第二部剧场版《我们的战争游戏》就是出自细田守导演之手的!

轶事就止步于此吧。今天,拾部君将会为大家带来细田守导演最新作品《怪物之子》的解读,

让你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细田守导演的创作风格。

《怪物之子》

《怪物之子》这部动画讲述了一位名叫「九太」的小孩,在相继遭遇到家庭离异,母亲意外身亡后成为了孤儿。

继而在揣怀对如此悲凉人生的憎恶后一举逃离了亲属的看护,且在意外之下到来怪物世界,

并在这里认识了要以击败宿命对手而努力奋斗著的怪物「熊彻」等人,

最终协同一起成长,排除万难,拯救世间归于和平的故事。

在这部动画中,我们首先不能错过的当然要数那「夏日般清爽」的画风啦,

动画两位主角居住的房屋;

怪物世界里面的市集过道;

怪物世界里面的丛林阶梯;

人类世界城市中的某一个歇息角落;

高楼鳞次栉比的中心繁华区域;

剧情里面的各色人物设计;

无一例外带给人的感觉都是这么「清爽」的,

站在如今这个稍有空隙就会大举「卖肉」旗帜的年代,细田守的这份坚持确实是难能可贵。

兼且,他也是为数不过的能够将这种坚持待到如今这一行业地位的动画创作人。

要真挑一个能够与细田守风格雷同,兼且又拥有此等成就的创作者的话,在拾部君的印象中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曾经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创者「宫崎骏」大师。

细田守,新海诚,宫崎骏,这三位日本动漫界的大拿齐聚一堂,就总是不自觉的让各方粉丝再度置身于热闹非凡的论战当中去。

拾部君无意掺和于这场论战当中,但作为你们喜爱的动漫推荐人,拾部君也是得给出自己的一个看法,

于我来看,细田守的风格就是在宫崎骏的画风基础上,多加了一些近现代的「人文气息」,而同时又可说是在新海诚的画风基础上,多加了一些「奇幻风格」。

这就是细田守,这就是《怪物之子》所能带给我们最为直接的感官体验。

如果觉得拾部君回复的不错,那就给拾部君点个「赞」吧!

关注【拾部次元】,每天推送有品质的动漫推文!


首先,看过两者作品的朋友在画面上应该很容易就能抓住二者各自的特点之一:场景和人物。

新海诚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属场景了。几乎在他所有的作品里他都有参与到美术的工作,色彩设计的环节中,而每部负责角色设计的人都不一样,所以每部的角色画风都挺不一样的,可谓是「铁打的场景,流水的人设「。

新海诚作品画面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每次都会出现的一个创作手法——光的运用

在新海诚的片子中很注重光的运用,这从他最早的作品《星之声》就可以看出来。在电脑特效还没有特别普及的十几年前,新海诚就已经在片子中运用光影特效营造画面氛围了。

而细田守的作品中人物辨识度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人物的上色方法采用的是「无阴影造型法」。

传统的日式人物作画都会给人物在部分加上阴影,显得人更有立体感更真实。而在细田守作品中的人物则不是这样,导演认为他「不需要通过阴影,也有别的体现角色存在感的方式」。

可能很多人没发现的是,新海诚所有动画作品的剧本都是他自己的原创内容,无一例外~这真的非常少见。新海诚是文学专业出身,对文学的喜爱也许是他在作品中过度依赖文字的原因。旁白加上精致的「壁纸」滚放,也被人成为新海诚的创作公式。这使他背上「不会用影像讲故事」的指责。

高清壁纸.jpg

而细田守是油画专业出身,最初是进入东映担任原画师的工作。

在这里积累的大量原画经验使得他更会用动画表演来表达人物情绪,也更会用画面来讲故事。不同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在作品的创作方式上会有不同。

例如细田守的分镜中有一个惯用的手法——对比镜头。做法就是同机位同角度同景别的同一张背景反复使用,能够显出时间在周而复始,有种强调的感觉在里面。

利用单镜头内的变化来表现人物而不是依靠多分镜,相比于移动镜头,更偏向于静止镜头。这些都是细田守在分镜设计上的特点。

在主题上细田守作品有一个新海诚甚少涉及到的话题——家庭。在《夏日大作战》《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对于亲情的细致刻画是细田守作品最值得让人回味的。

另外,从细田守最早的《数码宝贝:我们的战争游戏》到《夏日大作战》和《怪物之子》可以看出,细田守试图在现实的框架基础中打开格局,多次融入了「异世界」的元素。在结局的处理上,细田守一贯走的都是暖心的」大团圆」路线,而新海诚之前的作品结局更多是开放式结局。

相比细田守,新海诚之前的作品格局都不大(不是贬义),无论是最早的《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到《秒五》《言叶之庭》,男女二人的情感交织是新海诚将作品著力刻画的地方。直到《你的名字》才第一次将作品内容置于更加广阔的语境之中。

他自己在采访中当被别人问道:「《你的名字》和之前的作品有何不同时,他回答的是在你的名字的制作时多了一个考量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这个社会带来点什么,这也是经历了大地震之后他自身心态的转变。」

在这里不评价说哪个导演更加优秀,谁会是宫崎骏下一个接班人这种问题,二者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路线各有各的受众人群,都有著其存在的价值。正是因为有著这样的差异性,日本动画在将来才会有更加多元化的作品诞生,朝著更加广阔的发展路线前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