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承袭隋代以卫统府(军府)之制,设有十六卫,在历史影视剧《神探狄仁杰》里,大将军王孝杰就是右威卫大将军,是右威卫统帅。千牛卫是朝廷禁军,在《神探狄仁杰》里虎敬晖、李元芳都是千牛卫统帅。这些都好理解,但最为神秘的是这部电视剧里多次出现的梅花内卫,根据狄仁杰之口我们得知这是武则天私自设立的特务机构,主要是为了刺探天下反武的情报信息,并且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让包括身为阁老的狄仁杰在内的许多大臣,甚至是皇室族人都闻风丧胆,这些人一旦落入内卫手中,可谓生不如死。(梅花内卫图)

比较起来,梅花内卫和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非常像,它们都是服务于皇帝个人的特务机构。人员组成相当复杂,多为三教九流之辈,当然也不乏身份显贵之人(东西厂的头目通常都是司礼监的太监,但负责执行任务的下属多为正常人)。

梅花内卫直接听命于武则天,任何人不得干涉或者处置内卫(在《神探狄仁杰》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狄仁杰都对梅花内卫非常忌惮),这些成员最明显的特征是左臂刻有梅花刺青图案,内卫头子被叫做大阁领,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分成内围和外围两部分,外围一般不能打听到核心机密,只负责执行命令,内围颇有点像领导层。

在《神探狄仁杰》里内卫爪牙遍布,几乎每一个案件里都有内卫的身影,在薛青麟案中刺史温开最后被证实是内卫府阁领,甚至蛇灵的统领肖清芳,千牛卫将军许世德,黄胜彦都是梅花内卫成员。他们当中有高级官员,有武将,有普通平民,甚至还有丫鬟、和尚,可见梅花内卫势力已经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梅花内卫和后来的锦衣卫一样,刺探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一举一动,搞得人人自危,整个社会乌烟瘴气,因此受到很多人的痛恨,狄仁杰甚至直接称呼他们为走狗!

(梅花内卫:曾泰)

(狄仁杰剧照)

然而说了这么多,其实梅花内卫并不存在,由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热播,很多人都误以为梅花内卫就是武则天的特务机构,但遗憾的是确实不存在这么一个特务机构。梅花内卫更多是参照明代锦衣卫,宋代皇城司一类的特务炮制出来的特务机构,完全是出于剧情需要。唐朝有十二卫左卫、右卫、左金吾卫、右金吾卫、左领军卫、右领军卫、左骁卫、右骁卫 、羽林卫、虎贲卫、千牛卫、豹滔卫,并没有类似于梅花内卫的特务机构。

但是很多人误以为梅花内卫真实存在并不是空穴来风,这和武则天时期鼓励告密之风打压李唐势力有很大关系。在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旦后已经实际统治了李唐政权,但反对她的人有很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直到正式称帝初期这段时间里武则天一直是鼓励告密的。

(狄仁杰和武则天剧照)

为了清洗李唐宗室和朝廷中反对自己的大臣势力,武则天采用了一种叫铜匦的器物,其实就是今天的举报箱,只能往里面放入信件,通过钥匙才能取出信件。为了显示自己此举是为了体察民意,使民情得以上达,据《资治通鉴》记载:」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也就是说武则天将告密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个口用于放自荐和促进农业或人民福利的计划,第二个口用于对政府的批评意见,第三个口用于对冤屈的控诉,第四个口则用于告密发有关谋反的内容。

但不久之后铜匦就成了匿名进行虚假揭发的一个容器,最为严重的表现就是692年身为宰辅的狄仁杰受到酷吏来俊臣诬告其与一众大臣谋反,被逮捕下狱,历经严刑拷打,几乎因为此事被杀,对这样的组织狄仁杰自然是恨之又恨。武则天靠著这么一个玩意大肆血洗了朝中反对力量,终于在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正式窃取了李唐天下。

(铜匦图片)

当然等到武则天地位稳固后,她很快就调整的统治策略,并带头打压告密行为,当时颇为盛行的诬告之风很快就得到了遏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