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CV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来说,确实是AI领域最热门的方向。不过根据可信的市场调查可以发现,在2018年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均掀起来一场狂热的AI热潮(以CV为甚)。在腾讯宣讲会上负责人表示CV的实习生的报录比接近100:1,在位元组跳动的招聘的信息中,也表示投递演算法的人远超所需。在学术界,甚至有很多不那么相关的领域的老师,研究员等也逐步转行AI和CV。那么种种迹象,是否表明CV真的是需求过剩,现在入坑CV是否是好的选择?未来的AI发展方向在何方?下面笔者将一一叙述。

首先,笔者以为,针对于CV这个方向,近期的市场需求的规模是较为可观的,相比于Ai的其他方向,诸如NLP或者语音处理等方向,CV的落地应用是较为可观。因此也就造成了互联网的资本的倾斜,从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薪资水平。但是在高新重利的诱导之下,便会存在对于CV领域了解不够深刻的人转行CV。或者新人入行CV。那么在不知自己未来所需的情况下,盲目地跟风CV,就一定会造成CV领域的人才拥挤,甚至换句话来说,是人多。并不是人才的多。那么针对于对于CV有一定经验积累的同学入行CV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但是那些对于CV并不是有著很高的热情,甚至不知道CV具体是做什么的来说,那么入行可能仅仅是为了「高薪」,那么就要慎重考虑一下,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未来几年?什么行业会是「高薪」,还会是CV吗?或者其他行业?这个当然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的视野。

其次,对于CV领域来说,甚至对于整个AI行业来说。AI的爆发无异于两个核心关键点。其中一个是数据,另外一个是算力。很多人把2016年当初AI+的元年,其实真正的AI提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学院上就已经提出。只是在这个领域的60年末,因为谷歌的AlphaGo的人机大战而声名鹊起。发展至2018年,AI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那么大量学者的转行,人才的涌入,自然是对于这个行业的前进有著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学术异常繁荣。那么大量人才的涌入,必然会导致研究门槛降低,行业壁垒的打破,技术发展走到瓶颈期。那么下一个热点将会是什么呢?

回顾上一段次句。人工智慧的三大基石(演算法+数据+算力)。当进入21世纪来说,大量信息的产生,大数据环境下带给我们的数据变得丰富,来源广泛,实时。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现实进行更为真实的描述。这点是不可否认和质疑的。那么算力是如何在21世纪进行飞速提升的呢?以往的人工智慧科学家往往受限於单机的计算能力,对于数据的像本对单台计算机里进行建模分析,导致模型的准确率降低。伴随著云计算技术和晶元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为AI的爆发提供了契机,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成千上万台的机器进行并行的计算,尤其是GPU,FPGA,以及人工智慧的专用晶元的发展,为人工智慧的落地奠定了基础的计算能力,才能够使得类似于人类的神经网路演算法模型的应用成为现实。

那么当技术领域达到瓶颈期,必然会寻求算力的提升作为AI行业的下一个突破口。自然会寻找新的体系架构作为硬体支撑。其中以Google为代表的巨头在2017年发布了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作专用领域架构(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DSA)的重要实现之一。其次对于NXNet(深度学习框架之一)的创始者亚马逊也在2018年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Inferentia专用AI推理晶元。当然作为GPU的领导者,英伟达一直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再看国内,诞生了如寒武纪等十分著名的AI晶元企业,当然还有阿里收购中天微所成立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近期,被誉为AI独角兽的四小龙之一依图,也率先发布了「求索」定制化AI晶元。当然国内的其他晶元厂商也加大力度研发,比较知名的如商汤科技,地平线,比特大陆,深鉴科技等,当然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如:云知声(北京),嘉楠耘智(杭州),启泰英伦(成都),龙加智(北京),探境科技(北京)等也均加大力度研究AI晶元。从此可以预知,算力的提升已经到了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地步。传统AI企业若寻求长远发展,必然会考虑到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制化AI晶元。若不能赶上这波潮流,当泡沫消散时,只能走向被动的局面。故因此来说,互联网企业的资本注入,为数字IC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众所周知,2018年的下半年,互联网遭遇了寒冬。但是从2018年集成电路领域的招聘来看,数字IC设计的方向却是前所未有的光明。根据某位N厂的高级工程师透露,现在IC方向的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整个行业也均是互相挖人才的时候。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各项应用将有不同的定制化晶元,出现人工智慧晶元百家争鸣的盛况。AI晶元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市场到技术,均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正是因为新的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的青年的机遇,我们才有机会在新的时代施展我们的才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