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南漢山城》中皇太極的滿文我和穆麟德轉寫做了對比,發現是像拼英語那樣讀,畢竟這是韓國電影,是否是虛構的讀音呢

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MzM5NTgyOA==.html?spm=a2hzp.8244740.0.0


現代的滿語學者社群缺乏拼讀共識。

因為缺乏精英階層母語使用者的傳承,滿語不存在既成的單一或多個標準音。(注意比較拉丁語:拉丁語如今有多個標準音體系,因為有多個精英社群的傳承。)

在缺乏標準音的情況下,目前學術界(以及民族主義界)主要有兩個拼讀流派:

  • 僅根據基本書寫規則(記載較為詳盡)來簡單拼讀文本,口語和拼寫距離很小。這樣實質是在重構滿語正字法成型時的音系(參考重構的古希臘語語音與近現代希臘語語音的關係),早於歷史上滿語社群全盛時期的標準音,並且如其他答案所說並沒有重音及語調參照。
  • 根據現存語言孤島(三家子村滿語、察布查爾縣錫伯語等)的口語,構造口語和拼寫距離較大的複雜拼讀體系。這樣可以獲取到拼寫之外的信息,但顯然受到孤島在歷史上與標準語的語音和語用(現存孤島都是農業社群)等差異以及後續演化的影響。

按理說這兩種做法各自都有明確的合理意圖。但目前滿語研究界總體較為落後,缺乏理智認識多個拼讀體系的能力,多年來糾纏於無意義的門派鬥爭。

***

另外注意,總體來說,書寫系統以抽象的拼寫單位(通常是字母,但對於滿語來說是正字法音節,即字頭)為核心連接文字和口語:

  • 文字(字形)……拼寫(字母)……口語(語音)

這裡有兩個層面的規則,書寫(文字—拼寫關係)及拼讀(拼寫—口語關係)。正文說的是拼寫—口語層面的爭議。而文字—拼寫關係沒有多少疑問,這也是滿文教學的入門內容,而且拉丁轉寫可以無損記錄這個層面的信息。


謝邀。

原則上,滿文的每個字母、音節有固定發音,怎麼拼就怎麼讀。但是重音、語調是個大問題,是無法從滿文拼寫中獲得的信息。

聽了一下youku上這一段,感覺讀音還是有些問題的(語法語義就不說了),語調不是很對。


個人觀點:

書面語有書面語的讀法

口語有口語的讀法

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

另:韓國人寫的滿文的語法錯誤挺有意思的


@小XX 謝邀。

我不方便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不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衝突。作為一個踏上滿語之路的學生,我一向不站隊,並且對各派老師示意尊敬的。


題外話:

這不是穆麟德轉寫啊,這是太清轉寫寫的拉丁轉寫。而且轉寫有錯誤,但我估計原因還是韓國演員念的太迷了......


滿文字母分母音和輔音,每個字母都有好幾種字形,比如某一個字母的詞首,詞中,詞尾寫法是不一樣的,但發音相同。有的字母本身就可以表達一個意思,但更多的詞必須由兩個、三個、四個、五個甚至更多的字母組成。滿文的動詞一般都在句末。用無圈點、點、圈來區別發音。比如ke ge he 及ka ga ha 等母音輔音搭配著組成單詞,有幾個母音就有幾個節拍。另外,個人主觀上認為:不能把滿文書面語當做滿語口語來使用。這是兩個概念。讀書寫字用滿文書面語,說話交流要用滿語口語。

這段主要有三個問題:

1.首先,這不是穆林德夫轉寫

2.其次,語音語調都比較僵硬,不過這是小問題

3.last but not least,滿語分「口語」和「書面語」,當然這兩個概念有所指不清晰的情況,此處指的是「白讀音」和「文讀音」,該韓國電影使用的是文讀音,但是文讀音僅用於戲劇、念說(一種傳統念唱藝術,類似於蘇州評彈)、祭祀(存疑)等極少數場合,因此個人認為這是不恰當的。「書面語」本質上是一種構擬的讀音,類似於過去北京的知識分子用國語讀古詩的時候強行加入入聲尾等等


當年看了幾部有滿語的電影,有外蒙拍的,國內拍的,韓國拍的。

傳說外蒙拍的說的最有味道。

不知名外蒙電影,外蒙獨立的
做一個蒙古族大體的滿文都能讀出來,但是意思就不太清楚了,至於滿文怎麼讀,如果她的發音真和蒙古文一樣那就是按音節讀了,有母音,有輔音,並不複雜

記住字母順著讀就行了,補充一下吼,/l/作閉音節是時要音轉成捲舌哦~個人認為滿文麻煩在要記字母符號在字頭、字中、字尾以及和不同字母搭配時的不同寫法,但是看拉丁轉寫不存在這個問題,請方家指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