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秋,忠王李秀成率領「六十萬眾」太平軍,自蘇州殺來。此時的曾國荃駐紮在南京雨花臺,士兵人數不過兩萬,不過一二天的功夫,就被太平軍團團圍住,眼看一場「甕中捉鰲」的大戲就要上演。

曾國荃(1824-1890)

詭異的是:曾國荃竟堅守了四十六天,最後以李秀成撤軍告終。按理說,這麼一場以少勝多的攻防戰,足以讓曾九名垂青史。

實際上,曾國荃甚至都上不了湘軍名將錄,這又是為何?

1871年,左宗棠奉旨趕往福建督師,在南京恰好碰見兩江總督曾國荃,故人相見除了談些正事軍事外,難免嘮家常。左問道『』老九一生得力何如?」,曾說「揮金如土,殺人如麻」。從這短短八字,就能判斷出曾老九不是什麼名將。

湘軍徵戰十年以來,一直備受缺餉的困擾,士兵因為拿不到工資而嘩變的事例各軍皆有,但唯獨曾國荃所部不曾發生。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他有個好哥哥曾國藩,作為「後勤部長」,曾文正總是第一時間先把糧餉撥給弟弟。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常常讓彭玉磷、鮑超等人抱怨不已。

不缺餉,軍心自然就穩,彈藥又不計成本,實力自然超羣。所以這種「揮金如土」,只是得了個近水樓臺的優勢,並不符合湘軍的一般水平,自然曾國荃沒法跟塔齊布、羅澤南、多隆阿等湘軍名將相媲美。

至於第二個「殺人如麻」,並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資本,幾乎任何一個戰場將領都能做到。

曾國荃還喜歡好大喜功,據曾氏子後代回憶,每次打勝仗曾老九總要請假幾天,然後回到老家砌屋買地,大有「衣錦還鄉」的意思。

1890年9月,曾國荃病死在南京任上,享年66歲,謚「忠襄」。


曾國荃因擅長圍城打援而被人稱曾鐵桶 是曾國藩主要助手 曾國藩縱兵殺人背後是湘軍糧餉自籌

曾國荃的戰功

1、1856年率領3000人增援吉安,1857年攻克吉安;

2、1860年包圍安慶,屢敗陳玉成援軍,1861年攻克安慶;

3、1864年攻克南京。

曾國荃屠城、縱兵搶劫的背後是湘軍糧餉自籌

表面上是曾國荃軍紀極差,每每破城都要縱兵搶劫,但背後卻是湘軍是軍餉自籌——除了搶劫殺人掠奪財富之外,曾國荃去哪裡找這麼多銀錢作為軍餉?

於是安慶殺降、南京屠城等表面上是曾國荃狼心狗肺、沒人性,實則是犒賞三軍破城之功。

早期湘軍是湖南和太平軍作戰,糧餉問題有湖南人力撐,加上又是自己的家鄉,不可能搶劫,又是保家性質,於是就沒有那麼多的計較。

中後期時,湘軍是在外省作戰,糧餉就沒有在湖南那麼得到支持了,又是在外地作戰,於是對於軍餉的需要就強烈很多了——戰死了也得留給家人安家費吧。

大清是不負責湘軍糧餉——因為湘軍是鄉勇,不是正規軍。王闓運《湘軍志 籌餉篇第十六》中記錄湘軍軍餉都是自籌的:

「湘軍起貧苦、同飢餓,轉戰五千裏,餉皆自釐金給之」

曾國藩、曾國荃兄弟能有多少錢去供應十幾年湘軍的軍餉?還不都是依靠湖南鄉紳的捐款支持。在湖南作戰,湖南鄉紳自然是鼎力支持,可在安徽、江蘇作戰,湖南鄉紳肯定就不願意。

九江破城前,胡林翼就聲稱:

「水師、鮑營、義渠各營尚欠十二三萬兩」——《胡林翼集》

只能在破城縱兵殺人搶劫財物作為軍費,否則還有誰奮力作戰?

搏命殺敵,一點報酬都沒有,誰幹?大家都很現實。

曾國荃的吉字營和鮑超的霆軍軍紀最為敗壞,可作戰最勇猛的也是他們。

李鴻章的淮軍雖然也是糧餉自籌,但多數都是在江蘇作戰,自然是江蘇的鄉紳買單,和湘軍在湖南作戰是一樣的。

另外,湘軍人數比淮軍多一倍也是導致湘軍軍費壓力山大的原因。1864年湘軍就高達12萬;1865年淮軍才6萬人。

曾國荃的晚年

曾國荃本來是擅長圍城打援的,對於流動作戰的捻軍自然是難以發揮優勢,因此對捻軍作戰不利,最後在1867年稱病辭職.1875年重出官場,歷任陝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1884年任兩江總督。

只是下場,自然是和很多人一樣是老死的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纔是動力!


曾國權是個狠人。曾國藩的父親是老實人,幾個兄弟卻都是犟人,曾國藩說兄弟幾個性格都像他母親,九帥個性尤其倔強,認準了事不管誰說都不聽,不達目的不罷休,曾國藩說也沒用,圍安慶圍天京,面對城外的天平軍動輒幾十萬救兵,任死不撤兵,手下將士都是他招募的本鄉人,也都惟他命是從,毫不動搖。從這方面來說,他就是算不上名將,也算是個狠將!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是長兄。

老二叫曾國潢,字澄侯,比他小九歲,自幼在鄉間讀書,天資一般,一生無大成就,僅以監生候補縣丞,監生資格還是大哥曾國藩替他捐的。在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後,他留在鄉裏辦團練,常常橫行跋扈,借勢殺人,湘鄉縣令對其亦無可奈何。曾國藩回家知其劣跡,切齒痛恨,用錐子刺其股,曾國潢哀嚎呼痛。國藩說:「你殺人就不痛嗎」?國潢才具平平,一生只待在荷葉塘鄉下照管家務。

三弟名曾國華,字溫甫,比大哥小十一歲,自幼被過繼給叔父驥雲為子。曾國藩發跡後也替他「納貢入監」,但鄉試落榜,遂留在家繼續攻書。鹹豐五年,曾國藩被困江西洪都(今南昌),曾國華才得以離鄉奔武昌求援, 率五千湘勇往救,後隨悍將李續賓徵皖北,遭陳玉成、李秀成部聯手夾擊,五千精銳全軍覆沒,曾國華與李續賓同殉難於三河鎮。

四弟曾國荃,字沅甫,道光四年生人。他本是曾麟書第四子,在宗族諸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所以曾國藩稱其為九弟,後來統軍作戰,軍中呼為「九帥」。

五弟名曾國葆,後改貞幹,字季洪,比大哥小十七歲,也是曾氏五兄弟中較出類拔萃的一個。曾國華戰死後,他纔出來帶兵,追隨胡林翼,後與曾國荃會師安慶、金陵,以功授知府。後來染上瘟疫,病死於軍中。

曾家五兄弟,以國藩、國荃最為著名,建立的功業也最大。曾國藩自不必說,被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聖人,他投筆從戎、平定太平天國後被清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曾國藩是滿清兩百多年最具權勢的漢人。在清王朝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時代,由於曾氏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了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局面,畢生服膺程朱理學的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方面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巨大影響。由此,曾氏兄弟也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哥哥是「三不朽聖人」,四弟曾國荃也不是尋常人物。據文獻記載,曾國荃精力充沛,性格有點「霸蠻」,敢作敢為,不懼人言,不像哥哥那樣謹言慎行,患得患失,「憂讒畏譏」。論政治能力,比如深謀遠慮,圓滑老到,縱橫捭闔,曾國荃遠不如老謀深算的曾國藩。但論軍事能力,曾國荃則遠在曾國藩之上。對這一點,曾國藩亦感觸很深。1854年初,曾國藩指揮湘軍初次徵戰,連敗於嶽州、靖港,曾國藩羞憤之餘,竟兩次投水自殺,幸被左右救起。後來,他屢屢被石達開挫敗,並被太平軍圍困於洪都,若不是太平天國發生「天京內訌」,後果不堪設想。祁門之圍,他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若非李秀成主動撤圍回救天京,他必橫屍荒野......

曾國荃比曾國藩小十三歲,自幼即隨大哥在京讀書,他天資聰穎,曾國藩愛之、重之,但管教甚為嚴厲,曾國荃始終對哥哥敬畏加忌憚。曾國荃不甚愛讀書,他曾在嶽麓書院讀過兩年,山長是羅澤南,可他興趣不大,用他自己的話說「看書不甚多,絕無長進」,故而曾國藩在家書中時以「有恆」勸誡。

但曾國荃卻是一個非常之人,他在科舉上不太得意,二十四歲入縣學,二十五歲補稟生,二十九歲才拔優貢,但顯然是他志不在此。

曾國荃後來書生帶兵,與兄長並肩作戰,表現的有勇有謀,堅韌、頑梗不屈,確實有點湖南人「耐得煩、霸得蠻、扎死寨、打硬仗」的精神。他信奉胡林翼「殺人如麻、揮金如土、愛才(指人才)如命 」的人生格言,其麾下吉字營兇悍善戰,克複安慶,圍攻金陵均由曾國荃獨自擔當,也算是戰功卓著。

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吉字營用挖地洞填埋炸藥之法轟塌安慶北門城角,蜂擁而入,苦戰日久的太平軍葉芸來部將士飢疲不堪,已無力舉刀槍,自主將葉芸來以下一萬六千餘人均遭屠戮,另據史料記載,曾國荃部作戰雖勇,但平日欠餉嚴重,所以兵卒破城後「見物即搶,所掠金銀衣物不可勝計」 ,「男子齔髫(指換牙垂髮的七、八歲兒童)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兵掠出」 ......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正午,經三年艱苦卓絕的圍城,曾國荃下令點火,一聲巨響,炸塌了城牆二十餘丈,站在最前面四百餘吉字營士兵也被炸死,後面各營踏屍而過,吶喊著沖入城中。

天京城中斷糧已久,連飛鳥老鼠都喫盡了,太平軍將士飢疲無力,儘管發起了幾次大規模的反擊,但哪是早已殺紅眼的湘軍之對手?因此均未成功。激烈的巷戰打到申時,天京九門皆被攻破,太平天國覆滅。

曾國荃攻陷太平天國王京,居功至偉,官封太子少保,一等伯,賞穿黃馬褂、戴雙眼花翎。

以平太平天國的功勛而言,曾國荃之功,當居第一,可大功告成之後,朝廷中眼紅者攻擊曾國荃也最力,說洪秀全「聖庫」中的金銀財寶大部分被曾國荃所得。之後,又因醞釀造反被曾國藩否決,軍隊遭裁,乃賭氣不辭返鄉,決意不問世事。理學名臣曾國藩先以兄弟立下不賞之功,功名太盛,曾極力壓抑曾國荃,保舉諸將;後曾國荃遭遇無數明槍暗箭負氣回家,他又勸導曾國荃持盈保泰,寵辱不驚,曾國藩的一片苦心,最終化干戈為玉帛。

曾國荃由於帶著滿腹委屈與怨氣,回鄉後大病一場。同治四年六月,清廷授曾國荃為山西巡撫,他託病辭謝,不肯從命。同治五年三月,清廷調其為湖北巡撫,他才勉強出山赴任。

後來,湖北巡撫曾國荃招募新勇一萬五千人,命部將彭毓橘、郭松林統帶,協助曾國藩剿捻。湘軍剿捻無功,曾國荃也連遭慘敗,遂告病開缺回籍,曾國藩遭彈劾,改任直隸總督。不久,因天津教案處置不當,遭千夫所指,抑鬱而亡。曾國荃被任為兩廣總督 。光緒十年(1884年)任禮部尚書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加太子太保銜。次年(1890)死於任上,謚號「忠襄」。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曾國荃軍事謀略其實一般,但是他兇殘無比,豁的出去,視人命如草芥。總結起來就是夠狠,所以打了不少勝仗。

他是曾國藩最得力的助手

曾國荃為人驕傲暴躁,文韜武略。他起先跟在哥哥身邊學習,後來當上了貢生。1856年,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的將領石達開作戰陷入僵局,有極大的危險。曾國荃自請領命,招募勇兵3000人,與周鳳山部隊一起共6000人,不僅解救出了曾國藩,而且幫助曾國藩打贏了石達開。

曾國藩看九弟有軍事上的才能,就陸續派他去攻打太平天國。

1860年,曾國荃打敗英王陳玉成,佔領安慶。他只要打贏了仗,就會給下屬放三天的假,讓這些人在佔領的地區燒殺搶掠,和強盜無疑。他的部下也會把搶來的東西孝敬給他,故而他在回朝之後總會上書請休,回老家置辦田地房屋。

1862年,曾國荃攻克巢縣、含山、和州。五月攻克秣陵關,圍天京。當時正是疫病泛濫的時候,打贏了這幾場戰已屬不易,曾國藩多次勸說他慢慢來。他卻給曾國藩寫信說:

「舍老巢勿攻,浪戰無益,逼城足以致敵。雖危,事有可為。

他不願意放棄眼前優勢的戰況,曾國藩提出要李鴻章來增援他,曾國荃拒絕了。他開始在天京城外深挖壕溝,埋下了數萬噸的炸藥,一聲令下:

但聞地中隱隱若雷聲,約一點鐘之久。忽聞霹靂砰訇,如天崩地圻之聲。牆垣二十餘丈隨煙直上……

天京終於落入他手,他以兩萬人打贏了20萬人,可以說這次戰役的勝利離不開手下將士的驍勇善戰。有什麼樣的將軍就有什麼樣的部下,如曾國荃一般,他的手下也都是亡命之徒,就等著打勝仗以後便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拼出全力作戰,絲毫不會手軟。

在曾國荃的縱容下,他的部下搶佔百姓財富,強佔婦女,掠奪一切。為了掩飾這一系列的罪行,曾國荃下令防火燒掉這座城市。大火燒了7天7夜,如人間煉獄。

視人命為草芥

在攻佔安慶時,這場戰役贏的並不容易,曾國荃率湘軍8000人進逼安慶,在城防左右開始挖地道,包圍安慶,斬斷城內供應的糧食,太平軍陳玉成前來增援,也無法擊退曾國荃的部署。

安慶一戰關係到清朝和太平天國的生死存亡,故而雙方都拼盡全力。待到交戰時,駐守在長江南邊,離安慶四十多公里的曾國藩,都能聽見戰火的聲音。

可以想像得出當時戰況的激烈。

由於太平軍將領的指揮失誤,所以湘軍曾國荃取得了勝利。太平軍陳玉成的4000人全部戰死,留在集賢關內已投降的8000士兵也被曾國藩屠殺。

曾國荃佔領安慶後,大部分的太平軍都已投降,大約有16000人。曾國荃假意讓10人一組來屋裡取回家的銀兩,但是暗地裡卻安排人把前來領銀子的俘虜綁起來,送到外面去處死。整整砍了一天一夜,這16000名俘虜全部被殺死。殘忍如斯的曾國荃也得了一個「剃頭匠」的稱號。

後來他的作為有很多大臣反對,而曾國荃又不懂得控制自己。所以曾國藩就給他出了個計策,讓他先辭職回鄉。他在形式的逼迫下只能先歸鄉,為此還生了病。

賑災

待到光緒三年,他在山西上任。當時全國都在鬧饑荒,發生了人喫人的恐怖事件。他全心全力救災,開倉放糧,600多萬人因他得救,所以百姓在山西給他修建了廟宇。

他一生有功有過。早年殺戮太勝,晚年還能存有一絲善念。但是終究對那些被殺的數十萬俘虜來說,他的做法喪盡天良慘絕人寰。他的軍事才能不算卓越,但是他的狠心無人能敵,對清政府來說,他打敗太平天國,功不可沒。但在這亂世之中,不管是清政府的統治還是太平天國都不算清明,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


雖然曾國藩稱曾國荃為九弟,但是曾國荃並非有8個哥哥,而是有3個哥哥與五個姐姐,在其父親所有的子女中排行老九,所以被稱之為九弟。

曾氏兄弟在江南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差的,被冠名為「曾剃頭」。他們兄弟殺人如麻。曾國藩是一個好的統帥,但是絕對不是一名好的將領,凡是由曾國藩親自指揮的戰爭,無一不失敗;而曾國荃是一名出色的將領,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成為鎮壓太平天國與捻軍的重要將領之一。

1、初戰失利

當初曾氏兄弟非常輕視節節敗退的綠營,他們在湖南發展團練,試圖成為鎮壓起義的中堅力量。在1853年六月月,曾氏兄弟率領8000湘軍向武昌進發,在嶽陽地區與石達開相遇。

曾國藩在排兵布陣上過於的死板,以至於將自己的弱點暴露無遺。石達開藉助於周瑜火燒赤壁方法,用火攻向湘軍進攻,湘軍大敗而歸,死傷數千人。在湖口之戰中,湘軍再次慘敗,損失幾百艘戰船,曾氏兄弟一連串的失利,成為清朝大臣嘲笑的對象。

2、反攻太平軍

雖然曾國荃在初次交鋒過程中,被太平軍慘敗,因為自己母親去世,所以曾國荃以其為藉口,選擇了退隱,在為母親守孝的時候,曾國荃潛心研究兵法,與死板的曾國藩不同,曾國荃能夠將經典的軍事理論貫穿到實踐之中。

在天京事變之後,雖然太平天國的勢力大減,但是清朝對於太平軍作戰還是勝少負多。在駱秉章等人的保奏下,曾氏兄弟被重新啟用。曾國荃率領3000名湘軍向江西吉安進發,在景德鎮大戰中,打敗太平軍,殲敵上萬。相繼攻克吉安、景德鎮等城市,使得湘軍在江西立足。

江西大捷也是湘軍對於太平軍作戰的轉折點,從此之後湘軍處於攻勢。在取得江西大捷的同一年,增高全率領湘軍進攻天京西大門安慶。陳玉成率領太平軍有十萬人,但是由於洪秀全比較猜忌,因此這十萬兵馬其實是多條心,而曾國荃率領的湘軍雖然只有數萬,但是接連在安慶附近打敗太平軍,此時安慶已經成為孤城,曾國荃最終將陳玉成俘虜,斬殺太平軍2萬人。

1864年,曾國荃率領十萬湘軍向天京進發,利用圍而不攻的措施,使得天京成為一座孤城,在太平軍精疲力竭的時候,曾國荃率領大軍向天京進攻,並最終完全佔領了天京。此外曾國荃也是捻軍的剋星,在湖北等地,多次擊敗了捻軍,成為捻軍的重要剋星。

曾國荃的軍事能力非常的強,行軍打仗有一顆不服輸的決心,指揮藝術非常高超,誠然是曾國荃的軍事能力非常的強,行軍打仗有一顆不服輸的決心,指揮藝術非常高超,誠然是晚清時期不可多得的將才。

但是曾國荃也存在著的一大弱點,就是喜歡殺俘虜。在江西大捷之後,斬殺數千俘虜;在攻克安慶之後,一夜之間斬殺了上萬太平軍將士;而在攻克南京之後,更加的是無惡不作,即使英國人,對於曾國荃的這一作風也是不屑一顧的,對於曾國荃屠殺本民族的行為,非常的不解。

3、曾國荃最終的歸宿

曾國荃在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先後被任命為湖北、山西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尤其是在山西時候,賑災成果顯著,大力發展文化,發展經濟,使得山西比較的富足,受到山西的愛戴。在1890年病逝在南京。


  清晚期有三個漢人,撐起大清半壁江山,他們是曾國潘,李鴻章,左宗棠,此三人,兩湖南,一安徽。

曾國潘手握重兵實權,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鹹豐貢生出生,因在曾國潘的湘軍裏,能徵慣戰,攻打太平軍「有功賞一品頂戴。

同治三年曾以攻陷天京,打敗捻軍,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間,1875年後歷任陝西、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

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

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病死在赴任途中。

曾國荃一生為清朝南征北戰,除捻軍,鎮太平軍,血債累累。因戰功卓著,屢次得到升遷,從他個人來說,死得其所。

  


湘軍陸軍將領中,打仗最厲害的就是曾國荃、多隆阿、鮑超、李續賓四人,其他將領要略遜一籌,水軍將領主要是彭玉麟和楊載福。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家五兄弟中,曾國華在三河鎮戰役中被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部擊斃屍骨無存,曾國葆感染瘟疫而亡,曾國荃在剿滅太平天國戰鬥中居功至偉。

曾國荃以善於圍城攻堅著稱,人送外號「曾鐵桶」。曾國荃每次率領所部吉字營湘軍,圍攻太平軍守衛的城池,曾國荃上來二話不說先派兵挖掘兩道又寬又深的壕溝把城池圍起來,斷絕城內太平軍的出路和糧草供應,這一圍就是大半年,反正他有糧食喫所以不著急。城裡人沖不出來,如果來了太平天國援軍,曾國荃就圍點打援,直到把城內的守軍餓到前胸貼後背,餓到拿不動刀槍站不起來,曾國荃再攻城,進了城直接收割人頭就行了。

曾國荃率領孤軍圍困南京城,以三萬湘軍頂住了忠王李秀成率領的三十萬太平軍的攻擊,在軍營傷亡漸多瘟疫流行的困境下激戰四十六天,打敗了李秀成率領的三十萬太平軍,使得太平天國天京解圍計劃失敗,也斷絕了太平天國最後一線生機。

最後也是曾國荃部率先攻進南京城,不過湘軍有殘暴濫殺搶劫行為,殺戮了大量南京軍民,劫掠了巨額財物由水陸兩路運回湖南老家,清朝廷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予追查。

剿滅太平天國以後,曾國荃被清朝封為一等伯爵,擔任過陝西、山西巡撫,後來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活了六十六歲,清朝也算是沒有虧待他,結局相當不錯了。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軍事上能力突出,主要功績是在平定太平天國中先後攻克吉安、安慶、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光緒十六年(1890)9月,在南京病卒於任上,終年66歲。贈太傅,賜金治喪,命江寧將軍致祭,謚「忠襄」,入祀北京昭忠祠、聚良祠,並在湖南原籍、江蘇省城建立專祠。

從曾國荃立下的功績來看,他的軍事能力很強。曾國藩兄弟五人,除去曾國藩本人外,唯有曾國荃對清朝功不可沒,立下不世功勛。鹹豐六年(1856),曾國荃為了救援其兄,與吉安知府黃冕勸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連陷安福等地,進圍吉安而後攻克。曾國藩從吉安之役中,看到了九弟曾國荃倔強不屈的性格和帶兵打仗的才能,認定他是個可以擔當大任的人物。自此以後,曾國藩就把曾國荃率領的吉字營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處處予以照顧。曾國荃果然不負兄長的厚望,作戰勇猛,攻無不克。後曾國荃以挖壕圍城的戰術先後攻克安慶、天京,在平定太平天國中功勛卓著。

曾國荃為人蠻橫、兇殘,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經常任憑兵勇燒殺搶掠姦淫、屠殺戰俘。在朝廷中做官,雖屢立戰功卻因為功高而多誹謗。光緒二年(1876)調任山西巡撫,正好遇到大旱,曾國荃先後賑銀一千三百萬兩、米二百萬石,活饑民六百萬。曾國荃一生功勛和過失都極為顯著,最後在光緒十六年(1890)9月,在南京病卒於任上,終年66歲。得此善終,可謂善矣。


曾氏兄弟5人,除曾國藩文才武略,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深遠外,九弟曾國荃的功名要高於其他3人,不僅對於清朝功不可沒,對曾國藩的幫助也最大。

曾國荃比曾國藩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小13歲,正因為九弟曾囯荃太強悍了,攻下天京1864年,曾國荃多次勸曾國藩上位,自立為王,曾國藩自知身體不行,沒幾年壽命(8年)了,兩個兒子又太文弱,上位就算成功,也肯定是走宋趙匡胤的步子,老弟繼位,兒子被殺的結局,故此不反做個聖人罷了,死後還得個曾文正公。

曾國荃最後結局:1875年後歷任陝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 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1824-1890卒於位,享年66歲。謚「忠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