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現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但現在的二鍋頭是指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

真正的二鍋頭是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後而蒸出的酒。

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種酒的濃度比較高,最高可以達到70度以上,之後濃度會不斷地下降,到最後就只有十幾度了,叫「酒梢子」。

燒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經過五到六次的發酵和上鍋。除了原材料小麥、高粱、玉米,還有玉米秸、玉米核、麥麩子和米糠等輔料。按一定的比例經過粉碎後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後入窖發酵,一般要5天後出窖、燒酒,這是第一鍋。

出酒後,要把蒸鍋中的料取出,經過揚場,把這些料冷卻、鬆散開,然後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後再入窖發酵,這才完成一個班次的工作。5天後再取出用來燒酒,為第二鍋,這時開始流出的酒纔是真正的「二鍋頭」。因此「二鍋頭」就是指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制時的「鍋頭」酒。

這時的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醇厚綿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並把它裝壇密封於地下,經過長時間醇化,就是有名的「窖酒」了,這樣的酒口味更佳。

提到「二鍋頭」,馬上就會聯想到「紅星」和「牛欄山」,不過它倆的區別是很大的。

「牛欄山」以濃香型為主,「紅星」以清香型為主,牛欄山二鍋頭產於燕山腳下,潮白河畔,其生產商牛欄山酒廠屬於民營上市企業。而紅星二鍋頭產自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國企酒廠。

其次,牛欄山二鍋頭有地理產地標識,證明牛欄山二鍋頭沒動過地方,為二鍋頭的正宗源頭。紅星二鍋頭始建於1949年,當時是收編了北京城近郊的龍泉、永和成等十二家老字號酒作坊,彙集了釀酒人才和技術繼承了北京二鍋頭傳統釀酒工藝。

「牛欄山」聞起來更香,入口比較柔和。在喝了半斤牛欄山後,就已經感覺不到酒精味了,越喝越起勁。而紅星二鍋頭,越往後喝高粱味越重,滋味比起牛欄山二鍋頭更「沖」。

牛欄山二鍋頭和紅星二鍋頭相比,「牛欄山」更會取悅大眾。它香味外露,讓人剛開始就能感受到酒香,入口喉嚨溫熱。「紅星」相比「牛欄山」價格稍貴,高梁味較重,如果不是經常喝「紅星」的朋友,會很不習慣濃鬱的高粱味。

有人說「牛欄山」更順,也有人表示「紅星」口感更乾淨,至於哪個更好喝,就要看個人口味啦。

二鍋頭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喝二鍋頭就像喝豆汁一樣,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一旦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在品嘗老北京小喫,比如鹵煮火燒,爆肚,白水羊頭的時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飲用二鍋頭來助興提味。並且,在冬天喫餃子時,不得不配上二鍋頭。

俗語道:"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