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她的老公李治共有過六個孩子,活到成年的有五個。的確是,武則天對待女兒太平公主比那幾個兒子好多了。

傳說武則天為了上位,犧牲了自己出生的第一個女兒,這或許也是武則天對太平公主尤為好的理由之一。畢竟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物以稀為貴嘛。先說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太子李弘命苦,從小孝順父母,深得父母喜愛,但是體弱多病,在太子位就死了。和武則天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武則天這個女人能從先帝的一個才人上位到皇后,再到皇帝,手段之毒辣自然是不用說的。再次就是太子賢,李賢寫了一首詩,影射武則天不是自己的母親。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尤為可,四摘抱蔓歸。反正也不太清楚他寫的具體是什麼意思,就影射了自己的母親,不是武則天。之後武則天就把他弄死了。再說老三,唐中宗李顯。李顯有點兒懦弱,之前做過傀儡皇帝,因為他媽媽武則天殺死自己二哥的事兒,十分懼怕武則天。做了皇帝不久之後,就被武則天踢下臺去,趕去做了廬陵王,和他的老婆韋氏生死相依。至於老四,唐睿宗李旦,有點兒過於出世,不怎麼關心政治。他媽媽武則天也沒怎麼管他。說實在的,武則天這個皇帝對待自己的兒子的確比較一般,但對待女兒要比兒子們好一些。

武則天四子一女,女兒是最小的,也是武則天比較疼的。因為同是女人,武則天是很能理解小女兒的,而且因為之前痛失愛女,好不容易又有了一個女兒,所以百般疼愛。只要不觸碰自己的底線,自己都可以容忍的。由於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謀反,武則天殺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太平公主的老公薛紹。可能武則天也覺得虧欠自己的女兒吧。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疼愛同樣是女人的太平公主,因為她深知做女人的不易,尤其是殺了薛紹之後,她自己也覺得虧欠女兒,所以對她百般疼愛。


政治人物首先看政治利益和衝突,然後才能是親情。

武則天和自己的兒子天然就註定在政治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李弘李賢本身就與武則天有著權力衝突,在高宗死後的權力分配蛋糕中,母子間是零和關係;而李顯李旦雖然自身無法撼動武則天的權力,但他們的身份決定他們肯定是李唐擁護者必須扛起的大旗,一旦出現權力鬆動時候,他們就是奪權派豎起的急先鋒。

事實上,後來在武則天年老,權力控制不嚴時候,奪權派就是以李顯為旗幟奪取的權力(後來第二次李唐王朝出現權力危機時,擡出的是李旦)。

武則天和兒子的這個矛盾,決定了他們要麼是權力明爭關係,要麼是潛在的最大權力爭奪者關係。而且對方一旦奪權成功後,基於法統需要,必然要對武則天的地位不予承認,對她的政策(尤其涉及孃家的政策)要大幅改變。這些都是作為政治家的武則天不能容忍的,所以她與兒子們的關係就是對手關係。至於作為普通人情的母子關係,反倒不值一提了。至於太平公主,她作為女兒,是不涉及這個最高權力爭奪的。

主觀上早期太平公主並沒有像後來安樂公主那樣明確希望成為皇太女;客觀上此時的太平公主既沒有武則天本身的樹立(武則天考慮的也是兒子還是侄子),也沒有任何派別重臣的支持。所以太平公主在權力的爭奪戰中只是一個配角。再加上這個配角又是和自己一心的,還是母女關係,那麼沒必要不喜愛啊。

但是,一旦涉及到任何權力問題,翻臉也是比翻書都快的。太平公主鍾情的第一任丈夫薛紹,二人已經有子女,一旦可能悖逆,直接誅殺,不給女兒絲毫人情;後來太平公主的婚姻也更多是作為與武家聯姻的需要。

所以說,不是武則天對女兒的感情比兒子多,而是帝王家親情在權力面前太不值一提了。


個人還覺得畢竟她是從李氏手中奪取江山的,兒子很可能從他手中搶回皇位,看她那麼疑神疑鬼為了一點風吹草動就殺了那麼多李姓子孫就知道了。相比較而言她可能認為女兒沒那麼有威脅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