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在三國歷史中絕對稱得上經典戰役,當時袁紹堪稱「天下第一」,手握雄兵幾十萬與勢弱的曹操決一死戰;按常理來講,袁紹無論兵馬錢糧還是帳下能臣猛將都勝強曹操百倍,但官渡之戰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袁紹竟然敗了,而且是慘敗!這個結果不但現在讓人理解不了,甚是當時的局外人劉備也極為差異。

估計袁紹也不相信,本來自己實力雄厚,怎麼就這麼失敗了?因此一戰之下氣的「口咭鮮血」,從此心神恍惚,回到河北後不久便死了。後來袁紹幾個兒子互相爭權仇殺,曹操趁機平定河北就顯得理所當然了。可以說官渡一戰曹操功成千古,但對於袁紹家族來說卻是滅頂之災;袁紹家族與曹操之間可謂「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更讓人理解不了的是,即便曹操與袁紹仇深似海,但曹操一沒有像往常一樣「屠城」,而沒有將袁氏「九族盡滅」;相反的,在袁紹死後,曹操還曾親自前往其墓祭拜,而且哭的極為悲痛,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曹操祭拜袁紹並不難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世說新語》或其他史書中都可看出,袁紹和曹操自幼相識,而且關係很好。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在漢末政權中影響力極大,即使到了袁紹這一輩也被世人尊稱為「四世三公」;而曹操出身就顯得卑賤了許多,乃是宦官閹黨之後。

在封建等級極為森嚴的漢末時代,即使曹操還是小孩也不配跟袁紹這樣的「公子」一起玩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袁紹不僅經常帶著曹操玩,還曾經合謀搶了人家新娘子。當然,這都是兒時趣事,但也從側面看出袁紹為人並非如曹操所說「色厲膽薄」之徒,反而是「不拘世俗」的豪邁之士。

之後袁紹官封「中軍校尉」,以袁氏家族的實力來講,這個官職理所當然。而曹操官拜「典軍校尉」,史料記載,這個官職除了曹操的自身努力外,袁紹給予的幫助也是主要原因;由此也可證,曹操和袁紹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再到後來,袁紹與曹操一起作為發起人,創立了「誅殺十常侍」的同盟;從這裡也可證袁紹和曹操除了私交之外,還有著「為國盡忠」的共同理想。

只不過天下大亂,人人都想在亂世中站穩腳跟,甚至「一統天下」。對於袁紹和曹操這一對「有志青年」來說,「逐鹿中原」必然成了他們一生的夢想和追求;萬萬沒想到,袁紹和曹操最終在戰場上相遇。兩人為了「天下」不得不撕破臉皮,私下裡更放出諸多詆毀對方的言辭,曹操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這段話可以說把袁紹罵的體無完膚。


謝謝邀請。

都知道不管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的表述,曹操和袁紹都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領袖人物。袁紹出身高貴,祖上四世三公,不必多說;但曹操的出身一點也不低——父親官至太尉,其父親是宦官的養子,握有大權。可以這樣說曹操從小也是生長在官僚家庭。

演義中袁紹很瞧不上曹操,認為他的地位很低下——憑藉宦官的勢力擁有了現在的一切。而曹操呢,卻也不喜歡袁紹,認為是他將董卓引入皇宮造成了後來的天下大亂,並且覺得此人外寬內忌,所擁有的名聲基本是靠著祖上的積累,自身其實沒有多大的本事。就這樣兩個人誰也瞧不上誰。

那麼為什麼演義中曹操戰勝袁紹後要祭奠他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致敬一生中最大的競爭對手。

曹操生平遇到的實力最強的對手就是袁紹,為了官渡之戰,曹操準備了十幾年,同樣袁紹也花了很多的功夫準備。公元199年雙方大戰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六月才結束。這裡筆者試想下,若是在戰爭相持階段沒有許攸的「烏巢妙計」,曹操是很難在此役戰勝袁紹的。所以曹操的統一北方的最終一戰是由一定的機遇的。因此筆者認為曹操祭奠袁紹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對手的尊重和緬懷,也表明了他對袁紹能力的肯定,視其為自己的真正對手。更加彰顯了自身的大度和魄力。

2.紀念少年時的好友。

曹操和袁紹小時候可是一起玩耍的紈絝子弟啊。那時候他們白天一起上朝,晚上一起喝酒打趣,好不快活。可如今,自己的好友都去世了,曹操不免內心想起小時的場景,所謂人老了就容易想起小時候,相信此刻的祭奠只有單純的懷念和感嘆吧。


【官渡之戰】後既然袁紹已死,作為老相識也好,兒時玩伴也罷,曹操無論從個人感情出發,還是抱著塑造個人政治形象的目的以及求賢納士的渴望上來說,都有必要去祭拜一下。

當然,曹操素有「梟雄」之名,只是出於個人感情去祭拜袁紹就顯得曹阿瞞太「單純」了。據《獻帝春秋》記載「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從這段記載來看,袁紹絕不是曹操口中的「廢物」;真實的袁紹非但不「無能」,反而是位深得民心的一方「雄主」。而當時曹操初定河北,百姓不服,賊盜四起,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袁紹」是被曹操害死的。曹操即便手握雄兵百萬,但想要真正的穩定河北佔領區,歸根結底還是要「收復民心」。

某種程度上,曹操在此時祭拜「袁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政治需要」;


一是為了收買人心,二是倆人畢竟過去是好友,祭奠袁紹也是祭奠昔日故友。

三國的世界都是爾諭我詐的,他是想讓別人覺得他重感情,就想孔明哭周郎一樣。

曹操和袁紹起初全是漢朝的官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結果卻引狼入室導致董卓霍亂漢室。之後袁紹組建18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這時曹操是袁紹手下的18路諸侯之一。擊敗董卓之後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合軍至此解散。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於官渡擊敗袁紹,史稱官渡之戰。袁紹就此一蹶不振,於兩年後病死。至此曹操和袁紹這兩個人的交集走到了終點。

操既定冀州,親往袁紹墓下設祭,再拜而哭甚哀,顧謂眾官曰:「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吾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其一袁紹是曹操發小曾一起去偷過新娘,更曾是戰友一起討伐董卓,後來雖然是敵人但是也是有一些感情的。

其二袁紹雖然已經敗亡但是還有很多人投降了曹操,祭拜袁紹也是做個這些人看的,為的是讓這些降臣歸心。

其三袁家當時雖然已經沒落了,但畢竟曾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依舊遍布天下,包括曹操自己麾下都有袁氏門生,祭拜袁紹也是收買這些人的人心。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當屬於當時的一代梟雄和一方諸侯 ,在群雄逐鹿中,最終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強大的北方軍閥袁紹 ,袁紹的敗亡,使曹操成為當時18路諸侯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 !但為什麼在袁紹死後曹操要祭袁紹?

根據史籍的記載曹操祭拜袁紹的時候悲痛萬分甚至為袁紹流下了眼淚。有人說曹操這是假仁假義在眾人面前作秀,為了博取一個仁義好名聲。小編認為這種說話有點片面,如果要弄清曹操為什麼哭拜袁紹我想應該先從這兩個人的關係說起。

曹操和袁紹是什麼關係呢?熟知三國的人會發現,這兩個人的關係的確非同一般。曹操和袁紹早在年少之時就相識,當時都是屬於官宦子弟。據《世說新語》記載,曹操和袁紹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夥同另一個小夥伴張邈搶過別人的新娘。雖然這些事情在正史上沒有記載,但是野史上描述了這個事情也從側面上反映出了曹操和袁紹在年輕的時候的確關係很好。後來袁紹被任命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他們二人就成了京城八校尉的成員,當時宦官亂政,袁紹和曹操等人成立了一個反閹同盟共同宦官。

所以我們說袁紹和曹操早年的經歷其實是差不多的,兩個人即使好朋友又有相同的為國效力的理想。曹操和袁紹的感情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所以袁紹死後曹操回想往事覺得感傷這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曹操對袁紹應該是有憐憫之意,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說官渡之戰之後曹操雖然大敗袁紹,但還是沒有能力徹底打敗袁紹,袁紹依然雄踞河北之地,在袁紹死後,曹操才得以順利的佔據河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袁紹絕不是一個泛泛之輩,曹操對他應該也有英雄相惜的情感。

人們習慣以成敗論英雄,對於袁紹來講官渡之戰他的確失誤的地方有很多,但我們說他還是有一定的有點的。據《獻帝春秋》記載:(袁)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袁紹割據河北的時候還是很愛護百姓的,以至於袁紹死後河北的百姓都為他哭泣,可見袁紹在河北是很得人心的。因此曹操佔據河北之後,為了取得河北百姓的支持,他去祭拜袁紹也是很有必要的。


收攏人心。祭拜袁紹也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更擾降將的心。


曹操做什麼事沒有目的?只是做給大家看的 ,政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