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之祖到底是誰,這要看是哪古籍部所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哪部古籍都不靠譜。

《山海經》裏並沒說殭屍之祖是女魃。在《淮南子》裏,殭屍之祖是西王母。但不論哪一種說法,起源都是最原始的中華傳統神話。

何新《諸神的起源》裏,第三章、第五章都考證過中華傳統神話中的死神。在上古時代,許多神話還沒有被潤色完善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不死」這個概念出現。最早的「不死者」都具有神格,其來源也已被許多考古學家考證過,是蛇。

上古先民看到蛇的蛻皮現象,引申出「不死重生」這個理念,因此有了對不死重生的猜測。所以,真說到殭屍起源,是源於蛇的圖騰崇拜,這種文化行為的出現時間,大約早那些神話2000多年。

但蛇畢竟是動物,上古先民在創作神話的過程中,不單賦予了蛇神格,同時也賦予了人格,之後又把這種特異功能賦予人,所以神話裏纔出現了許多人首蛇身的形象,包括伏羲、女媧、西王母、嫦娥等等,當然也包括旱魃。不過據說旱魃變成女魃,是受《詩經》的影響。

但總之,他們的根源在於具有不死重生異能的蛇圖騰崇拜。

《山海經》並沒說女魃是殭屍之祖。這種說法要到清中期,袁枚寫《子不語》才開始有的說法。

女魃之所以能成為殭屍之祖,是因為因女魃旱災造成的死者,其屍體不腐爛——旱死的嘛,只要是死於女魃旱災的人,最後都會變成旱魃。《淮南子》裏,則是因為西王母有不死葯,可以隨意製造殭屍。

當然了,不論哪個故事都是假的,越編越離譜。只能說,接觸考古就別看故事,看了故事就別再接觸考古,尤其是殭屍類的故事,因為後世的臆想反不如上古時代的神話更精彩。


殭屍始祖是不是女魃,這事還要從頭說起:傳說應龍也是黃帝身旁一員大將,是天上掌管雨水之神,有蓄水本領。應龍在長江和黃河上游蓄水,水淹南方的蚩尤大本營和北方的夸父大本營,蚩尤夸父聯軍損失慘重。蚩尤攻打黃帝,被風後的八卦陣法打得慘敗,(看過一人之下的都知道,八奇技之一風後奇門)因而,終日一籌莫展,命將士死守蚩尤寨,一連數月不敢出戰。一日夸父進言說:"主公,臣聞聽人言,說東泰山之上,有風伯、雨師二位先師,能呼風喚雨,道行極深,何不請來助一臂之力?"蚩尤聞聽大喜,連說:"好好好,快快請來。"據說夸父有追日本領,涿鹿與東泰山不過千里之遙,不到一日,就將風伯、雨師請到。蚩尤一見是兩個怪人,心想必會妖術,就待為上賓。第二日,蚩尤命夸父打開寨門,領一隊人馬,前往涿鹿城前叫陣。黃帝一見蚩尤士兵叫陣,即令力牧、常先、大鴻也帶領一支人馬出戰迎敵。兩軍就在涿鹿之野排開戰場,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流成河。兩軍正在酣戰,突然雲端出現兩個怪人:一個是雀頭人身蛇尾,手持一把芭蕉大扇,在空中搖來擺去,頓時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樹倒屋塌;一個是蠶頭人身大蟲,躬著身腰,張著黑洞似的大嘴,對著黃帝軍隊吹氣,頓時,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你知道這兩個怪人是誰?就是蚩尤請的風伯、雨師。那風伯,名叫飛廉;雨師,名叫萍號,都有采天地之陰氣,經千年練成的妖術。力牧、常先、大鴻等正在與夸父等鏖戰,突然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士兵有的被大風捲走,有的被傾盆大雨澆得暈頭轉向,有的被大水沖走。力牧立即呼叫撤兵。說來也怪,黃帝軍隊跑到哪裡,那風雨就追到哪裡。蚩尤見黃帝兵敗,即命乘勝追擊。黃帝軍隊大敗而歸。

黃帝被風伯、雨師所敗,即命祝融回中原有熊國都(今河南新鄭)請應龍助戰。應龍得到黃帝傳令,立即奔赴涿鹿。三日之後,夸父又來叫陣,黃帝仍命力牧、常先、大鴻率軍隊迎戰。兩軍正在廝殺之時,風伯、雨師又站立雲端使用妖術,颳起狂風,傾下暴雨。這時,應龍化作一條巨大的黑龍,在烏雲中昂頭擺尾,張開門扇似的大口,將那傾盆暴雨吸入口中。風伯、雨師見一條巨龍將那大水吸去,又加大妖術,大風將巨龍颳得搖搖晃晃,難以在雲端停立;大雨似江河決口,使巨龍難以盡收。應龍與風伯、雨師相持一個時辰,漸漸支持不住,耗盡功力,不能歸天,逃到南方去了。傳說,南方多雨,就是因為應龍被風伯、雨師所敗後,居住在那裡的緣故。

應龍被雨師、風伯打敗,力牧、常先等也被風雨吹打得潰不成軍。黃帝在涿鹿城頭,立即命令風後揮旗撤兵。正在這時,突然從遠處傳來呼叫聲:"爹爹且慢!"黃帝、風後正要揮旗,抬頭尋聲望去,只見從西北天空飛來一位女子,身著青衣,倏然落在黃帝身邊說:"爹爹,勿憂,待我破他妖術!"說罷,從她的翅膀上拔出一根羽毛,放在手掌之上,用嘴一吹,變成一根火棍,霎時,那火棍由細變粗,發出一道巨光射向風伯、雨師。那風伯、雨師正在得意作法,突然見一道紅光射來,頓時手抖嘴顫,扇落口閉,風雨消逝。那正在追殺黃帝士兵的夸父將士,也頓時感到渾身酥軟,大汗淋漓,口乾舌燥,步履難行。這時,風後在城頭之上,急揮"熊"旗,力牧、常先立即命令軍隊調頭向蚩尤軍殺去。蚩尤軍見黃帝軍殺來,立即回頭奔逃,跑得慢的死於刀下。力牧、常先凱旋入城,黃帝設宴慶賀,令樂師、舞師演奏《鼓曲》慶祝勝利。

傳說,這個女子名叫魃,乃是天上的旱神,是黃帝的女兒,居住在有熊國西南的一個叫昆崙山地方,在山中採集日、月之光,練就趕雨驅風之術,曾雲遊各地,驅趕暴風淫雨,拯救百姓。這次從昆崙山上趕來幫助黃帝攻打風伯、雨師,也耗盡身上功力,再也飛不上天空,只好留在人間。

但是在對蚩尤的一戰中,她為了驅散遮天蔽日的狂風和大雨,過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能力,導致身體崩潰。有一種說法是她在戰鬥中就因為過量使用能力死亡,但是強大的意志力卻讓她一直保持在了不生不死的狀態中,一直堅持完成戰鬥。但是在戰爭過後,人們才發現她的異樣。本來貌美的她變成了不長一根頭髮的醜陋模樣,她神智不清,終日遊盪,她永遠介於不生不死的狀態中,

她每走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乾旱千里,地面乾裂。於是大家都稱她為旱魃。非常討厭她,都詛咒驅逐她。後來黃帝就讓她居住在北方,因此北方多乾旱。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天女女魃就演變成了一個怪獸,成為中國第一個殭屍(旱魃)。人們用黑狗血和童子尿來對付她。到了明清時期,以殭屍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


女魃,黃帝之女,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中死去。後化為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神。

據《山海經》描寫,蚩尤起兵攻打黃帝,黃帝令應龍進攻冀州。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以狂風驟雨對付應龍部隊。於是,黃帝令魃助戰,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終助黃帝贏得戰爭。女魃或與旱魃存在演變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