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捨我其誰?

千古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道出了司馬昭篡魏奪權野心。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三路伐蜀。九月,攻陷漢中。十一月,蜀國投降,展示了司馬昭超凡的能力。

司馬懿在洛陽病逝,少帝曹芳下詔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主持朝廷日常事務(錄尚書事)。而司馬昭此時的職務仍然是安東將軍,主持淮北一帶的軍務(都督淮北諸軍事)。司馬懿死後選擇了司馬師做接班人。

其實司馬師很早就被司馬懿當作接班人來培養。司馬師作為司馬家族的嫡長子,有風度、有才略、有聲望,在曹魏公子哥中出類拔萃。與玄學大家夏侯玄、何晏耀名於世。與「魏二代」中的陳泰、鍾毓等建立非同一般的交情

但司馬師繼承了司馬家族的建國大業。更重要的是與司馬師的能力有關,特別是司馬師謀事、做事、成事風格快準穩狠,與其父司馬懿相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快」——高平陵事變中「快刀斬亂麻」

高平陵政變,以其動作極其「快」,而在歷次奪權政變中是很少有的。這歸功於事變的策劃之周密和組織之把握得當。司馬師是此次奪位的關鍵人物。

首先司馬師以中護軍的身份是插入禁軍的一把利劍,成為高平陵政變成功的重要依託。

而更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司馬師對司馬家族奪權的未雨綢繆,他培養了三千孝忠於自己的死士,平時隱於坊間,戰時則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集於洛陽,這纔在政變中穩穩的控制住了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的局勢。試想,如果沒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勝算的把握不會很大。

在此次事變中,司馬師及時攻佔了司馬門,奪得了皇城外圍,這是所有戰局部署裏的關鍵一環。這裡是皇城與百官居住區聯繫的地方,控制住了這裡,就保證了文武百官不會發生異常。

「準」——廢少帝曹芳,如履薄冰的謹

司馬懿一生波瀾起伏,他的功高、顧命,開創了一個時代。如果沒有司馬師的精準的戰略定力,駕馭風險的本領和沉著冷靜,逐鹿「曹馬之爭」,鹿死誰手難說。

皇權和相權的矛盾一直是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主要矛盾。司馬師雖此時已正式升任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全面掌握了軍政大權。但朝廷名義上還是曹魏。司馬師的威脅直接來自於少帝曹芳為首皇帝集團,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尤其是司馬師發動對東吳的東興之戰,損兵折將,讓魏國遭遇了二十多年未有的慘敗。司馬師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將身為監軍的弟弟司馬昭削去爵位,及時平息了眾怒。在這裡,需特別說明的是,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順利篡奪曹魏,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的團結,「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繼往開來,分不開。

朝廷中始終湧動著一股反司馬的暗流。中書令李豐,廣祿大夫張緝謀除司馬師,擁立夏侯徽的哥哥、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以代之。但事情一敗露,司馬師謀定而後動,立即腰斬李豐,對夏侯玄、張緝夷其三族,廢掉張皇后,脅迫郭太后,廢曹芳,立曹髦,來了個「釜底抽薪」,徹底解決問題。

「穩」——平毌丘儉文欽之叛,擊鼓催徵穩馭舟

司馬師的廢立,其篡逆之心,昭然若揭。淮南毌丘儉文欽覺得「國家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舉兵勤王,反司馬師。

司馬師問計於河南尹王肅,叛軍勢在必得,必須緊急行動。但司馬師此時正遭受眼瘤的困擾,有些猶豫,但在傅嘏的勸服下,以弟司馬昭留守洛陽,以荊州刺史王基代理監軍,親徵叛亂,牢牢把握住戰爭的主動權。

《資治通鑒》記載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時師新割目瘤,創甚,或以為大將軍不宜自行,不如遣太尉孚拒之。唯王肅與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勸師自行,師疑未決。嘏曰:「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易當也。若諸將戰有利純,大勢一失,則公事敗矣。」師蹶然起曰:「我請輿疾而東。」

戰初,司馬師尚未完成集結,便採取了光祿勛鄭袤建議,深溝高壘,以不出戰見長,頗有其父司馬懿之沉穩。該穩的要穩住,該進取的要進取。當兵力雄厚時,在主將王基的請求下,進屯南頓,抓住叛軍離心離德的情況下,靜待叛軍自亂。司馬師緊緊把握戰爭的節奏和力度。

司馬師增兵鄧艾時,樂嘉一夜,驍勇善戰文鴦竄入軍中,司馬軍中震擾,患病眼珠實出,巨痛難忍,司馬師泰山崩於眼前而不慌,恐為眾軍所知,躲在牀上,把被褥咬破多處。司馬師沉著、冷靜不得不說有其父隱忍之風,總是能成功扭轉危局,化危為機,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平毌丘儉文欽之叛,雖未能重創司馬氏的權力之眼,但卻重創司馬師本人。

「狠」——司馬師殺妻,男子橫行須帶刀。

司馬師先後有三段婚姻,原配夏侯徽為宗室大將夏侯尚之女,同時也是大將軍曹真的外甥女,代表著司馬家族與曹、夏侯家族締結姻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場政治婚姻,成為司馬家族控制曹魏政權可以依靠的力量。

可是,夏侯徽是個聰明、有見識的女人,她作為賢內助,給司馬師做了不少成事之道、謀事之基。並且為司馬師生育了五個女兒。

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夏侯徽的聰明,較早的察覺到了司馬師的「篡魏之心」。而司馬師也意識到司馬家早晚與曹家、夏侯家有一搏,政治上終會決裂,終於在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一杯毒酒要了夏侯徽的名!——「無毒不丈夫」

天將降大任,舍司馬師其誰!

我是365個魯迅,給您一個不一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請您關注、點贊和轉發。謝謝!


一、司馬師是長子,且綜合能力和決斷強於司馬昭。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首先知會長子師,師泰然自若。後告之次子昭,昭夜不能昧。相比師比昭鎮定冷靜,帝王之才。因司馬師無嗣,昭次子司馬乾過繼。司馬師英年早逝,司馬昭本想立師繼子幹為繼嗣,後因眾大臣俱持異議才作罷。且昭長子是司馬炎,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立誰都一樣,故立司馬炎為嗣子。


論野心和能力,司馬師完全碾壓司馬昭。

司馬懿之所以欽定司馬師為接班人,是因為司馬師沉著穩定,舉賢任能,整理朝堂貪污之風。

《軍師聯盟》司馬懿劇照


高平陵之變: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今日,一朝而集,眾人莫知所出。

陰養三千死士一事,是司馬懿委託司馬師做的事,在此之前,司馬昭完全不知道此事,據傳,是司馬懿怕司馬昭知道後,心裡害怕,又不小心透漏出去此事。

司馬師輔政數年升為撫軍大將軍,曹魏軍、政的權力可謂是一把抓。

此時,司馬昭還是一個小將軍。

《軍師聯盟》司馬師劇照


《軍師聯盟》有這樣一個片段:司馬懿當時被曹爽制裁時,於是罷官回家種田,還帶著司馬昭一起種田,司馬懿說其:你心不沉穩,做事衝動,易受人蠱惑。

實際歷史中,高平陵之變的前一晚,司馬懿才告訴次子司馬昭。當夜,司馬懿對身邊隨從說∶「這兄弟倆身體不好,你去看看他們睡得怎樣?」那隨從看後回報∶「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麼事牽腸掛肚,翻來覆去睡不好。」——優劣由此分也。

《軍師聯盟》司馬昭劇照


司馬昭雖然野心大,那也是通過父親與哥哥的各種政治成功後,才顯現出來的,當一個家族有了極大的權利,就不僅僅侷限於臣的地位。

即使家族沒有叛逆之心,也會為皇室貴族所擔心,最終結果只有反或者不犯反,反可能死也可能成功,不反肯定死。


您認為司馬師與司馬昭誰的能力更大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歷史領域愛好者,南京小職員一枚,感謝您的支持,謝謝關注。


題目不準確。

論野心,很難比較; 論才能,司馬師更強。

為什麼這麼說?

『宣帝(司馬懿)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司馬師)潛畫,文帝(司馬昭)弗之知也。』

司馬師助父奪權,『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發動政變的前一晚,司馬懿才告訴次子司馬昭。當夜,司馬懿對身邊隨從說∶『這兄弟倆身體不好,你去看看他們睡得怎樣?』那隨從看後回報∶『大公子(司馬師)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司馬昭)不知有什麼事牽腸掛肚,翻來覆去睡不好。』

二人之政治水平,可見一斑。

司馬師,是嫡長子,有才能,有手段,有功勞,自然是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東漢末年可謂是戰亂紛飛,先有宦官亂權,後有董卓之亂,再後來「文和亂武」。最後經過連年的戰亂,出現了孫曹劉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徹底滅亡,正式進入了三國時代。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吳魏蜀三國最終誰也沒能完成統一,而是司馬家族笑到了最後。

西晉的開國大帝是晉武帝司馬炎,但是真正給司馬家族打下基礎的是司馬懿,而徹底架空魏國,消滅蜀漢的是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而司馬師卻好像只是一個過渡的作用,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是司馬懿為何沒有傳位給更有能力的司馬昭呢?

有人可能會認為,司馬師作為嫡長子,司馬懿從小就親自培養他,所以司馬懿把自己的權利交給他,可謂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

一、司馬師並不無能

說到司馬師,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無能。其實,當我們熟讀歷史,不難發現,司馬師之所以沒有太多的成就這與他英年早逝有著很大的關係。僅僅活了47歲,還是蠻可惜的。

他曾擔任中護軍,高平陵之變的時候,他鎮守司馬門,控制京師,而後擔任大將軍一職,利用自身的才智,打敗了東吳的諸葛恪,也曾平定了淮南二叛。《晉書》記載,他掌權之後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來規範官吏的選拔。這樣的一個人物,怎麼能說他毫無建樹呢?

二、司馬師比司馬昭更具備政治智商

司馬師的政治才能其實要比司馬昭的高。李豐等人想要暗中除掉司馬師,事情敗露以後,司馬師雖然剷除了這些人,但並沒有擅行立廢之事,而是讓太后下詔處理這事。

這樣做不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還封堵住了悠悠眾口,讓人無話可說。而曹髦想要討伐司馬昭的時候,司馬昭的手下直接將其殺害,為此司馬昭只能辭去晉公之位。我們也可以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看出,司馬昭的張揚,這與擅長隱忍的司馬懿是完全不合的,這也是司馬懿選擇司馬師的原因。

三、司馬師的心理素質強於司馬昭

《晉書》中記載:「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這段話中得知,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昭是沒有資格參與到密謀中的,司馬懿只會與司馬師一起密謀。

當到了將要舉事的時候,本該更加激動的司馬師仍然正常起居,而司馬昭卻寢食難安,由此可見,司馬昭的心理素質與司馬師的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而且司馬師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沒有走漏半點風聲,由此可見,司馬師更像是能成大事者。

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司馬師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但是他並非等閑之輩。他繼承司馬懿的位置,不僅僅是因為他嫡長子的身份,更主要是因為他的能力更勝司馬昭一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