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唐吉诃德》反映的是人文和历史

表面上,《唐吉诃德》被定义为反骑士小说,其实它反映的是西班牙黄金时代结束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者通过唐吉可德这样一个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时代的看法。

历史的反思

从小说最后唐吉可德的遗嘱中,其实就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看法:

一是过去付给桑丘的一笔钱,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给他用,因为这个人心地纯良,做事忠实;

二是遗产全部归甥女,但如果嫁人时,那个人要读过骑士文学,就不要嫁给这样的人,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

三是向以他为题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写出了这部荒唐的书,自己为此有良心负担。

看似魔幻的现实主义

书中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

从人物的设定,还是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之前的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其长篇小说《堂吉诃德》里,塑造了一个深受「骑士小说」毒害的人物形象,通过主人公堂吉诃德奇异的骑士装扮,疯狂的想像,荒唐的「骑士经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大量流行的骑士小说,尖锐地批判了十六世记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制度,深刻揭露了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官僚衙门的贪污纳贿等现象,也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表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唐吉诃德》被认为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的代表作,在我眼里就是他唯一的作品,我还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文学作品,有朋友知道的话,可以留言让我见识一下。

早年的时候,我对主人公堂吉诃德还是挺佩服的,有著哪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坚韧劲,尽管做的事情很稀奇古怪,相当不合时宜。但他对骑士生涯的始终不渝的坚持,却有一种类似「工匠精神」般的光辉——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并要把它做好。

就唐吉坷德这个人物形象来说,尽管很low,很「逆时代」。但是,他的行为毕竟没有对整体社会秩序造成破坏,骑著瘦马冲入羊群、举著长矛冲击风车……那算不上什么大事。既然他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么他做自己也是挺好的,仅仅是这个世界多一个怪老头。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会是反骑士的小说呢?除了唐吉坷德的骑士血统,能够让他被认定为一名骑士之外,其他事务全部充斥著「反骑士」。

一套陈旧破烂的盔甲,虽然勉强可穿,却不能体现骑士的雄壮;一匹瘦弱的老马,这是莫大的讽刺,骑士的坐骑是体现骑士威武的必备品;一个村姑被想像成爱情对象,骑士宫廷的爱情就这么掉价了……或许还不能忘记那个跟班——农民桑丘·潘沙,作为骑士堂吉诃德的扈从,主仆间尽说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总而言之,他们的人设和道具,让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美德,成为一种令人可笑的东西。唐吉坷德把自己看成一名「流浪武士」,寻常的田园风光、平淡的日常动作,都会在他的幻想之下,变成展示骑士精神的恢弘舞台。不断在「冒险」的唐吉坷德,在旁人眼里是如此的可悲,又如此的滑稽,甚至连他蠢笨的扈从桑丘·潘沙都看不下去。

骑士的荣誉已经躺在历史之中,堂吉诃德的骑士之旅注定是复古式的表演,而不会具有实质性的时代意义。

了解《堂吉诃德》这部骑士文学巨著,我们必须要了解塞万提斯的人生经历,作者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地中海的勒班陀海战,这场大海战欧洲联军战胜奥斯曼帝国舰队。

作者经历那种「基督战士」或者骑士的荣誉时刻,但是战后他却遭遇种种人生的失落,就像从高峰跌落到谷地。他的《堂吉诃德》的背景就在于此,骑士时代已经过去,古典的骑士精神已经不切实际。

《堂吉诃德》一出版,就被认为是「戏剧性骑士文学」的新标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作者塞万提斯在文字中,依然透露出对骑士精神那真挚而纯粹的热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