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卿美  

文字獄,因文生禍,屬於鉗制思想自由之舉。有清一代,最遭人詬病的便是,文字獄橫行,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康乾時期,本是清朝的鼎盛時期,按說清廷應該有包容、開放的心態,但在這個華麗的盛世外衣下,卻是萬馬齊喑。據史書統計,僅乾隆一朝,各種文字獄就達120起以上,甚至連瘋子都不放過。康乾盛世如此,晚清末世又如何呢?

如果從1840年開始算起,卿美兄根據《三千年文禍》一書進行梳理髮現,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竟然沒有明顯的文字獄記錄。有的只是零星“小浪花”。如1860年,禮部尚書麟魁在上呈謝恩奏摺時,因個別文字疏於檢點,被降職一級。道光以後,清朝開始走下坡路,文字獄竟然也同樣在大幅下降。

晚清的文字獄基本集中在光緒一朝,尤其是諫禍,共發生了10起,涉及大臣、御史、太監等多個羣體。御史一職,就是專門找茬、提意見的,但很容易因言惹禍。

1886年,御史朱一新上疏,對李蓮英赴天津巡閱北洋海軍一事感到不滿,建議預防宦官竊權。慈禧閱後,大爲不滿,將朱一新降爲主事。朱一新一怒之下,辭官還鄉。

1888年,御史吳兆泰上疏慈禧,要求停止修建頤和園。慈禧大怒,將其革職。

在這10起案件中,有7起遭到革職處分,如1881年,通政司參議劉錫鴻因要求彈劾李鴻章而被革職。1894年,北洋海軍慘敗,御史安維峻上疏,要治李鴻章誤國賣國之罪。最終,安維峻被革職,戍邊新疆。另外2起是降職處分,除御史朱一新外,御史江春霖在上疏彈劾奕劻父子結黨營私時,也被降職。

最嚴重的一起,死了人,但還不是清廷治罪,是屍諫自殺。1879年4月,同治在清東陵舉行奉安大典,吏部主事吳可讀隨駕。在回京的路上,吳可讀失聯。半個月後,被發現死在薊州的三義廟內。吳可讀留下一封密摺,指責慈禧垂簾聽政。慈禧得知後,反而對這個小小六品京官多了幾分憐憫,給予卹典優待。後來人們得知,吳可讀怕屍諫惹禍,生前曾給兒子寫信,囑其火速離京。

光緒一朝,慈禧大權獨攬,諫禍多發與慈禧的權力膨脹有直接的關係。但真正的文字獄還是要屬康梁文字之禁、《蘇報》案這兩起影響力較大的案件。

對康有爲、梁啓超的文字查禁,緣於戊戌變法。在這期間,康梁等人是最積極的參與者、推動者。他們著書立說、上書清廷,宣傳演講,創辦報紙《中外紀聞》、《強學報》等媒體,成立京滬強學會。這兩個公知、意見領袖由此迅速躥紅,成爲大V。慈禧突然發動政變,捕殺譚嗣同等六人,查禁康梁文字書籍。

首先,清廷在通緝康有爲、梁啓超的同時,對他們二人以往所創辦的報紙、書籍全部查禁,諸如《時務報》、《仁學》。二人的所有著作,以及媒體發表的文章全部查封,銷燬。直至庚子事變時,康有爲的《新學僞經考》仍在查禁之列。據稱,這是乾隆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書禁。這次文字獄影響力雖大,波及範圍雖廣,但似乎並沒有死人,康、樑早已逃到了日本。其他相關人士如何處理,史料中沒有提及。

後來發生的《蘇報》案則是晚清最重大的一次文字獄。1896年6月26日創刊於上海的《蘇報》,本是上海租界內的一家普通報紙。戊戌變法失敗後,以宣傳改良爲主,後又逐漸傾向於革命,由溫和轉向激烈,由此惹禍上身。

1903年6月9日,鄒容在《蘇報》上發表《革命軍》一文,抨擊清政府誤國賣國,號召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同時,章太炎又發表《駁康有爲論革命書》一文,同樣是鼓動革命推翻清政府。該文章在嘲諷光緒時,竟然說“載湉小丑,不辨菽麥”。兩篇文章頓時成爲10萬+的爆文,《蘇報》一報風行。鄒容、章太炎此舉頓時引發清廷震怒,嚴令要求緝拿二人。慈禧要求“一日逮上海,二日發蘇州,三日解南京,四日檻京師”。

經兩江總督魏光燾、江蘇巡撫恩壽施壓,6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了章太炎,鄒容投案自首。但英國方面以《蘇報》位於英租界爲由,拒絕將二人交給清政府。經過租界會審公廨與額外公堂的兩次審訊,清政府與洋人不斷角力,最終將章太炎監禁三年、鄒容監禁兩年。刑滿釋放後,驅逐出境。慈禧本意是,押解到京城凌遲處死。有了洋人的幹預,效果大打折扣。最終,鄒容病死獄中,章太炎出獄後,東渡日本。

不過,在《三千年文禍》中忽略了沈藎案。幾乎與《蘇報》案同時,沈藎案也發生在媒體。同樣是1903年,在天津從事報館訪事(記者)工作的沈藎得知,清政府將與俄國簽訂《中俄密約》,這是一項賣國的條約。沈藎通過王文韶的兒子拿到條約草稿,隨即透露給天津的英文版《新聞西報》。消息一經披露,輿論譁然,清政府在極度尷尬之餘,憤而逮捕沈藎,將其殺害。沈藎也因此成爲近代中國第一個犧牲的新聞記者。

兩個案件發生在同一年的夏季,鄒容、章太炎與沈藎的命運截然不同。如果沒有洋人的庇護,鄒容、章太炎想必與沈藎的下場是一樣的,必遭殺害。


沈藎

除以上兩起較嚴重,影響較大的案例外,另外還有多起小事件。如綏定府的教諭廖平所著《今古學考》一書,被官府認爲是“離經叛道” 、“行檢不修”,處理結果是革職,交地方官嚴加管束,著書被禁。

如杭州求是書院要求學生撰寫作文《罪辮文》,有學生將“本朝”寫爲“賊清”,教員在批閱時竟然裝作沒看見。駐防旗籍學生金樑將此事控告至浙江巡撫處。教員反控金樑誣告,最終,金樑受到輕微處理。

其他的案件也基本大同小異,如《萃新報》案、《新山歌》案、《猛回頭》案等。縱觀這些案件,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排滿、宣傳革命。在清末的革命思潮下,此種文字獄最爲常見,但影響較大的案件似乎並沒有。

盤點下來可知,晚清的文字獄中,死人的只有三起。吳可讀的死屬於屍諫,生前懼怕因言惹禍,便以死進諫。他死後得到很多高官讚賞,贊其勇氣可嘉,敢於說、敢於死。由此說明當時的氣氛還是比較緊張、壓抑。鄒容、沈藎二人的死是真正因言惹禍。

以上只是狹義的文字獄範疇,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則死人難以統計。在辛亥革命以前,革命黨人前僕後繼,很多人都曾寫過反清文章、發表過革命演說,有些革命者沒能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就被清政府捕殺。

文字獄的多少是對社會開放、包容程度的直接檢驗。傳統觀念認爲,是朝廷的不自信,製造了衆多文字獄。其實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很自信,甚至是自負,但文字獄卻最多。因此,統治階級“不自信”的邏輯是說不通的。

製造文字獄,就是打擊不同政見。這就如同高壓鍋消毒,專制社會的統治階級希望將所有細菌、病毒統統用高溫殺滅。但結果往往是,有益的細菌也會被殺死,最終導致菌羣失調,身體健康失衡。

其實,專制,纔是最應被殺滅的病毒。

往期部分文章(直接點擊可閱讀)

一個晚清駐外使館每年要花多少錢?

慈禧西逃, 一路花費了多少錢?

晚清中外處理“拉屎”問題有何差距?

英法聯軍的喫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吞食鴉片自殺是怎樣一種體驗

左宗棠西征籌款遇到了哪些困難?

譚嗣同被殺後是如何收屍的?

英語是如何在中國“殖民”的?

光緒照片之謎, 誰銷燬了他的照片?

鴉片戰爭前後, 林則徐的驚人變化

爲何晚清駐外大使多是南方人?

袁世凱編練新軍爲何要學德國?

誰是晚清簽署不平等條約最多的城市?

晚清的中式英語如何讓老外抓狂?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翻譯的水平有多差?

晚清時從中國到歐美坐船需要多少天?

北洋海軍的劣質煤是怎麼來的?

 53歲的李鴻章爲何會輸給29歲的日本人?

五大臣出洋考察花了多少錢?

語言倒灌,晚清時的日語如何“侵略”漢語?

鴉片戰爭的中英戰果差異有多大?

變法失敗後, 康有爲、梁啓超是如何逃跑的?

洪秀全到底死於什麼病?

一篇神奇的課文爲何從清朝學到現在?

鴉片戰爭時, 中英雙方戰術的驚人差異

晚清的股民如何被割韭菜?

傳教士是如何學習中文的?

流放新疆是怎樣一種體驗?

鴉片戰爭期間, 中英書信溝通有哪些爭吵?

鴉片戰爭前,中英如何打貿易戰?

晚清的性侵案件如何處理?

林則徐如何僱傭英語翻譯的?

西方記者如何現場報道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使用過毒氣彈嗎?

三元里抗英的知名度爲何這麼高?

清末的中國足球若參加世界盃會怎樣?

鴉片戰爭時的中國火炮爲何那麼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