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大清帝國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慈禧和鹹豐帝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因他沒有子嗣,在位期間由兩宮皇太后攝政,同治皇帝去世以後,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就是光緒皇帝載湉過繼於鹹豐帝,登基為帝。光緒皇帝是慈禧老佛爺妹妹和醇親王奕嬛的兒子,和同治皇帝載淳都是載字輩的,所以名諱衝突並不存在。


實際上,自乾隆開始,已經不採取皇帝繼位之後其他同輩兄弟避諱改名了。比如,乾隆名弘曆,其他同宗的比如弘時、弘昌、弘曉等均未改名。

個人認為,改同輩名是雍正故意所為。其餘時期並沒有如此操作。


因為光緒和同治是堂兄弟,同治帝是鹹豐帝奕詝的長子,光緒帝是醇親王奕譞的次子,同治帝死了以後,因為他沒有孩子,按照大清祖制需得讓同治帝的子侄輩(溥字輩)中選一人,過繼給同治帝,但是如果這樣的話,那慈禧太后就是太皇太后,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就成了太后,垂簾聽政也就成了阿魯特氏,所以對於視權如命的慈禧太后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她不惜違反祖制,把自己的外甥載湉(光緒帝)過繼給鹹豐帝,這樣載湉就成了同治帝的弟弟(本來也是堂弟),所以她又能接著垂簾聽政,光緒就是「道光之緒」的意思,所以他們直接不用避諱。


他們是一個輩分的,這個輩分都有一個「載」字

光緒的生父奕譞(醇親王)是同治的父親奕詝 (鹹豐)的親弟弟,都是道光的兒子,

也就是說,兩人是堂兄弟。


同為天子就不用避諱


他們是同一輩分的,不需要避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