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小丞相123],討論更多傅恆的內容(?>?<?)

關於題主提問的內容,《清史稿·傅恆傳》記載:二十年,師克伊犁,俘達瓦齊以歸,諭再封一等公,傅恆固辭,至泣下,乃允之。

也就是說,乾隆二十年傅恆克伊犁班師回朝後,乾隆又想封傅恆為一等功,這時候傅恆已經36歲了。此時,傅恆哭著推辭,主要原因,小丞相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傅恆之前已封一等功。乾隆十四年,也就是傅恆30歲的時候,已經因為攻打大金川之戰大勝,俘獲土司莎羅奔,而被乾隆封為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子,賜穿四團龍補服,這已是清朝除宗室封王外的最高榮譽了。

2.傅恆可能認為此次受封,名不副實。乾隆十九年開始平準噶爾之戰,傅恆並沒有親赴前線,而是在軍機處協調處理軍務。

乾隆要表彰他是因為乾隆在決定打這場仗的時候,遭到羣臣反對,只有傅恆全力支持,並願意獨自投入到軍務辦理中,給了乾隆很大的幫助。因此,傅恆可能覺得從心裡上覺得功勞不能與上次相比。

3.傅恆家功勛卓著,恩榮已無可復加。富察氏一門,從曾祖父開始就一直在大清的權力中樞,也是決策層之一。一頂一等公帽子已經足以體現傅恆自己的成就,推辭一頂更可以拉進跟乾隆的關係,獲得乾隆信任,畢竟功高不自滿、不震主,才能平安無事。

另外,此時姐姐孝賢皇后已經崩逝七八年,失去了姐姐的庇護,謹慎穩妥點,更能讓乾隆保持對富察家的感情。

來都來了,點個贊加關注再走唄(?>?<?)


傅恆出身於名門,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曾祖父哈什屯在清太宗清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躋入當時清朝最高決策中樞。祖父米思翰受知於康熙皇帝,擢為戶部尚書,位列議政大臣,堅定支持康熙皇帝撤藩政策,對康熙朝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平定三藩之亂都起了積極作用,清聖祖時大加讚譽。

傅恆,文武雙全,可謂難得的人才,本身其姐姐為皇后,家世顯赫,又履歷戰功,功高蓋主,但凡與皇權衝突,必然會有殺身之禍,例如雍正時期的年羹堯。所以傅恆還是很有自知之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