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的黄昏。

大澳之旅大概讲了五年了,每次也因为觉得路程遥远而一拖再拖,上个星期终于「的起心肝」趁学生车费优惠结束前去一趟。

家住新界北的我需要坐个多小时的港铁才能到达东涌,再转乘新大屿山巴士11线(平日是11.9,假日19.2 <--差很多耶。),终于在摇摇晃晃近三小时后才踏足这个小渔村,远到简直跟去旅行没什么两样呀。


终于来到大澳啦!!!!!

一进大澳的左边便是一个码头,沿途一直有商家游说我们参加参观棚屋和看白海豚的小艇游,车程大概20分钟,费用是25元。

 


我们坐的就是这种船,大概可坐十多人。船夫会先带我们环岛一下看棚屋,坐船看过去一排开来的棚屋实在很可观,在香港,这种生活模式真的几乎是「古迹」了。

 大澳是香港是百年来的渔盐业重地,密密麻麻的棚屋,看似有点杂乱无章,却是大澳独有的风貌。

在这一代的老人渐渐老去、离去时,这些棚屋又会何去何从呢?

说实话,因为船很小只的关系有点颠簸,加上船夫时常没有预告地停停走走,船上拍照非常不好拍,常常快门一按下船身就晃一晃,后来回家看拍的照片都不是很满意。

后来到了中段我也放弃了拍照的念头,倒不如专心活在当下欣赏美景。


后来船会驶出外海,沿途的风景很漂亮,蓝天白云,偶尔还遇到张开翅膀低飞的雪白海鸥。

 
船夫把船停在这附近,说这是平常海豚会出没的地方,至于能不能遇到,那就视乎运气啦:P

嗯.....其实香港的污染这么严重,想都知道机率有多微,我想就只是一个游船河的噱头吧。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会有看到的可能。

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幸运看到海豚,但就有幸看到银白色的小鱼群接二连三地跳出海面的情况,姿态灵活优美的牠们带来的场面也很壮观。

(别问我这个城市乡巴佬那到底是什么种类,我不会知道。)


接下来就上岸啦。我觉得25元实在不是什么大钱,沿途的风景不错看,坐船的感觉更像是去了旅行(哈哈),一场来到真的要坐看看。

我跟朋友当天是坐在船的较后方,船夫驾驶座的正前方,在途中船夫会不停跟我们介绍旁边的东西,又叫我们等一下要吃什么,有时间又可以到海边茶座去看看,又会指出文物酒店、东京码头的所在,就像预览一样。

其实船的引擎声音很大,所以很多时候前方座位的人其实不会听到船夫在讲什么,所以我们常常就著地利之便问船夫一些大澳的时情,他就好像变了我们的私人导游一样,哈哈赚到了。

*****************************************************************************************************************************************

游船河之后我们就在不同的街道上逛逛,沿途拍拍照,买一些海产干货,吃一些有的没的,悠悠闲闲地探索大澳。


这些干货海味是大澳最有渔村特色的风味手信,基本上大澳的商店街不是卖吃的,就是卖海产的。

虾酱、虾干、咸鱼、银鱼干,几乎每个海味店也有卖。

说实话我也不敢讲这里卖的全是香港本地出产的渔获,但大澳大概是全港能买到最多本地海产的地方了,一场来到的话,不妨支持一下。

我也买了一点回家呢,咸香咸香的海产加上白饭上蒸熟,就是儿时常在婆婆家吃到的味道了。

_

偶然走进了大澳的历史文化室,免费入场参观。

算不上有很多资料看,但本地的乡事会有意识地要保留自己的历史,单凭这一点就很难得了。


接下来介绍一间我在大澳的爱店—好物杂货店(OH GOODS)。

这店子单是外貌就有一种复古的风味,入面的货品摆放方式也充满心思和质感,这种气质小店开在大澳实在太有脱俗感了。

这真是一间什么都有卖的杂货店,包包、明信片、时钟、捕梦网、橡皮筋、耳环、手链、戒指...(特别推荐游客买一下这边的明信片,要知道在香港买到好看有质感的明信片不容易啊)

我和朋友到最后都收获了耳环、手链、戒指等小饰物,没想到会在大澳买这些回家呢-__-,女人啊女人真可怕。

大澳的街景也很有趣,拍了一些给大家看。

处处可见的生晒海产,仿佛是在向世人炫耀昔日的渔业龙头地位。


搞笑的双生女子,是在一间士多的门前。


 

不知道为什么叫东京码头,很有日本风味的名字呢,也是拍照的热门景点。

天气很好,太阳很大。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这片海,都会感受到那份悠闲与平静。

真的,有时候觉得我们香港的景色,真的不输任何国家。


小趣事一则,在这几个棚屋间不停地游走穿插,也晒了很久的太阳,口干的我决定在桥附近的小士多买了一罐汽水,(不要问我为什么到了大澳也不喝特产饮品如罗汉果菊花茶,人有时候热到极致就会失去理性地渴望狠狠灌下冰爽的碳酸饮料,那种爽非笔墨能形容,也无可替代)。

士多旁的老婆婆笑笑地问我,「你依家打算去边呀?」(你现在打算去哪里?)老婆婆一身轻便的家居服,应该是住在对面的居民。

「去果边既桥度睇日落呀。」(去那边的桥看日落)我也微笑地答。

「依家成六点架啦㖞,做咩玩到咁夜呀?」(现在已经是六点了,你为什么玩到这么晚呀?)老婆婆亲切的口吻就好像我是她的孙女一样。

我呆了一下,没想到婆婆会这样问。心想才六时多那里夜了,太阳都还未下山呢。「唔夜啊,我地过多一阵睇埋日落就番屋企架啦。」(没有很晚啊,我们一会儿看完日落就会回家了。)

「唔好玩咁夜呀,咁夜都唔返屋企呀妈会担心架。」(不要玩太夜啊,妈妈会担心。)接过老人家善意的叮咛后,我啜饮著冰凉的汽水便与她告别。

我想,那一瞬她可能以为我是那个邻里的女儿,在村子里玩得流连忘返。

对生活在大澳的老人家来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已经是平常不过的生活,我们城市人的作息在上一代的老人眼中看来才是怪相吧。


我想我大概是太唠叨了,这篇打算写人情味的却还有碳烧鱿鱼老伯和香妃卷姨姨的事都来不及写,相片的容量却都爆满了,烦耶-___-

下篇饮食篇再续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