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献礼新中国七十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磅专题财经节目《掌门人说》在上海举行发布会。期间,多位行业企业掌门人对本行业和经济大势发表了穿透性独到见解。

  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

  发现企业家的真正价值

  大家概念中的企业家都是跟财富排行榜联系在一起,跟财富联系在一起,甚至是跟一些花边新闻联系在一起。

  企业家真正的价值是什么?这个社会跑得太快,一直急匆匆地往前跑,去追逐财富,但是没有定下心来仔细想一想。

  我们《掌门人说》的过程中,和主嘉宾的交流中都更加体会到,企业家作为行业领袖,他们对自己产业的认识和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是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士所不能比拟的。

  企业掌门人就像一个个亲身在战场上打仗,从千军万马之中打出来的将军。

  当企业掌门人聊到经济转型、市场前景和对行业的看法,都会自然地体现一种极为真实、极具穿透力的价值判断。

  这个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

  房地产进入后开发时代

  我们在解决居民住的方面,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用数字来说,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们人均住房面积是1.8平米,那时候的人口是8亿。现在是14亿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5平米左右。这个平均数超过了日本。

  所以我们住的问题集中解决了,这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任务。

  随着城镇化水平超过50%,人均GDP超过了8000块钱,我们整个城市物理的空间结构也已经相对固定,基础设施、交通等建设大体上已经成型了。这两年大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速在放缓,大部分三线城市的人口增量是零,在东三省人口每年减少200万人。北京和上海出现了人口增量是零或负数。人口的增量越来越小,相对来说城镇化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

  这些问题再加上税收、公共住房政策方面的改变等等因素,都造成了开发时代的结束,而进入到后开发时代

  后开发时代,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三全”:全产品线、全价值链、全商业模式。

  所谓全产品线就是五大类商业不动产:写字楼、购物中心、物流仓储、教育研发、健康医疗,这五大门类全产品线全部都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全价值链就是从买地开发一直到最后运营和不动产进化,整个全价值链都在快速地发展和创新之中。

  全商业模式,是指在上面五大门类,全价值链当中,各种商业模式都有机会发展,特别是新科技、新技术,比如说互联网,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都会对空间使用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进入后开发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每个特定的商业模式,每个价值增值的局部领域,所有人机会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在住宅领域曾经的成绩,影响在这个领域。

  未来20年,房地产新的领军、新的企业、新的模式、新的惊喜、新的增长都来自于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在这样新的发展机遇当中,所有的传统房地产企业和新进入的企业都想要有一张优先门票。

  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

  人口结构和技术不可逆

  我觉得未来两件事情,预测是不太会犯错误的。一是认清楚人口结构是不可逆的。之前有一个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内容中统计,中国现在的00后是1.47亿,90后是1.74亿,80后好像2.28亿。如果你把全中国14亿人减一减,前面三个人群加起来不到5亿。80年的人今年虚岁都40岁了,中国这个国家80前的人占了8到9亿。

  我们要想清楚两件事,未来的经济由80前做什么贡献,由80后的做什么贡献。

  所有的机会和风险,人口结构都能够反映。

  预测未来,人口结构是最难改变的。政策可以变,年初和年底不一样;年底和年初的人口结构一定是这样的。二胎对经济短期内有贡献,房子买大一点,母婴产品能卖好一点,长期的影响可能有限。预测未来,第一个要认清中国已经既定事实的人口结构。这里面有风险,也有很大的机会,像医疗、医药服务、养老方面的机会很多

  另一方面,80后、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在变,这个人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第二个不可逆的就是技术,技术无非是速度的问题。如果按照前面的人口结构,技术不对生产力进行更大的释放,中国年轻人,小马要拉一辆很大的大马车,那就危险了。

  前两天在湖畔大学,好未来的一位伙伴向我们展示他花了三年时间,用1500多个技术人员在做的技术。三分钟的视频了我震撼。他通过了录播、语音识别、手写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把一位名师的教学能力复制出来,实现了远程教育。

  原来老师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这样的技术,老师基本上可以零成本无限量复制,这个是在上个星期打动我最深的,什么叫技术改变生产力。教育的平等和高质量是矛盾的,只有通过技术才有可能达到平等,医疗、医药也一样。

  现在,广义的“80后”只有4-5亿人,他们生产力是否足以拉动14亿人?特别是“80前”的8、9亿人?如果按照原有的生产力,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会输给东南亚。但是因为有了技术革命,我们可以实现。

  我们做投资、做企业,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拥抱技术,有了技术以后会,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升级。

  美年大健康集团董事长俞榕:

  智能医疗存在指数型机会

  未来的根本趋势就是老龄化,或者说让比较少的年轻人去支撑比较多的老年人。这个趋势是在全球都面临重大的挑战。

  最近有一部剧很火就是《都挺火》,最后剧中那位老先生是阿尔茨海默病。

  在去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是9000亿;而且这个并还没有药医治,到目前所有的新药研发都失败了。

  老龄化带来对慢性病的预防和重视。我国高发的乳腺癌、直肠癌、肺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百分之八九十,中期百分之三四十,晚期就百分之十左右。这个结果差距是巨大的。老龄化慢病预防体系是未来健康产业最终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医疗保健行业是很保守的,比如胃镜检查,多少年来都是插管子进去看。因为检查体验不好,大家就拖着,很多问题就是拖出来的。现在我们科创板就能看到一个企业,专门做智能的机器人在里面拍,高清的片子,这个技术让更多的人成为受众,

  其实医生和教师是一样的,优质的资源极度稀缺。凡是能把经验,传统的难以复制的个人经验去放大了,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可能有指数型的机会。

  1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

  智能与弯道超车

  我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智能时代》。阿法狗的出现应该是智能时代的元年,唤醒大家真正感到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化不光光是人工智能,这个智能是基于数据,基于分析,基于模型和算法的。

  智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智能从哪里来的?从数据来的,从互联网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比欧美还快,比如说互联网的渗透率、电商的渗透率、移动智能手机渗透率比欧美还高。这就允许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智能的竞争能力产生。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物联网。有了物联网,包括新推出的5G技术,我们的网络和社会就更为智能。如果在智能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真正地去投入人才和资源。中国在本身的巨大需求之下是可以弯道超车的。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思考当下,对未来乐观

  未来我没想过,我想的是当下。当下股市那么好,我会思考今年资本市场有没有机会能够在产业的发展前提下结合资本,能够把企业做精做强,这就是我想的方向。

  中国的未来,肯定是非常乐观的,乐观最核心的就是中国有这么大的内需市场。过去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给我们制定规则和标准。从广州的出口博览会到上海的进博会是一个质的变化,说明接下来中国制定标准、制定规则。

  不管世界500强有多强,如果不认可中国的内需市场,就会被边缘化,这就是中国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未来我们经济总量可能是世界第一了,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姿态?比较谦虚、比较学习、比较包容的姿态,向全球表达我们的姿态,我认为这个是更重要。

  经济学家温元凯:

  科学与教育创新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要看到科技、经济、教育、创新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大学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例如,世界上三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占了全世界诺贝尔奖的90%以上。二战以后美国一个国家就占了全世界诺贝尔奖的70%以上。在中国只有一个,而且已经是个84岁的老太太。

  今天世界上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大部分是在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中心工作。

  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占了诺贝尔奖90%以上,第一名哈佛大学152人,第二名个孙比亚大学101名,第三名剑桥大学92人。

  北大、清华诺奖获得者的数字是0,因为屠呦呦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

  这些大学有一些著名的实验室出了大批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呈现一种师徒传承的关系,在诺奖获得者中,有超过30%是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犹太人占诺贝尔奖获得者的35%,我们要向犹太人学习。在中国,听话的就是好学生,老师讲的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就是好学生;而犹太人什么叫好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把老师提得答不出来才是好学生。

  这样的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早就换了赛场,我们还在老的跑道上狂奔,这个阻力就不是一点点了。

  科学上很多的情况表明我们现在的差距是非常大。

  成立逾三十年的专业金融投资机构亚商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至今的亲历和见证者,力邀企业界、资本界各路“掌门人”联袂呈现出这一顶级头部财经节目,体现其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向市场传递更专业、更精准信息的情怀与使命。

  《掌门人说》节目共分三个系列:“致敬中国产业领袖”,“致敬中国科创精英”,以及“致敬中国品牌英雄”。节目聚焦发轫于中国经济的行业领袖级企业掌门人对本行业和经济大势的穿透性独到见解,从而在当前经济转型期的关键时点,帮助公众和资本市场精准了解相关产业和中国市场的未来价值亮点和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