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美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企业的贪婪才是

  作者:杰弗里·萨克斯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本文作者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由作者本人提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国内首发。原文略有删节。

  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

  中国是一个努力通过发展教育、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科学技术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国家。

  简而言之,中国在面临贫困落后的历史难题时,做了任何国家都应该做的事。

  但是,特朗普政府现在瞄准的是阻击中国的发展,这对于美国和全世界而言,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杰弗里·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
杰弗里·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

  美国国内的不平等现象加剧,而中国成为了替罪羊。

  在过去多年,虽然美中经贸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但一些美国工人没有从中受益,尤其是中西部的工厂工人,他们受到了中国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的竞争冲击。

  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应责备中国,而应该向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所获取的高额利润征税,并将征税所得用于帮助工薪家庭、翻新基础设施、提高职业技能和投资尖端科技。

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我们应该理解,中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地缘政治挫败和经济失策后,仅仅是在试图弥补过去失去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

  1839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战争,理由是中国拒绝英国贸易商人继续在中国贩卖鸦片。

  英国赢得了这场战争。1842年结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战败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屈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众反对清政府的大规模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造成了2000万人死亡。

  英、法对华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国统治集团的进一步衰败,以及国内动乱的进一步加剧。

  在19世纪末期,中国在对新兴工业国日本的一场战争[1]中失利,由此更多地受制于欧美列强关于贸易的片面要求。这些屈辱导致了民众又一次起义[2],在列强对清政府的施压下,起义以失败告终。

  在1911年清政府垮台后,中国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国内斗争和始于1931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爆发了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又屡遭剧变。

  因此,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快速发展直到1978年才开始,当时邓小平上台,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虽然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增长,但是积累百年的贫困、动乱、侵略和列强威胁所遗留的问题仍然突出。

  现在的中国领导人希望做正确的事,这意味著他们不愿再次屈服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大国。

  如果以市场价格衡量GDP,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仍在努力摆脱贫困。

  根据IMF 的数据,1980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2.5%,到2018年也只达到美国水平的15.3%。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衡量GDP,即用一套共同的“国际价格”计算所有国家的GDP,中国在2018年的人均收入则有所上升,为美国的28.9%。

  从经济的角度看,对于一个正在追赶的国家来说,中国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不寻常之处。美国一再强调中国“窃取”技术的论调,是过度简单化的。

  落后的国家通过许多方法升级其技术,包括学习、模仿、购买、并购、外国投资以及广泛使用专利保护到期的知识,当然也包括抄袭。

  任何快速更迭的技术,都会带来知识产权方面激烈的斗争,今天的美国企业也概莫能外——这种竞争只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已。技术领袖知道他们不应该依靠保护,而应通过持续创新来维持领先地位。

  在19世纪初,美国一直坚持采用英国技术。当一个国家想要缩小技术差距,就会雇佣外国专家。

  众所周知,美国的弹道导弹计划,就是二战后在雇佣了前纳粹火箭科学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如果中国并非一个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比如韩国,人口仅有五千万出头,它就会被美国称赞为伟大的成功发展的案例。

  但正因为中国太大,所以中国发展的成功,对美国管理世界的自命不凡形成了打击。

  我们要知道,美国的人口毕竟只占全世界的4.2%。事实上,这两个国家都无法在当今世界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技术和专业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传播。

  与中国的贸易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消费品、越来越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导致了与中国直接进行竞争的制造业等部门的失业。

  这是贸易带来的必然结果。许多美国公司已经从中国制造业或出口商品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不公平是错误的。

由于中国商品成本较低,美国消费者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由于中国商品成本较低,美国消费者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美国和中国应该继续就双边和多边贸易进行谈判,并制定改进的规则,而不是通过单方面的威胁和过分的指责来挑起贸易战争。

  贸易理论、实践和政策的最基本教训不是停止贸易,因为这将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危机和冲突。

  相反,我们应该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样获利的赢家就可以补偿输家。

  然而,当下的美国资本主义已经长期偏离罗斯福新政[3]时代的合作精神,今天的赢家断然拒绝将他们的成果进行分享。

  由于缺乏分享精神,美国政治在对待贸易这件事上充满分歧。华盛顿的政策制定正在被贪婪全面统治。

真正的战争不是与中国打,而应是美国本土的大公司。
真正的战争不是与中国打,而应是美国本土的大公司。

  他们中很多正在攫取巨额利润,却没有支付给自己的工人体面的工资。为了可以获得更大利润,美国的商业领袖和超级富豪正在推动相关政策——减税、更大的垄断、离岸外包——同时拒绝任何使美国社会更加公平的政策。

  特朗普正在猛烈地抨击中国,简单地认为这一行为会使中国再次屈服于西方大国。美国通过单方面贸然地改变国际贸易规则,试图粉碎像华为这样成功的中国企业。

  过去40年中,中国一直遵循西方的规则,按照美国亚洲盟国的发展方式,逐渐赶上了美国。现在,美国正试图通过发动新的冷战,使中国重新处于不利地位。

  除非出现某种更伟大的智慧,否则我们可能会首先在经济上,继而在地缘政治和军事上,与中国不可避免地爆发冲突,并最终给所有人带来巨大灾难。

  在这样的冲突中,不会有赢家。

  然而,如今美国政治早已浅薄腐朽不堪,以致于我们正走上这条道路。

  与中国的贸易战无法解决我们的经济问题。相反,我们需要从自身寻找解决方案:

  可负担的医疗服务、更好的学校、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高的最低工资和打击企业的贪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认识到,通过与中国合作——而非肆意和不公平的挑衅——我们可以收获更多。

  [1]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2] 义和团运动。

  [3] 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