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可歌可泣的南山“徐無敵”

(徐學功出征畫面)

在新疆,說起清朝的人物,一定要提到徐學功。他的祖父徐正泰,曾任甘肅涼州(今武威)千總,1777年率眷兵調防屯守迪化,後擢爲守備,從此在迪化定居。其父徐登治,曾任達阪城把總,管理南山頭工、二工、七工屯田。這說明徐學功的歷史清白,拿現在的話說,他就是一個“官二代”,不過清朝時期,這個官二代卻不是一般的人物。

清同治十年(1867),阿古柏侵略軍從南疆進入北疆,虜掠屠殺人民。漢族義士徐學功率領民團以烏魯木齊南山、芳草園、沙山子爲根據地,活躍於東至巴里坤、木壘,西至烏蘇、瑪納斯,南至焉耆,北至塔城地帶,堅持抗擊阿古柏達十二年之久。

徐學功從小務農,十二歲拜呂六爺爲師,學習武藝,十年後學得一身硬功夫,且力大無窮,在鄉裏號稱“徐無敵”。徐學功一生經數十戰,從軍功起,歷任昌吉、烏蘇遊擊(三品武官),吉木薩爾參將,瑪納斯副將,迪化總兵等職,在人民羣衆中有很高的威信,人稱“徐統領”、“南山王”或關外“三義士”之一。

阿古柏匪徒侵入烏魯木齊之後,實行野蠻殘酷統治,回漢人民捐棄前嫌,一起團結抗敵。在這之前,由於一些宗教頭目的煽惑,各族農民的反封建鬥爭被引向歧途,出現過不該發生的民族仇殺。爲抗擊外敵,徐學功組織民團武裝,實行自保、自耕、自食,並迅速成爲一方勢力,很快就成爲阿古柏的心頭之患。烏魯木齊的回民不甘受辱於外敵的欺凌,前往南郊迎接徐學功下山,一舉殺滅了被阿古柏扶植的僞“阿奇木伯克”馬仲。原先佔取烏魯木齊爲王的妥明,也在自己的“王城”一帶恢復了統治。

馬仲之子馬人得見徐學功撤兵返回南山之後,便開始勾結阿古柏侵略軍圍攻妥明的“王城”。妥明勢單力薄抵禦不了強敵,只得敗走瑪納斯,從此一蹶不振。阿古柏匪軍再次侵佔烏魯木齊,大肆殺戮,將人當作活靶亂箭射死,對活着的人強徵六百兩到一千兩銀子的高額罰金。回民們不堪其苦,只得再次求救于徐學功,徐部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與敵周旋。但可惜的是,回漢人民之間的猜疑一時難以完全消除,一些賣身求榮的不義之人,也千方百計給以破壞和阻撓,鼠目寸光的官僚也做了不少親痛仇快的蠢事。

沙俄趁新疆大亂佔領伊犁後,侵略者頭目悍然宣佈:“伊犁永遠歸併爲俄國領土!”然而,沙俄侵略者欲豁難填,並不以此爲滿足,還想侵吞整個新疆。同治十二年(1873)冬,沙俄侵略軍僞裝成商隊,驅趕着駝、馬、牛、羊數千頭,詭稱前往瑪納斯貿易,實際上企圖奪取烏魯木齊。但他們的奸計被新疆各族人民識破,沿途各地均組織了武裝,襲擊這羣僞裝的商人,迫使侵略軍不敢東進。徐學功對沙俄的企圖也早有洞察,遂在瑪納斯一帶設置埋伏,殺死侵略軍數十名,繳獲駝、馬兩千多匹(峯),還有大量洋貨與兩萬多俄幣。侵略軍這才狼狽逃回伊犁,史稱“烏垣之不陷於俄者,學功之功也!”

清同治十二年(1873)五月,清朝駐疆大員景廉在古城(今新疆奇台)召見徐學功,面詢敵情,並保薦徐任昌吉遊擊。然而阿古柏卻乘機派兵乘機襲擊南山,徐學功的家屬及財產被屠擄一空。徐學功在達阪城和阿古柏激戰中,被馬仁得出賣,徐學功的弟弟徐學策戰死,以後六個弟弟都在與阿古柏交戰中陣亡,其家屬在一次隨軍調遣中被阿古柏殺害。雖然親人們個個都遭慘害,但徐學功並沒喪失抗戰的意志,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爲重,顧全大局,擦乾眼淚,揚鞭策馬繼續衝殺,進入呼圖壁西北馬橋子安營紮寨。

清朝人物:可歌可泣的南山“徐無敵”

(清代的新疆)

當時在東部奇台、阜康、米泉、昌吉、呼圖壁、瑪納斯數百分裏的沿線上,到處是逃難的人羣。有的躲入山溝和密林挖洞棲身,有的用夜間開荒偷播種子等待收割以餬口。呼圖壁只剩下八戶人口,可見百姓們生活是多麼的悽悲。徐學功沿途收容大批難民到馬橋子居住,他把收容、投奔來的難民青壯年補充兵源或充壯勞力興建馬橋子營堡。婦弱幼殘各有分工,軍民共同勞動,修城池建房舍、依地勢布暗哨,借蘆葦、紅柳叢設埋伏。男耕女織,開荒種地,挖溝灌溉過着較爲安定的生活,並專爲兒童請教師辦學校。

徐學功英勇殺敵的事蹟廣爲傳頌,也被清政府所欣賞,同治十三年(1874)一月,清政府以徐學功有戰功,賞“巴圖魯”名號。光緒二年(1876),徐學功所率振武營官兵參加了攻打瑪納斯北城、南城的戰鬥,曾陣殺阿古柏“元帥”何祿,接受了海曼等人的投降,勝利攻佔了南山城。之後徐學功又奉命招集河西、五岔的民團軍,駐瑪納斯、呼圖壁等地屯田,所獲糧食供給南疆前線官兵。由於石河之戰,清政府在沙俄強權威脅下,把徐學功撤職解甲歸田。沙俄終於報了“一箭之仇”,清政府也因這個糊塗的決定損失一員戰將。

徐學功回到昌吉,在老城原有住房一幢,日與民爲伍,其部下在昌吉五十戶、二十四戶、新渠於、蔡家湖一帶定居屯田。然徐學功愛國之心未泯,光緒五年(1879),因沙俄拒還伊犁,雙方劍拔弩張,清政府調直隸兵到東北充實邊防,又令左宗棠統籌西北戰守事宜。左宗棠分兵三路,構成對伊犁的必取之勢:以金順自精河一帶爲東路,以張曜自阿克蘇沿特克斯河爲中路,以劉錦棠自烏什經布魯特爲西路;另派徐學功、孔才益逼塔城。左宗棠自己從肅州出發,自備棺槨同行,以示與疆土共存亡。各國不願看到俄國勢力過於膨脹,英國公使威妥瑪、總稅務司赫德向清廷上層人物勸和,後終以和談解決。

阿古柏匪幫及僞政權被摧毀後,徐學功仍思報孝國家。光緒十九年(1893),新任巡撫陶漠重新起用徐學功,使其復任昌吉遊擊。光緒二十四年(1898),調徐學功爲喀喇烏蘇(今新疆烏蘇)遊擊;光緒二十九年(1903),調徐學功任吉木薩爾遊擊。光緒三十四年(1908)八月,徐學功又緣事解職,仍歸昌吉縣。此時他雖年逾古稀,仍堅持習練騎射,同年復任迪化督標右營遊擊。宣統三年(1911)三月調喀喇沙爾(今新疆焉耆)營參將,但未及赴任就病倒了。民國元年(1912)十月十四日,徐學功病故,享年六十九歲。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徐學功的功績,得到清代、民國史志學界的高度評價,《新疆圖志》稱:“徐學功,一時之梟雄也。負勝勇、饒聲望……屢建奇功。”可見,徐學功對新疆的貢獻不可磨滅,後人應該牢牢銘記住,這個爲新疆和諧穩定奉獻一生的民族英雄。

清朝人物:可歌可泣的南山“徐無敵”

(清朝軍隊在新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