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扎爾巴耶夫見好就收的辭去了長期擔任的政府要職,本來是一件值得點贊的舉措——從此退居幕後,以旁觀者清的目光繼續注視著他為止奮鬥了一生的祖國。

可是且慢,最後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以表示對納扎爾巴耶夫的尊重和懷念,這個舉措卻令人匪夷所思了。蘇聯時期那麼多以領導人名字命名的城市現在叫什麼名字呢?

和其它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稍稍不一樣的是,納扎爾巴耶夫的國家在獨立後,始終沒有更換過最高領導人,因此,這也就保證了治理國家的外交內政的連貫性,也使得這個國家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

歲月不饒人。納扎爾巴耶夫現在已經是將近八十的老人了,政壇上繼續馳騁也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選定了接班人以後,留下女兒作為溝通他與繼任政府之間的橋樑,也確實是明智之舉。

不過,那些主張更改城市名稱的人們是不是忘了聖彼得堡曾經更改過名字呢?還有伏爾加格勒呢? 這些不都是納扎爾巴耶夫曾經經歷過的事情嗎?

納扎爾巴耶夫有三個女兒。現在作為他與政府之間的聯絡人是他的大女兒達莉佳·納扎爾巴耶娃。此女子生於1964年,是著名慈善家和政治活動家。

達莉佳的前夫拉哈特·阿利耶夫曾一度被媒體猜測為熱門的總統接班人選。2007年阿利耶夫因政治野心膨脹而成為納扎爾巴耶夫的反對派,因此而被免職,並遭國際通緝。同年6月迫於父親的壓力,達莉佳與丈夫離婚。

簡單講,在「後納扎爾巴耶夫時代「的哈薩克,實際上也是充滿了變數,而這一點又和其它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沒有什麼兩樣。


當然是應該尊重哈薩克人民的選擇了,不管從歷史角度看,還是從外國的先例來看,哈薩克的做法都是沒有爭議的。這是紀念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種方式。

3月20日,哈薩克議會通過修改的憲法,決定把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名字努爾蘇丹。也就是說,納扎爾巴耶夫雖然已經辭去總統職務,但是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的名字已成為哈薩克的一部分。

國際上不乏先例,美國首都華盛頓就是以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命名

哈薩克的做法並不罕見,因為這在國際上是有不少先例的。比如在二戰期間,蘇聯戰場非常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所在的城市就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現在這座城市叫伏爾加格勒。如果說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名字已經發生改變,那麼另一座城市更為典型。

那就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在1791年正式將自己的首都命名為華盛頓。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為了紀念自己的開國總統華盛頓。美國的開國領導人在美國歷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他們都被冠以「國父」之名。而華盛頓功勛卓著,用他的名字命名首都再合適不過了。

美國的羅斯福公園

除了華盛頓之外,美國還有林肯大街、羅斯福公園,這些理所當然是為了紀念美國其它兩個總統林肯和羅斯福,可以說美國人對於總統的崇拜是不言自明的。

在哈薩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地位不亞於美國的華盛頓

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的地位極其特殊。首先他從哈薩克建國以來,就是該國的總統,也就是所謂的開國總統。這一點和美國的華盛頓一樣。雖然哈薩克和美國的國際地位不能相比,但是從國內的對比來看,兩個人是一樣的地位。

另一方面,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直接影響更為深遠。因為從哈薩克獨立至今,將近30年的時間,納扎爾巴耶夫一直擔任總統,給哈薩克印上了很濃重的符號。

納扎爾巴耶夫很好的處理了與各大國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的加盟國在獨立後,許多國家都出現動蕩的局面。比如喬治亞、比如烏克蘭,都出現內戰,國家近乎分裂。但是納扎爾巴耶夫領導下的哈薩克一直政局穩定,他本人功不可沒。

對偉人的崇敬是國際慣例,全球各地都有先例

除了美國的華盛頓,南美洲的玻利維亞也是一個例子。玻利維亞在19世紀從西班牙獲得獨立,為了紀念偉大的開國領導人玻利瓦爾,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新生的國家。

除了用偉人命名地名,還可以用偉人命名軍艦等,都表達了對先人的紀念。比如韓國的「世宗大王」號驅逐艦,美國的「布希」號航母。可以說,在世界各地,都有對偉人的敬仰的表達方式。


阿斯塔納機場就是總統的姓名命名,把首都改名總統名,總統真答應?這叫周瑜按摩黃蓋,願摸願享受唄


哈薩克更改首都的名稱,原因就是納扎爾巴耶夫年事已高,他想把手中的權利交到自己子女的手中。她只所以能這樣做,一是說明他在國內具有崇高的威望,在就是他要搞現代版的世襲制。


他這麼做是為了博得前總統的好感,以求得自己的前途一帆風順,完全可以理解。


個人認為:改與不改沒啥區別。老納在哈薩克的地位無人取代。歷史終將會銘刻!!


這樣的改名不會長久。如果是循歷史的脈絡還有其道理,如果純粹是歌頌某個人沒有必要,特別是還在在世的時候就更沒必要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