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豬瘟
豬瘟與大陸市場。(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肉品市場缺口牽動全球豬肉供應鏈;美國豬肉大量轉銷中國大陸,推升臺灣豬價逆勢上揚,為國內養豬產業帶來利多。

防疫不準鬆懈,違規攜帶肉製品入境,一律開罰!」因應非洲豬瘟,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將防疫提升到國安層級,由於疫情各國遍地開花,在全球經濟自成系統下,蝴蝶效應也悄悄為臺灣的養豬產業帶來了另一個春天。

業界粗估,中國大陸去年起爆發的非洲豬瘟以來,恐怕已經造成總畜養量三分之一、高達2億頭的毛豬死亡,換算一年減少2000萬噸的豬肉產出;雖然大陸政府對外否認,但進口量大增卻是不爭的事實。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大陸光是自美國進口的豬肉與豬內臟,就逼近4萬公噸,創下歷史新高數量;但即使如此,中國大陸的豬價仍是步步走揚,近期每公斤已達20元人民幣的天價,在在凸顯中國大陸缺豬問題的嚴重性。

非洲豬瘟雖因中國大陸大規模淪陷而受到全球關注,但事實上,大陸並非唯一疫區,光是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柬埔寨、北韓、越南、寮國都已經淪陷;就連中國大陸進口豬肉來源的北美與歐洲,烏克蘭、俄羅斯、比利時等也陸續傳出災情。「以中國為例,2億頭豬代表著2000萬公噸的豬肉供給缺口,美國一年的產量僅1400萬公噸,全部賣給中國都還不夠。」進口業者分析。

尤其,亞洲國家普遍以豬肉為主食,需求穩定,但毛豬從小豬出生養到出欄,最起碼要5到6個月,畜養時間長,還要擔心除了非洲豬瘟外,可能還會出現藍耳病、小豬下痢等其他疫情,且此次部分地區是連種豬都因疫情而遭撲殺,生產量要回升,恐是漫漫長路。

「臺灣當年一個口蹄疫,花了20幾年才做到拔針,到現在都還沒辦法回到當初的榮景,非洲豬瘟比口蹄疫更難纏,對全球毛豬供給要花多少年才能回復?恐怕幾年內都看不到。」國內某大飼料廠主管私下表示。

不過,也正因為全球豬肉供給短期內難以復甦,再加上中國大陸市場缺口擴大,只要臺灣能守住防線,養豬業反而將成為此波豬瘟疫情下的受惠者。

臺灣的毛豬產業在經歷過口蹄疫後長期蕭條,小農已經陸續離畜,大廠勢力崛起。多家飼料大廠趁機透過收購豬場或是契養的方式擴大版圖,扭轉過去由臺糖獨霸的局面,已經默默地轉成卜蜂最大,大成緊追在後,並與臺糖分庭抗禮。

市場預估,光是卜蜂的毛豬,年畜養量就達40萬頭以上,大成也有35萬頭的水準,而臺糖預估在33萬至35萬頭左右。

根據統計,國內毛豬畜養量約600萬頭左右,距離口蹄疫爆發前高峯的1400萬頭,僅剩下43%。以每天屠宰量2.3萬頭計算,過去,國產豬肉的年產量頂多90萬噸,同時每年還需從國外進口約8萬噸的豬肉。

本來供給量就不寬裕,現在又有非洲豬瘟攪局。受到中國大陸自美國大量進口豬肉,帶動6月分美豬的價格,從先前每英磅30美分,倍增至65美分,價格高漲削弱市場競爭力,進口業者預期7月的進口量就會下降,少了進口豬肉的競爭,「國內的豬價不要說今年底,到明年恐怕也下不來。」業者認為。

國內豬價今年除了2、3月之外,均價都在70元以上,5月分均價更達80元以上,是去年以來新高。6、7月雖然是傳統淡季,但每公斤仍達78元以上,年增至少6%。緊接著中元節、中秋烤肉,豬肉需求高,而第四季更是傳統的豬肉需求旺季,都對豬價帶來強力支撐。

非洲豬瘟間接帶動國內豬價上漲,養豬業者受惠最大。據瞭解,目前產業平均的養豬成本約在60元左右,相較於售價約78元,淨利率高達30%,大廠養的數量多、且育成率高於平均值,受惠程度更大。

此外,為了防疫,政府要求養豬業若無合格的蒸煮設備,禁止以廚餘養豬,須改成飼料養豬或是隔離畜養。迄今至少超過200個以上的畜養場從原先的廚餘養豬改成飼料養豬,由於豬價居高不下,業者的利潤率提升,預期飼料養豬的比率可望進一步提升,飼料業者也將直接受惠。

值得關注的是,業界奮鬥22年,終於讓臺灣毛豬自7月1日起從口蹄疫疫區除名。雖然要出口最快還得等到明年5月,由世界動物組織正式宣佈,但對於重返出口已邁進一大步,成為養豬產業的重要利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