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城太守

三國故事公衆號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假設性話題。

要假設劉璋不邀請劉備入川,必須弄清楚一個前提:劉璋爲什麼要邀請劉備入川。

歷史不能隨便假設就在於此。

劉備劉璋

如果劉璋不邀請劉備入川,那就要考慮劉璋自己怎麼抵抗張魯+曹操。

當時黃權提就出了“可但閉境,以待河清”的方案,就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堅守,而不能引狼入室的把劉備請過來。

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經常陷入一個誤區:

因爲預先知道了結果,掌握了各方面的信息,站在上帝視角,感覺自己全局在握,可以規避很多問題,認爲當事人是傻瓜一個。

劉璋

筆者雖然不是軍事家,真實的戰爭可能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但是當時大體上的局勢還是能分析出來的。

請劉備援助無疑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我們看歷史,有些地方是見仁見智的,有些地方是死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死”的,也就是鐵一般的事實,來推想討論那些見仁見智的地方。

在這裏,劉璋邀請了劉備入川,就是鐵的事實,見仁見智的地方就在於:劉璋爲什麼會做這個決定?

劉璋張鬆黃權

主流的觀點是劉璋昏庸,有智力100、忠誠度100的黃權提意見不聽,要聽叛徒張鬆的。

而我認爲,劉璋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如果真的像黃權說的那樣“可但閉境,以待河清”,自己就能守住益州的話,那麼任張鬆如何巧舌如簧,都是無法說動劉璋請劉備來的。

再厲害的說客也不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只能把灰的說得儘量白。

自己能搞定的事情爲什麼要請外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劉璋會不懂?益州衆多實力派會不懂?

劉璋

張鬆之所以能說動劉璋以及益州大部分人同意劉備入川,就在於估算自己的實力有多大、敵人的實力有多大沒有那麼簡單。

劉璋的實力夠不夠自保,這是個可以扯皮的事情。

而且,正因爲劉璋沒有拒絕劉備、獨立對抗張魯、曹操的記錄,我們也不能隨便說黃權就是正確的。

我們只能推斷,劉璋等人沒有絕對的自信,找劉備幫忙的論調是有市場的。

第二,不做事後諸葛亮。

劉備此時有着良好的合作記錄,他幫過的人很多(孔融、陶謙、劉表、孫權),都沒有反水。

劉備諸葛亮

對獨立抗張魯缺乏信心的劉璋,看着劉備這樣一份簡歷,做出請劉備入川是完全合理的。

我沒有假設劉璋多英明,我只是說劉璋不傻。

同理,黃權和張鬆在劉璋面前沒有多大的高下之分。

千萬不要看黃權後來多牛X,就覺得此時智力100就刻在了他的額頭上,劉璋不聽黃權的就多麼愚蠢。

而且劉璋的決定絕不是他一個人的意志,他必須要代表大部分利益集團的意志。

第三,史書的記錄也是帶事後諸葛亮視角的

經常只記錄那些被證實爲真的言論,以顯示當事人的牛X,而略過那些錯誤的意見,“爲尊者諱”。

比如赤壁的時候,我們只看見賈詡勸曹操緩攻,曹操不聽,結果栽了。

曹操手下那麼多謀士,這個時候都不說話,只有賈詡一個人提意見?

在只有一個意見,出自高級謀士賈詡的情況下,曹操居然不聽?這得有多昏庸啊!

曹操

我認爲當時兩方面的意見肯定都有,賈詡是個少數派,肯定還有其他更多重量級謀士支持曹操進攻。

邀請劉備入川這個事也差不多,我們只看見黃權“準確”的預測,而沒有其他益州實力派支持請劉備的言論。

綜上所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絕不是昏庸之人一拍腦袋的決定。

劉璋

那麼如果劉璋沒有邀請劉備入川,劉備怎樣才能攻下益州?

如果不邀請劉備入川,劉璋有四種可能:

1)自己守住益州,平息戰事;

2)拿下張魯的漢中,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3)投降曹操;

4)投降孫權;

方案1和2不大現實,誰都看得出劉璋不是那個料(世人都說劉璋闇弱);方案3、4都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既然要投降,肯定是投降實力更強大的一方,所以我們假設劉璋投降了曹操。

劉備張鬆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張鬆、法正還會幫助劉備嗎?馬超會投靠劉備嗎?

張鬆、法正他們背叛劉璋的原因是劉璋闇弱,他們希望有一個好的明主。

曹操可以說是一個明主,唯纔是舉,所以張鬆、法正能夠得到重用,估計是不會反叛了。

馬超跟曹操是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肯定不會投降,要麼死、要麼逃出來然後投靠劉備。

馬超

逃出來的機率會大一點,我們知道馬超的西涼鐵騎是非常厲害的,有好幾次都想生擒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追得曹操割須棄袍,所以馬超被曹操擒住的機率不大。

因此,我們還是假設馬超投靠了劉備,五虎上將聚齊,外加魏延、馬岱等大將。

文有諸葛亮、龐統、馬良等。

諸葛亮關羽張飛

這時候劉備的兵力大概有六萬。(其中老班底1萬5、江夏1萬、南郡1萬、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各五千、其他各郡縣軍隊分別有千餘人加一起將近5千)

實際兵力可能沒有這麼多,通過募兵應該可以湊齊六萬兵力。

這時候就可以調兵譴將了。

劉備入川地圖

看看地圖就知道有多難。沒有劉璋的邀請,只能蜀道難了。

首先還是要命一上將守荊州大本營,並且東和孫權。

誰守荊州最合適衆說紛紜,筆者認爲黃忠和馬良不錯,都是長期在荊州的本土人士,保衛自己家鄉地盤一定會盡心竭力。(留守兵力2萬)

其次水陸並進、兵分兩路往西川進發。

水路:諸葛亮+關羽+趙雲(兵力2萬)

關羽是有水軍作戰經驗的,可以爲先鋒。諸葛亮爲謀,趙雲爲護軍。

陸路:劉備+龐統+張飛+馬超(兵力2萬)

馬超爲先鋒,率鐵騎氣勢實足,龐統善於計策,張飛爲護軍。

諸葛亮張飛

筆者爲什麼要這樣分配:且看正史記載

1.由水路進益州其實不難

亮與張飛、趙雲等率衆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諸葛亮傳)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先主傳)

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張飛傳)

看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軍隊拿下白帝、江州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沒有遇到太大的抵抗。

張飛入川

不過這裏有幾個可能,一個是,當時張鬆的地圖,把山川地理、兵力佈防都畫得很清楚;

另一個是劉璋當時的注意力在劉備處,所以可能沒想到荊州這邊會有大部隊進攻。

劉備龐統

2.龐統定有妙計

當年周瑜就曾策劃入蜀,當時的陣容是名將周瑜、熟悉地形的甘寧、宗親的孫瑜、以及周瑜功曹的龐統。

周瑜謀劃進川已經很久,而且也是打算以江陵、夷陵爲根據地西進的。

作爲名將,想必周瑜事先進行過周密的策劃,那麼作爲功曹的龐統也應該會知曉一二。

所以有龐統在的話,劉備的進軍肯定是有妙計的。

劉備龐統

即使是這樣,劉備要攻下益州恐怕至少也得三年以上,甚至永遠不可能攻下,因爲他面對的是曹操的益州。

我們知道歷史上劉璋邀請劉備入川,一路收買人心,後面還打了一年才攻下。

所以具體怎麼攻佔益州,這個有一萬種可能,筆者腦洞不夠用了,這個話題就到此爲止了。

歡迎大家探討,並指正修改本文錯誤之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