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温度》剧名已经点出重点是“爱情”,但其实它并不是只有粉红泡泡的浪漫情节;反而,它就像是韩国版的《爱在日落巴黎时》系列一样,由男女主角对于人生态度的对话,上演了一场有逻辑性思考的恋爱。

2017091800988_0.jpg

2017年除了《秘密森林》之外,已经很久没有我觉得可以说出「必看!」的韩剧了,《爱情的温度》就是等待已久的佳作,目前演到第4集(旧制算法),一切安排均相当合理,讨论爱情的连续剧别说是韩剧,其他国家的剧也不在少数,能够杀出一片重围掳获我的芳心(自以为),重点就在于「对谈」。

 

20170925172300332.jpg

 

为什么说《爱情的温度》是韩国版的《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呢?很简单,那就是大量有内涵且令人玩味的对谈。在剧中女主角李贤秀(徐玄振饰演)的职业是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编剧,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不能少了逻辑和思考,所以整出戏只演了短短4小时,至今女主角不断地思考又思考,虽然遗憾的是因为想太多送走了初恋,但也同时因为想很多、成功的站上自己想要的位置。

当现今韩剧不断地“下重本”追求场面的盛大、男女之间的粉红泡泡名场面、又或是平常不会说、黏腻到手指弯曲的肉麻台词时,《爱情的温度》让人最喜欢的是,它没有过多的setting感台词,没有油腻到不行的“霸气总裁俏女子”风格的浪漫场面,但在描述一名23岁小男人(?)不顾一切的告白与29岁有事业危机、快要进入3字头熟女面对爱情迟疑时的感情线之际,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男女主角的斗嘴不是为了呈现粉红泡泡,而是为了跟自己的内心对话,他们的交流看似平和,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

下面这一段是第1集(旧制)最后我最喜欢的一段对话;虽然很多人刚打开《爱情的温度》觉得男主角的告白没头没脑,怎么才刚见面就爱上,但我却觉得刚好相反;男主角温正善(梁世宗饰演)正是恰当地诠释出自己年幼的冲动但又坚硬的个性,融合的完美之后提出了交往的要求。他没有打造一个超浪漫情节,也没有过于设计感的台词,而对上女主角比较属于一般人的思考路线提出的问题,开始精彩的“辩论”(恋爱)。

「要交往吗?」「你疯了吗?」「我没有疯了,要交往就是疯了吗?」「对不了解的女生说要交往,怎么不疯?」

到这里,我觉得这段对话就足以让大家勇往直前(?)看下去此剧。一般人交往时又真的「很了解」对方吗?不是吧。爱情的定义从来不需要考虑,完全是感觉问题,这个场景已经再再替大家说明两人的人设,温正善单刀直入,李贤秀热爱思考。

「我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见面才不到5小时,讲话才30分钟...」「我只花了1分钟就决定要当厨师。」「一见钟情很危险喔!」「因为危险才显得很困难,因为很困难,所以我做这个决定并不肤浅。」

天啊!看到这种对话的台词,你还能不爱这戏吗?有多少男女主角会好好的站在雨中进行这种逻辑性的思考,不赶快设计一些投怀送抱的情节才怪XD。

 

 

第二个推荐《爱情的温度》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呈现效果不容易,很“吃”演员。就像外国电影《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一样,如果没有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儿是撑不起来的,徐玄振和男主角梁世宗这次没有让我们失望,演技实在太精采! 

徐玄振不算典型的南韩美女,但她可以说是天生的演员,当初她以女团身分出道后转往演戏领域、实在是我们的福气啊。(感恩玄振!赞叹玄振!) 外界近期对她最有印象的就是《又是!吴海英》,但如果你有看到角色重叠的疑虑,你想太多了!(快醒醒~)徐玄振的演技很内敛,会做出细微的调整,比方说吴海英跟李贤秀看起来在事业上不得意、在爱情上也没啥进展的熟女,但其实吴海英是毫无自信的,李贤秀却是放弃好工作来挑战梦想的。吴海英面对爱情课题时会失控爆走,身为编剧的李贤秀只会内心小剧场,表面上她还是不断地思考再思考。

她可以演少一根经的大剌剌角色,也可以演出气质古典美女(一定要看古装剧《三剑客》);她可以演出吴海英这种豁出去什么都不要的疯子,别人也不觉得她美丽,但徐玄振也可以诠释其实被众人认为外表是美丽(男主角和编剧同事都说过李贤秀很正)、被家人认为是人生胜利组、被小男孩、大男人追求后都不断思考的理性职场女子。

男主角梁世宗更是一鸣惊人。他曾经演出过《Duel》这部连续剧,三重人格的演技让外界一致好评,虽然《Duel》烂尾收场,但我相信《爱情的温度》就是他的第一次生涯高峰了。外表有些老成,但梁世宗把角色掌握得最好的是,他时不时仍留露出小男孩的稚气和犹豫、跑到女主角家欢欣挥手的幼稚开怀,叫对方「等我吧!」的不多设想,一名29岁的女子要等23岁的男孩有多不容易,他当时没想到,但他又不是只有幼稚,对于事业的渴望和个性的强势,这都是他诠释成功的地方。

下载.jpg

最后是,我也很喜欢剧名。不管是厨师或是编剧,「温度」是最重要的因子,而他们的交集就是爱情,爱情中,当然也要调整温度!

《爱情的温度》少了推砌式的「名台词」,但看完却很有感触。剧情让男女主角5年内都没有联络,其实他们一定可以问到彼此的联络方式,但不做的原因、我也很喜欢。从23-29的差距,到了28-34的差距,表面距离没有变,感知距离却是缩短了,一名29岁的女生有87%的机率(我乱编的)会拒绝小5岁的对象,但时光流逝之后,34岁的女生要接纳28岁的“他”,其实不难。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转变但又很奇妙的现象,我相信所有29岁的女生都懂这样的心境改变,我期待编剧继续好好说这个故事。

 

추가공개사랑의_온도_2인포스터_크레딧_버젼-02_홍보용.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