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号称「台北最穷社区」之地,记取17年前SARS各种教训,意外成了全台最强防疫典范!(谢孟颖摄)

一处号称「台北最穷社区」之地,记取17年前SARS各种教训,意外成了全台最强防疫典范!(谢孟颖摄)

当武汉肺炎(新冠肺炎)横扫全台、人人恐慌如世界末日,一处号称「台北最穷社区」之地,却意外稳住了浮躁的人心──这里是台北市忠勤里,里长方荷生曾于20年前见过无数独居老人病死家中悲歌、自掏腰包甘心负债千万送餐,也曾于17年前经历社区被SARS横扫、封国宅又封校之冲击,如今新的瘟疫再度来袭,方荷生早已淡定做好每个老人的旅游史与接触史、备好消毒漂白水与酒精、持续稳定供餐给老人与低收入户,打造防疫典范。

「到今天,还是没有任何人跟我们讲该怎么做。」方荷生说:「我这边不只是食物救济,我的食物银行最大功能是『备灾』,当你发生什么事需要什么,漂白水、食物、泡面、罐头,不能采买的时候,我们都有足够物资支援。」

忠勤里的南机场国宅外省人多、中国籍配偶也多,谁也没想过农历年间赴中国探亲一趟回来就风云变色,居民纷纷面临居家检疫必须足不出户14天、癌症病患不知该怎么拿药,原先办理的老人共餐服务也被台北市社会局喊卡停补助,然而在方荷生的坚持下,药没问题、食物没问题、人当然也没问题──一切的一切,或许正是来自17年前的SARS教训,与一个老里长的防疫智慧。

去哪玩、有没有跟外国朋友见面、去哪拜拜全记录!社会局忧「群聚感染」断共餐补助 他却在2月初「超前部署」做好全社区老人接触史建档

说起方荷生,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便是「老人共餐」事迹。20多年前刚当上新手里长的方荷生刚好见证全台甫爆发的「独居老人」问题,许多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无人闻问、病死家中也无人知,往往是死亡多日发出尸臭才被发现,方荷生自己也为老人收过好几次尸,因此在一个医师建议下从送餐做起、连结起社区的每个老人,自掏腰包负债千万打造「食物银行」也服务低收入户与单亲家庭──只是这般曾经获「总统文化奖」肯定的事迹,却因如今疫情来袭被迫喊卡,台北市政府不鼓励群聚活动,直接停掉补助。

20191007-贫穷、万华、住宅、南机场(谢孟颖摄)
20多年前刚当上新手里长的方荷生刚好见证全台甫爆发的「独居老人」问题,许多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无人闻问、病死家中也无人知,往往是死亡多日发出尸臭才被发现,方荷生自己也为老人收过好几次尸,因此在一个医师建议下从送餐做起、连结起社区的每个老人(谢孟颖摄)

对于老人共餐喊卡一事,目前暂代台北市社会局长之副市长蔡炳坤受访时回应,是因为这次疫情对高龄者来说风险较高,且老人家多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甚至心血管疾病,加上老人共餐多以「打菜」为主、据点出入成员也难以掌握,为避免老人群聚造成社区感染不得不停止补助、不鼓励群聚活动,待3月下旬会再评估要恢复还是持续暂停。

然而在方荷生看来,停止共餐几乎等于让老人家与低收入户无法生活,他气得直说:「长官总是想『不要做就没事』,是方荷生自己要做的、这样出事就不算我的──我没办法接受这个!在我这边,共餐要做、据点要做、防疫也要做,如果真的社区感染爆发,不要你喊停,我自己也会停!」

20多年来建立的、让老人家与穷人都得以安心生活的家园,怎能因为疫情轻易葬送?于是方荷生在肺炎疫情做的第一步「超前布署」,是继续维持供餐、做好现场控管:「我现在做的是要让长辈跟孩子能正常生活,每天就多几个程序,身体不舒服跟里长讲、多消毒洗手。」

市政府不给钱,就自己掏钱继续做──在外人看来方荷生的继续共餐的决定或许是莽撞,然而关于「群聚感染」的担忧,他早已准备好了。方荷生的共餐厨房服务300多名老人、一周可以营运高达5天,行动不便的由志工送便当、还能走的就到厨房一起帮忙挑菜打菜一起吃饭,前者没有群聚风险的照常送餐,后者看似风险高,方荷生却早在2月4日就做好列册控管,每一个老人过年去哪、有没有中国与其他外国朋友到家、去哪里玩去哪里拜拜全都做好记录,旅游史、接触史全部清清楚楚,做得比政府还扎实。

至于现场控管,任何人进出共餐园地都要量体温、手部消毒,无一例外,而且是由共餐的老人家来执行,绝不纵放──采访当天,记者光是想直奔与方荷生约定地点就被拦住了,一位老太太呐喊:「小姐、小姐、小姐,来洗手啊!」

「万事找里长」信任感SARS期间拦截悲剧:老人家迟未发病,他叫孙子检查药袋才惊觉是退烧药搞鬼、全副武装送医

共餐能带来的好处不只让长辈吃饱而已,最重要的,是得以紧密追踪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况。忆起17年前的SARS,方荷生所在的地区面临和平医院封院、华昌国宅封锁、忠义国小封校各种惨况:「SARS的时候,我们是居家检疫最多的,因为新住民、我们大陆新娘最多、回去回来的最多,SARS期间我们是隔离最多、死掉最多的。」然而,也是因为方荷生早已建立起里民的信任、让里民养成「万事找里长」的习惯,才得以避免一场灾难发生。

20191115-北市忠勤里里长方荷生成立南机场幸福食堂提供独居弱势长者共餐服务。(蔡亲杰摄)
因为方荷生早已建立起里民的信任、让里民养成「万事找里长」的习惯,才得以在17年前的SARS避免一场灾难发生(蔡亲杰摄)

故事主角是号称「最后一个SARS感染者」的老先生,他与两个孙子同住,妻子在医院被感染、待在负压病房,老先生则是进行居家隔离,一直没发烧。方荷生对于「没发烧」这状况越想越不对劲,叫小孙子把药袋拿出来、抄好药名英文给社区医师看,一切才真相大白──原来老先生有肌肉酸痛问题、长期服用类固醇,而类固醇有退烧效果。

「当天我们就叫小朋友把药全部拿出来、不要吃,老先生当天晚上就发高烧!那天下大雨,我们全副武装把老先生送到台大急诊室、整场净空,全台湾病毒量最大的是他!」

当时将老先生送医的惊险如今仍历历在目,那时方荷生赶紧叫左右邻居不要出门,里民们一边戴口罩、一边把老先生抬出去的、同时也沿路洒漂白水消毒,彻底做到「全副武装」成功避免感染扩大,打下关键一役──但方荷生也说,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孩子愿意信任:「因为孩子相信我们、愿意给我们资料,我们才可以做后续处理。」

谨记SARS教训!他将食物银行发展出「备灾」最大功能 漂白水、食物、泡面、罐头、垃圾袋要什么都有

「万事找里长」的习惯也在这次疫情发挥效果──若是有里民被通知要居家检疫,方荷生说区公所是在3–4个工作天以后才会通报里长、请里长去关心,然而在忠勤里,方荷生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了,里民碰上居家检疫第一时间就会打电话找里长求救:「里长,我从大陆回来,他们叫我14天不能出门,没得吃怎么办?」

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检疫、居家隔离差别在哪,一般民众听了是满头问号,方荷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这14天乖乖待家里,身体不舒服的赶快打给里长,有出国回来要跟我讲。」方荷生说自己没打算讲太多细节,讲了反而大家头痛,只要居民乖乖通报、他把大家照顾好就好了。

于是在这段期间的忠勤里居家检疫者,有去中国探亲一个月回来、家里冰箱什么也不剩的居民向方荷生求援,方荷生就提供对方食物银行早已储备的罐头、泡面;有乳癌患者要待在家14天无法去拿药,方荷生请对方提供健保卡、授权文件,他出示里长证件去医院帮忙拿;有中国籍配偶的孩子咳嗽了、1922请他们自行搭计程车就医,方荷生怕传染给司机,就把机车借给对方去医院;有居民担忧14天垃圾会累积太多,就准备好大垃圾袋拿去。

20191007-贫穷、万华、住宅、南机场(谢孟颖摄)
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检疫、居家隔离差别在哪,一般民众听了是满头问号,方荷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这14天乖乖待家里,身体不舒服的赶快打给里长,有出国回来要跟我讲。」(谢孟颖摄)

对于忠勤里这样的全方位服务,其他社区并不是不想做,只是心里仍有点惧怕──例如一位里长就问方荷生,该怎么帮忙居家检疫的里民到荣总拿药、送药要穿防护衣吗?对此方荷生回答:「你到门口敲个门就走了,这有什么危险的?我们送餐志工都会戴手套、戴口罩,也都会带漂白水去门口洒洒再走。」

对方荷生来说一切对居家检疫者的协助都可以很简单,需要送餐就帮忙送餐、需要拿药就帮忙拿药,至于钱,等居民「出关」再还就好。有些里民也会不好意思,例如前述患乳癌需要到荣总拿药的中国籍配偶,她就直接把一张500元钞票一起放进塑胶袋里委托方荷生,「我结帐以后也是零钱绑绑放门口,我也没接触到他,哪里不安全?」

问起方荷生接下来如果碰上停课怎么办,他也是信心满满说:「我都准备好了……食物银行我自己建构,因为我自己经过SARS那段,我这边不只是食物救济,最大功能就是『备灾』,当你发生什么事需要什么物资都有,漂白水、食物、泡面、罐头、棉被枕头、垃圾袋,不能采买的时候,我这有足够物资支援。」

「到现在,还是没人跟我说社区感染发生的SOP」万能里长也难解口罩之乱、居民失业 只盼居民安心生活

当然,再怎么万能的里长也会有无力解决的难题,例如「口罩之乱」就让许多里民找方荷生求助。只是对于这点方荷生能力也有限,他记得有个老人家诉苦说排队好累,问他几岁?「65。」「我这边90岁老人都在排了,你65还算年轻了,我社区有1500多个老人,我没办法给这么多……如果真的要去医院,没办法跟里长讲,我给你1个2个口罩,我没办法提供所有人,到现在我也没办法这样做。

20200210-民众于药局外排队购买口罩。(卢逸峰摄)
万能里长也有无力之事,例如「口罩之乱」,方荷生叹:「我社区有1500多个老人,我没办法给这么多……如果真的要去医院,没办法跟里长讲,我给你1个2个口罩,我没办法提供所有人,到现在我也没办法这样做。」(示意图,卢逸峰摄)

尽管忠勤里早在17年前SARS冲击后就不断操兵演练备灾至今,仍难以抵抗网路时代来临的口罩之乱,但方荷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方式,他提供漂白水消毒环境、给肥皂要老人家勤洗手,这也符合当今政府宣导的、勤洗手比戴口罩还重要。

说到消毒也有件事让方荷生说来好气又好笑,就是之前有厂商提供次氯酸水,方荷生也有提供一些给老人家,没想到老人家们把不能用在皮肤的次氯酸水拿来喷手、喷脸、喷到一点一点过敏发红,方荷生一气之下就不提供了:「他们老人家知道漂白水要洗地,但媒体一直讲次氯酸水多神多神,我们这边停不掉,我就留下来叫工作人员擦桌子、擦环境,我自己用,不给你带回去!带回去你如果用到皮肤敏感看医生,等等去医院搞不好又被感染。」

另一件也让方荷生感到无助的,就是「经济瘟疫」冲击。虽然前阵子政府端出「防疫照顾假」,孩子如果延后开学、不幸碰上停课双亲之一能请假照顾,但方荷生所在的社区居民有许多都是做临时工的经济弱势,恐怕也不敢请这假:「我5个清洁工可以留2个、3个就好,不一定要你啊!你在双和市场卖菜,你要请防疫假怎么请?你给人洗碗要请假,那就没头路了!」

照顾孩子的问题尚能用社区的课辅班支持,忠勤里的课辅班寒暑假依然照常营运,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下课后孩子还可以待著吃晚餐写作业等大人回家,但居民失业问题呢?方荷生叹,因为疫情带来景气冲击,许多在大饭店、餐厅工作的居民都已经被迫「放假」了──餐厅要这些员工先把自己的假拿来休,从5个上班缩到剩2个,「他们跟我说过:里长,如果休到没有假,大概就是无薪假了。」

最最担心的,当然还是这问题了:如果发生社区感染,怎么办?「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新冠肺炎如果社区真的有感染该怎么办,没人跟我说SOP,只跟我说不要聚集,所有共餐都不要,停。」17年前没人能回答,17年后方荷生也还在等答案。

对于方荷生的忧心,台北市副市长蔡炳坤回应,北市社会局原先便有提供一笔「急难救助金」,如果碰上生活困难的经济弱势民众可以去申请,金额大约在6000到20000之间,这笔钱在疫情碰到居家隔离、检疫、被放无薪假时当然也可以申请,若中央有进展也会随中央规定来发放。只是关于「发生社区感染怎么办」,蔡炳坤的回应是目前有对社工特别施行防疫训练,要求社工出入案家都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自己成为「感染链」一部份,至于社区感染的准备,蔡炳坤说:「一定随疫情发展做随时调整。」

尽管难题很多,方荷生的理念还是这样:「不要把一般生活造成大家恐慌,变成无法正常生活。」政府也是很努力做事,只是有些未必能符合居民期待,方荷生经历17年前SARS备战至今、尽可能撑起每个居民的生活,其作法,或许堪称补上防疫战线缺口之台湾典范了。

更多南机场故事与食物银行募款资讯,请参考「南机场幸福食物银行」粉丝页(连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