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变成流浪者?后来又如何走上了神坛?也许这个题目更为正确,用倒推法以终推始、就能知道一切的利憋与因果联系!

1、沈巍从小本来就是一个爱学习历史的人,因为父亲的反对、在不得不违心的选择下,在高考时把历史专业改为了审计专业。

2、由于本身对审计不感兴趣,小时候常有捡破烂去卖,然后用卖破烂的钱来买书,在工作单位中也延续了这一良好的习惯,却被单位同事领导判定为精神出了问题,所以在工作单位太压抑,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不得不逃离苦海,以隐士的心态流落到大街上去捡破烂为生,目的是希望在没有父亲及单位同事领导的打扰下能安心的自由的读书,在二十六年间沈巍沈先生读了一千多本书,读的国学书籍最多了。

3、在这街头沦落捡破烂的二十六年中,可想而知沈先生也是受到太多不平公和委屈的,国学本来就包含了哲学,因为沈先生坎坷的经历加上对国学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自然而然对国学的内容已了然于心,以平淡平凡心的处世之道来生活,自然能对国学有独特的见解,也正是这些见解的表述,让年轻人认为沈巍是一代"大师"。

4、沈巍、上海人,父亲大学毕业生、自己也是大学毕业生,今年52岁、在26年前曾是上海审计局公务员,在上海大街上捡破烂了26年,以捡破烂为生。

5、在2019年3个月份,经过了网路人的炒作与挖掘、在二十天内成名爆红于网路,被很多年轻的网红及漂亮的大姐"师娘"追捧为"沈大师",前两天已经"出山"了、将会有一段时间是网路红人和流量明星。

6、沈巍将来的后半生生活将取决于沈巍先生将来这两个月的表现,如果能够坚历大起大落大红大紫而坚持初心、钻研国学,沈先生将有机会成为一代"大师"走上神坛。

7、我送沈先生几句话、借用古人云"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改初心、方得始终,此为大丈夫也!""真名士、自风流"!


一个饱读诗书的流浪者,名沈巍,52岁,公务员!从2011年开始流浪至今已有26年。沈巍肚子里的「料」还真不少,中华五千年文明,他都能说出个道道,从经典国学,到野史三国,乃至于对近代当代的名人名家,都能知其一二,甚至知其三四五六七八。能够做到这一点,还真是常人所不能及呢,不要说我们普通老百姓,就连一些高等院校的讲师,也未必能比沈先生博学多才。

3月份沈巍在几个短视频平台走红,被网友贴上了「国学大师」、「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等标签。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开始,3月20日,近百名主播微商聚集,许多网红美女都争先跟流浪大师合照,并且在网路上迅速传播,并出现一大批「干儿子」「沈师娘」……

一个流浪者,缘何走上「神坛」?在大家的长期的印象中,流浪汉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且不劳而获的人,而沈巍因为读过大学,外加公务员身份,这种强烈的反差,猎奇心理,让大家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可是这种关注是慢性消耗,利益驱动。

趋之若鹜的商家,主播要的是流量,是人气,不是倡导垃圾分类,不是告知垃圾分类互联网?……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已经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1993年,北京率先制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要求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到今天的互联网?垃圾分类……网上说1993年沈巍因垃圾分类和大家意见不同,而离开家庭,离开单位,大家觉得合乎情理吗?他可是公务员!为什么流浪,我们真的需要去刨根问底吗?为什么为了流量去打扰一个原本清净生活的人。

透过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一部分默默看笑话,不出手制止;一部分炒作,炒的一地鸡毛……

以下为他本人自述:

我的父亲是我反思人生的样本。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学的航海专业,从江苏到上海后,他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我出生在上海,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父亲和外婆的关系不好,不知何故父亲常迁怒于我。即使这个样子,我也没恨他。

我喜欢画画,也喜欢读历史之类的书,但他深恶痛绝。有时候,我卖了垃圾买了书,回家时,只能悄悄藏起来,不让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觉了,我才敢在被窝里偷偷把书拿出来看。

那时的语文老师说,我有压抑感。是的,我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

学审计专业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如果父亲很客气地交流,我一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我会选择中文系或者国际政治研究。

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我没有名校背景,对审计专业也不喜欢,但在父亲的约束和压力下,我才做的这个选择。

这辈子,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遗憾。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一份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和文化挂钩,而不是数字。

沈巍说,现在他每天有两件事,捡垃圾和读书。

这次网上走红真是不虞之誉,没想到。不过,这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一辈子没想过成名,人要实至名归,做到了自然就出名了。

看到这段话后,请大家放过这位高素养的流浪者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亘古不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