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他叔叔兼養父石敬瑭來說,後晉末帝石重貴還算是個有血性的男兒,至少他比石敬瑭要傲得多。

不過石重貴的這種血性,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算是一種傲氣,他看不起石敬瑭卑躬屈膝的態度,也看不起契丹那不可一世的傲慢。

石重貴雖有骨氣,但能力不足,為人狂傲

石重貴繼位時三十歲,做了四年皇帝後國滅被擄去契丹,他在繼位第二年就改變了和契丹的關係。石敬瑭時期的後晉,認了契丹皇耶律德光為父,並割了幽雲十六州給契丹,自稱「兒皇帝」(這幽雲十六州,終宋一朝都沒拿回來)。

到了石重貴時期,契丹就變成了後晉的「爺爺」了,石重貴要稱為「孫皇帝」。可這時的石重貴卻不願按照叔叔的做法,繼續侍奉契丹,於是上表「稱孫不稱臣」,打破了契丹和後晉雙方「平和」的局面。

這給了「爺爺」耶律德光一個很好的藉口,於是南下徵討後晉,石重貴也真是走了狗屎運,在兵力、武將、物資方面都弱於契丹的情況下,居然挫敗了契丹的大規模進攻(其實這全靠中原軍民能夠同仇敵愾,非石重貴一人之功)。

契丹暫時撤退後,石重貴就以為「天命所歸」,開始縱色貪杯起來了,所以我說石重貴不是有骨氣,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加上後晉朝廷的攛掇才和契丹撕破臉面的,突然一下子在契丹那裡佔了便宜,面子回來了,也就開始醉生夢死了。

石重貴奢靡好色的情況,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後晉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在繼位四年後,石重貴已經眾叛親離,公元946年,後晉大將杜重威投敵,另一位大將張彥澤則更是乾脆,直接率兵南下,直取後晉國都。

石重貴無法只好投降了契丹,被安排舉家遷居北上,在路上受盡屈辱。幸好是這時契丹皇耶律德光病死,契丹內部混亂,石重貴一家被安排到遼陽居住,日子纔算好了一點。

石重貴在契丹住了二十八年,這段時間裡,幼女被契丹搶走;母親在遷移途中病死;寵妃趙氏、聶氏被契丹王子強娶過去,作為一個皇帝,連身邊人都保護不了,石重貴的心情別說有多悲憤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石敬塘的兒子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