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順治出家的傳言,民間流傳較多,經過金庸小說《鹿鼎記》的藝術加工,不但情節合情合理,而且故事曲折動人,讓這一說法更加廣為人知。

蕭一山的《清代通史》則以專章《福臨之崩與為僧之傳說》保留了這一存疑。文中通過對順治十四罪自責遺詔的分析判斷,認為遺詔「並非遺囑口吻。從容自責,而又切切以子道不終,上廑母慮為言,非生別似不能若是之深憾也。」文中還詳細引用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並通過聯想解讀,試圖佐證。作為史家也不偏不倚記載了孟森先生考證的死於天花說,陳垣先生考證的出家且已削髮為太后阻止之說。

本章最後的結語倒是合理至極,兩說並存: 「因董妃生前奉佛極誠,乃亦沉迷於相教,日與高僧往還,頗悟禪機,遂有效法釋迦之志。惟身體贏弱,又為董妃之喪,哀痛逾分,至欲引決以殉,是以不克永年也。」

從這可以看出來,順治由於董妃之死悲痛到要自殺,由於董妃原來信佛,所以他逐漸也信奉了,經過高僧引導,下決心要出家了。

董妃在順治心中有多重要,看下述記載: 「十四年,董鄂妃產一子,封崇親王,福臨許立為太子,未幾殤。順治十七年八月,董貴妃亦薨,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五日。帝親制行狀,又命大學士金之俊別作傳。」最後還追封為「孝獻莊和至德宜仁溫惠端敬皇后」。

孩子剛生下就封王,想立為太子;董妃死後五天不上朝;順治親自作行狀;讓大學士寫傳;死後追封皇后。這五件事,每一件都不符合當時的典制,而且逾越得有些離譜了。

董妃死時順治只有23歲,如此偏執行事不顧規距,正是為情所困的年輕人的正常表現。偏偏他又常常接觸高僧,受佛教理念的影響從而產生遁入空門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順治遺詔透露了一個信息:他真的看破紅塵出家了。遺詔中的原話是「今不幸子道不終,誠悃未遂」。「今永違膝下,反上廑聖母哀痛。」整個順治遺詔,給自己列了十四條大罪,其中兩條跟用漢人習漢俗有關,另外兩條就是痛斥自己「不孝」。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一個問題來:如果是因病死亡,那麼順治只會留有遺憾而不能稱之為罪過,因為生老病死不是他說得算的。

如果離開母親而不能盡孝算是一種罪過,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他是自己做主離開的,也就是說,不是出家就是自殺。但是好像沒有一種史料提出順治是自己搞死了自己。於是我們就會懷疑:順治認為自己習漢俗是第一大罪,第二第三大罪都是跟「永違膝下」有關,這說明他絕不是正常死亡。因為如果真是病得不行了,那麼他就會抱怨上天不公,遺憾沒有活夠,甚至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順治很自責,認為自己的「離去」很對不起母親。如果順治遺詔是別人後寫的,那必然是在孝莊太后的授意下完成的。如果順治正常死亡,那麼孝莊就會感到悲慟傷心,而不會讓大臣們寫上這充滿恨意和指責的文字。但公佈出來的遺詔大家都看到了,孝莊對順治只有恨意而沒有悲痛,這說明瞭什麼呢?似乎只能說明一點:順治自己可以決定是否「離開」,他是真的厭倦了宮廷生活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小編,誰這麼說的?你把他找來,我打她PP!


皇帝是政治的化身,滿族和蒙族前期是捆綁信仰藏族密宗喇嘛教的,滿族皇帝不僅是蒙古的大汗——博格達汗,又是藏傳佛教的活佛。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五臺山是漢傳佛教文殊菩薩的道場。順治帝、康熙、乾隆三代都多次祭拜五臺山,在哪個信仰之名的年代,這就是穩定統治,宣傳皇帝是菩薩。順治帝最大的可能就是得病死的,在那個滿族統治內憂外患的時候,順治想出家?他不是小說電視劇的福臨。


關於順治皇帝為什麼要遁入空門,那是因為順治悟透了人生,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還是將相平民商人,最終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不得不離開人世。我們的佛祖曾經還是高貴的王子,自從偶然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從此再也不做什麼王子了,當佛祖講經普度眾生,後來唐三藏還去取經學習了。而順治皇帝偏偏奇葩另類,放著皇帝不做,要出家當和尚,那就由著他唄,他喜歡高興就好。然後在歷史檔案上,寫上順治皇帝於某年某月不想當皇帝了當了和尚。今天的我們不要操碎了心,那是順治的家事。


其實吧!順治是的天花死的,但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完全漢化的皇帝,很多措施很得漢族人心,但是因為死的太早,由於被滿語權貴壓迫的底層人民沒有宣洩口,就像楊家將一樣,太原被屠城,山西人開始編排宋朝軟飯一樣的戰鬥力!漢族人一樣意淫順治出家,意淫出一個受以孝莊為首,滿蒙政治團體壓迫順治,逼得他只能出家五臺山!不能不說廣大人民的意淫別出心裁!


關於順治帝出家,這只是一個傳說,至於是不是真的,真心不好說。

不過在傳說裡面,說順治帝是一個癡情皇帝,在愛妃董鄂妃去世以後,順治帝覺得生無可戀,於是,出家當了和尚。


真空門,假空門待探而研之。本該相信,但此時已有漢文化的影響,弄虛作假來應付時局。是夭壽,還是真空門。但我相信前者。一清滿為何奪江山?二孝莊難道巳死了?她連身價生命與名節於不顧焉能不管兒江山???由此可見不是貓二,還有狗二。哈哈哈!。


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


謝邀,重要的事說三遍,順治並沒有墜入空門,順治並沒有墜入空門,順治並沒有墜入空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