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古人已經總結完畢了

凡人所以臨堅陣而忘身,觸白刃而不憚者,一則求榮名,二則貪重賞,三則畏刑罰,四則避禍難——魏書

其實他們都很好理解的,但我也先來簡單的解釋一下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吧~然後再說一下你所說的前排士兵與誘餌的問題。

  • 求榮名

可以理解為想要靠著廝殺獲得提拔與揚名。這項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起,從一個平明到小兵,又從小兵提拔到左庶長,隨後在次年的戰爭中就大破韓魏聯軍直接晉陞為國尉,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了。打仗為了什麼,為了施展抱負、大顯身手,獲得功名利祿。

  • 貪重賞

這個可以參照改革後的秦軍,殺人得賞,殺軍官進爵封田免徭役。而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的典型例子也還是秦國,就是商鞅變法的那次城門立柱!

  • 畏刑罰

聽沒聽說過督戰隊?中國古代時候就有督戰隊了,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看看誰畏死在戰場上後退,發現了後是下次戰爭中當誘餌還是斬立決,這就不一定了。至於二戰德國的督戰隊想必大家都有耳聞,現代化了嗎,又有槍了了,後退者直接射殺以穩軍心!

  • 避禍難

他與畏刑罰有什麼區別呢?這區別可大了,他倆一個是為了自己一個是為了大義!自己不能退,退了身後的國土將失守、城池將被屠、家園將被焚毀殆盡,一切的一切都沒了,所以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哪怕是自己將會以死殉國。

那麼就是因為這四點,所以當前排的士兵都自認倒黴?

當然不是了,要是這樣的話那臨陣的士兵豈不是未戰先怯軍心不穩了?這戰爭好沒打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那怎麼辦呢?

解決方法當然是有的啦!

第一條準備:第一梯隊的士兵必須為精壯的老兵!

第二條準備:戰場上的輪換制度!

這兩條結合起來就是第一梯隊的老兵戰前不會怯戰,而且過一段時間後他們被替換下來時陣亡的人數不會太難看,這會讓第二梯隊的士兵覺得對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自己也一定可以活著回來的。而且有個輪換就能讓士兵知道自己在第一梯隊也並不意味著必死,只要堅持一會後兒完全可以活下來的!

上圖中只是正面戰場的大致樣子,為了便於理解才安排的空隙,其實並不存在那麼大的空隙。

替換時並不一定是雙方鳴金收兵,也有可能是己方擂鼓吹號於是第二梯隊直接頂上而第一梯隊聽聞此聲邊打邊撤第二梯隊上來後直接頂替正面戰場,從而第一梯隊撤下。

可是誘餌們與攻城士兵怎麼辦呢?

用軍隊的老弱病殘、上次戰時臨陣脫逃的士兵、敵對方的貧民、抓到的俘虜,雖然不人道很殘忍,但這些對於主動方來說都是完美的炮灰,而且畢竟可以減少己方主力的減員!

我是黑槍汪~如果認為我的回答對您有用,歡迎點擊關注支持我哦!


參與戰爭的戰士應該明白戰爭的殘酷,有生命致之度外的思想準備。近距離搏殺者若有不公平的心裡作祟,等於送死,只有拚命搏殺纔有生路。再說每次作戰前總指揮都有部暑運籌,誰前誰後都有安排,前排戰士的能力意志都有考慮,並許下勝利之後的獎嘗賞,這就公平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