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joyr8.jpg

这几年热音圈发展出一种模式,就是各大热音社开始出现”教学长”。几年前热音社在校园崛起,多半都会请指导老师,后来因为种种因素,现在趋势已倾向不找老师,改由较厉害的学长姐授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学生越来越强了,环境在变,很多小鬼可能从小学、国中就开始狂练,到了高中已经可以诠释有难度的歌曲,甚至实力不会输给年轻老师…
另一种状况是,现在”网路神人”很多,随便搜寻一下,弹的跟鬼一样强的人不在少数,然后你慕名去学琴,结果…没错,老师是很强,但你还是没有变强,时间一久,就发现你只是付钱去看他表演,你依旧是个鲁废。

其实那位老师也不是不想教,更不是不用心,我想~真正的原因在于教琴是一种专业,不是你会弹就一定能教」

操作乐器当然是基本,但每个乐手专注的地方不同,如果很会弹吉他的人就一定会教,那随便一个屌团的吉他手应该都可以靠教琴年收百万,学生从台北排到台中…如果会讲英文就会教英文,那是不是随便一个老外都可以是英文老师?专注在教学10年以上的吉他手,跟一个台上solo很狂的吉他手比教学专业,不太可能会输,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么简单。


专业的吉他手基本上只要会,不要台上乱尻被笑,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专业的「吉他教学老师」更需要具备
一、教学经验
二、教学研究分析(研究各种解决问题方法)
三、教学技巧(结合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智慧”)


这三件事其实是一体三面,我们来想想纯乐手跟老师的差别,任何一个人学习乐器的过程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好比你今天弄懂了一段Solo,会弹就是会弹,你不会反复去思考、分析你的学习路径[你为何可以弹这段Solo?]。每个人学习乐器先天条件完全不同,一个节奏感好的人很难去理解,为何有人连拍子都对不准…有天,这个乐手出来教课,他发现原来当年自己一下就会的东西,一般人可能要花好几乐个月如果教学就单单定义成:「传授自身经验」,那教学这件事根本就不足以成为一项专业
任何一个老师在讲解一段理论,一个技巧…都需要反复研究,实验,修改,验证…才能肯定的传授,不会老是用著:[啊哀~我当年就是这样练,你这样练就对…]的观念在教学,不是说经验传授不对,所有能成功的经验都很棒,但任何人成功一件事不见得能完全套用任一人身上。所以教学这件事,才需要/值得,被研究

比如一个学生无法自弹自唱?为何?或许是拍子不好?或许是左右手不协调?或许是音准影响统合感官?或许是不好的和弦声音造成排斥?或许是对字不对拍?或许是歌词会跟著切分走?或许是肌肉还没练成惯性?或许是身体律动错误影响手部运作?或许是用歌词带节奏,不是用节奏带歌词...甚至是心理因素,不敢,不想,不愿意,某种学习阴影…原因千奇百怪…
~即便是「拍子不好」这么单纯的原因,又可以再深入分析…为何拍子不好?真的是拍子不好吗?是反拍抓不到?吉他?还是歌词?反拍刷法会抢拍加速造成律动不对?还是切分拍影响正拍旋律?亦或反过来?是知道拍子但手部跟不上?还是手跟得上,但抓不到拍子的间距?对著节拍器声音还是对著闪灯?有开4816分音符拆点练习吗?有使用不同速度去检核是拍子问题还是肌肉控制呢?...
以上这些,专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看的见,一个屌咖吉他手但教学经验少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怎么一个拍子可以产生出千百种状况,然后很错愕不知如何帮助学生..

认真教学的老师会想尽办法解决学生问题…比如对拍子的问题,一般只知道狂对节拍器,但问题有这么简单吗?光是对节拍器训练就有好几种方式/观念引导,可能用歌带,用什么歌去带老师也要先大量做研究,有鼓的?重拍在第几拍?怎么引导学生从鼓对拍?对反拍?对切分?要开4拍提醒拍吗?动作/重音位置会不会影响弹奏的律动?有没有办法自己抓规律性?还是要用人声,有学生只对人声敏感?要开8分音符对吗?这样是辅助帮助?还是反而混淆他?...有些方法对学生是帮助,有些方法是让他走上错误的学习路径

老师若真的用心在帮学生解决问题,自然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技巧/技能,增强分析学生问题的功力…专业的教学老师帮学生解决问题口带里有几10种武器,看你症结点在哪,对症下药,一个非专业的教学老师,会过于用自身单一经验传授,可能无法解决问题,观念也不够全面。


aid739613-900px-Make-a-Living-from-Teaching-Guitar-Step-1.jpg

还有不只教学本身,懂教学的老师还必须具备更多教育观点,比如视野,老师因为走的路多,视野较宽阔,在学习上比较能给你一个长远正确的道路,热音社的学长姐常常都是「上台导向」式的教学(为了满足成果发表),学长教一首歌通常就是硬尻完,然后学弟回家狂练,硬练了一堆似是而非,最惨的就是观念错误,造就日后进步阻碍,不会运用,不会思考,也不会举一反三…好老师知道一首歌的重点/内涵在哪,会去芜存菁帮妳分析,教你观念,活用,什么技巧可以延伸再变化,让你「学一首歌并不只是一首歌」。在挑选练习曲也不会都以成就感,很潮,让你自我满足,可以吸引异性为导向,会更专注在教学价值上,说白一点,就是「老师会帮你挑选值得练习的歌曲/句子」。

人格特质也是好老师很重要的技能,比如耐心,幽默,稳重,智慧,引导你,在乎你(不是会帮你抓歌XD)…,若常常观察一些学乐器的孩子,会发现很多学生持续学下去的动力,真的就是老师好相处,个性棒,有时像严父、有时像朋友,能适时给予鼓励,也能当头棒喝…这些特质是需要教学经验,人生阅历,时间来淬炼的,通常你的神人朋友或只大一两岁的学长姊们,或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就算很会弹,但这些实需要培养的东西,可能就尚嫌不足。


OK~文章至此,你或许会觉得我是那种"会教比较重要"那派,那你就错了,
我文章标题打「不是会弹琴就会教琴」那是上联,下联是「但不会弹琴,通常不会教琴」。
理论是依据实务发展的,尤其以乐器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呈现,对多数人而言,它不是一门学术研究,它需要被拿来展现,需要站上舞台"走秀"。就好像健身,满嘴饮食/运动理论,讲的天花乱坠,衣服一脱,根本是个胖子就算理论再完美,消费者也会认为WTF。唯有「把理论实作化」的人,才会知道那些教学观念、理论、方法有没有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练习。

有一次朋友们在讨论指板迷宫这件事,讨论的很起劲,发现了很多相对位置的音程关系于是条列出一堆公式好像自觉发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但如果你有常常碰吉他的人就知道,当真正在Jam在即兴的时候其实脑袋很难去反射那些复杂的位置(公式),等你想起来那个公式都已经过两小节了,除了依靠长期训练的肌肉记忆,耳朵听力实务上有用多了,所以训练的方向应该是要更重视对旋律、和声的品味,而不是像背公式那样死背位置这就是理论与实务的落差。
所谓现代化科学系统训练法听起来很潮没错,但你试著把世界上所有的音阶*12个调全部背下来,你就会发现那其实一点都不科学XD

乐理更是,很多玩家是乐理狂魔,研究乐理没啥不对,听那些天方夜谭的数学编曲虽然很爽,但那就像读武侠小说练武功一样,在真正理解那些高级数学编曲以前,其实律动感,把每个音扎实的做清楚,把tone好好调整,好好练习每个技巧的touch…那些更值得你花时间去学习(当然除非你对研究理论特别有兴趣或有特殊需求)

所以我说不会弹的乐手很难是个好老师,他可能读了很多,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但并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相对就无法做到我上述的去芜存菁给予学生合适的教材,因为他自己都很难辨别什么是「菁」。


aid739613-728px-Make-a-Living-from-Teaching-Guitar-Step-2.jpg

在这边也分享一下自己选老师的观点,现在音乐教室/工作室林立,广告招生铺天盖地,要选择一个真正好的老师,"实战"很重要,不然很有可能就遇到我说的「满嘴健身理论的胖子」。比如你想当录音室乐手,你就要找有常常在录音的老师,因为他才知道录音室要什么声音,你想学习编曲/作曲,那你要去查查老师的作品,不要老师连个作品都没有在那边大谈乐理圈圈叉叉、写歌叉叉圈圈…若你要学恶心变态的速度/技巧,那就要看看老师有没拍一些神技影片,自己都弹不出来,那不叫神技,叫神棍。


其实今天会打这篇文章,是带点感慨的心态…因为热音圈没有像古典圈般有一些标准的认证可参考,教学产业展发也很年轻,所以市场一片混乱,一个学生要能分辨老师是不是三流乱教,通常已经过了1.2年(实力到了),也就是说已经被骗N年学费了,所以出一张嘴唬烂的老师真的不少。而近年高手/神团林立,也纷纷跑来搞教学,这些强者名气虽大,但要跟每天努力研究教学几十年功的老师相比…经验真的有落差。甚至很多高手其实对”教学”是没有热情/工作态度的,那干嘛来教?其实就是赚点钱谋生,"吉他老师"四个字只是在(希望)成为五月天以前的"过渡期"。





[本日Metal语录]:
不是每个骚货在床上都很会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