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显然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事实。1950年中国人口为5.52亿人,印度为3.61亿人,中国比印度多1.99亿人,印度人口为中国的65.4%。△三十年后的1980年中国人口9.87亿人(增加人口4.35亿人),印度人口6.83亿人(增加人口3.22亿人,中国比印度多3.04亿元,印度人口为中国69.2%。△2010年中国人口13.41亿人(增加人口3.54亿人),印度人口12.1亿人,增加了5.27亿人),中国人口比印度多1.31亿人,印度人口占比上升至中国的90%。△中国2016年人口为13.87万人,2020年时预期人口为14亿人(比2010年约增加0.6亿人)。印度人口13.26亿人,预期2020年超14亿人口(比2010年增加1.9亿人),中印两国人口待平在2020年前后,2020之后印度必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二、事实求是说,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1951年)计划生育的国家。即鼓励扶持一对夫妻生育二个孩子的政策而无法强制执行,人口年增长率低于1.8%(而巴基斯坦长期增长率为2.4%以上)。其计划生育取得了一定效果。2010年之后,印度人口年增长率在1.2%左右,人口年增长率1%无疑最理想。人口过快增长或负增长无疑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则物极必反…


印度人口对印度经济的作用是正还是负得看印度政府的能力,如果印度政府的能力能达到中国的水平,那么人口对经济的作用就会是正,如果印度政府能力不行,印度经济可能就会被大量人口拖垮,变得更穷。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的家庭子女多,但是父母能力强,子女多也能变成发家致富法宝。如果父母能力不强,子女多就是负担,使家庭更加贫穷。


诚邀。

人口和土地以及政权是一个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人口的基数不仅关系到人均占地的比重,也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度。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普遍的人口生产力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截止到2016年统计,印度人口约13.24亿,而中国人口同年是13.83亿人。由此可以看出,印度的人口一直在成正比增长,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印度人口将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并不是说人口多劳动力就一定充足,也并不代表生产技术的先进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特别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一般的规律是,经济越发达,劳动参与率越低,原因很简单,经济发达的经济体社会保障水平、平均教育水平等也会比较高。但印度很奇怪,作为典型的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参与率不仅远低于中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还明显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而且印度也像中国一样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印度的妇女地位和中国的「半边天」可不一样,在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可比中国要严重的多,这就导致了女性社会工作的参与率较少。

虽然目前来看,随著印度官方的一些发展政策,印度的经济也在高速的发展当中,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计算机软体产业,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在印度一些恶性的治安事件常有发生,大部分原因还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经济总体配置分布不均匀。所以说印度的人口对其经济还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完全肯定地说印度的人口对印度经济的作用是正还是负。这既要看印度人口的数量与素质,同时也要分析印度的经济发展阶段,另外还要看印度的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

印度人口总量目前已超过13亿且增长迅速,估计很快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从印度的人口数量来看,印度人口规模比较大,而且年轻人口较多,有利于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回报期。但从印度人口的质量来看,印度巨大数量的人口并没有全部转化为人力资源,人口的整体素质较低,文盲率较高,不利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从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印度比较重视的是农业与服务业,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多,但其农业并不发达,这一领域的隐性失业人口较多;而服务业占用的人口也不多。而用人最多的第二产业却是印度的短板。从这一角度看,印度的产业结构与其人口规模并不匹配。

从印度的能源与资源条件看,印度国土面积仅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除了耕地面积较大之外,其他方面的资源并不丰富,养活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印度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印度未来在这方面的压力更大。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目前印度的人口更多是一种负担。


1丶高素质人才显然是越多越好。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质量远比人口数量更重要。如果低素质人口发展过快,造成人口数量与社会资源及财富不能同步增长,比例失调,反而会给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造成沉重负担。

2丶有一种观点认为:随著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印度可能错过了人口增长的红利期。随著无人商场、无人银行、无人车间、无人港口以及无人驾驶、货物自动化分拣、智能机器人进入家庭服务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用人工智慧和机器人代替人工简单、重复、繁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使用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千倍地高于人工效率,成本也远低于人工成本。印度未来可能已丧失象中国上个世纪80一90年代那样享受人口红利的机会。

3丶未来的人类社会是高科技与新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印度未来是否有本事将它的年轻人口教育、培养成高素质、竞争型人才,这就要看它的造化了。


人口多显然是利大于弊。

人口多,年轻人多,就有更多内需。人口流动迁徙,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生老病死,都需要开支,对本国工商经济有极大促进。

不过印度情况特殊。主要还是种姓制度的遗留问题。大城市稍微好点,种姓在逐步淡化,虽然进展缓慢。但人口占据多数的农村地区改变艰难,高种姓占据土地工商业,控制经济。低种姓认命,不愿离开也不敢反抗高种姓,生活贫苦,又缺乏流动性,对整个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人口的多少对经济的正负作用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辩证来看待。

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此外,人口的年轻化或者老年化占比各为多少也是相当重要的。

以印度为例,目前印度正处于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各项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时期,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如今的印度人口多,且年轻人占比居多,对印度发展经济具有较强的人口优势。

第一点肯定的是,印度的十几亿人口对印度经济目前来说具有正向作用大于负作用。

第一,印度目前正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足够多的人口数量再加上良好的教育体系,可培育出各行各业的人才,对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及支撑作用。

其次,印度大量的人口可比较容易孕育出印度本土大企业,可树立印度大品牌,拉动印度大量就业人口,创造较多的财政收入。较多的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如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那么印度的经济会较快较好发展下去。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口的多也给印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人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包括自然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人越多,耗费资源就越快。等人口红利时期过去后,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也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较少的年轻人资源能否承担起大量老年人的退休后及不再产生产值的生活。

当然了人口多的好处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初期发展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发达国家。人口多并不是一味的增加人口,而是在人口与经济之间形成一个正比,经济人口增长适应经济发展的增长。

我们也能看到,发达一直缺少劳动力,生育率很低,人口较少。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比较不利的,所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鼓励人口生育政策。所以人口多有利有弊,但对目前的印度来说,是利大于弊。


谢邀,说实话,这问题太反人类了,说不好听与纳粹的主张相似。人口对于国家是什么?是主体,没有人口,谈什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此凡是以人为本的政府都是想的是如何解决人口的就业、教育等问题,并把它当作执政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相反,来看人口数量对国家政治经济的作用。更不用说什么人口对经济的作用是负这样反人类的说法了。如果真的得出人口对经济是负作用的结论,难道你会采取措施来削减人口数量?这和纳粹的主张有什么差别!


正常情况下人口红利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正作用,中国制造的崛起正是基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印度因为种姓制度问题,造成地方政府控制在少数高种姓手里,印度刚建国时,因为作为殖民地其实基础比中国要好,但中央的政策法规不能在地方执行,比如计划生育义务教育这些政策,所以印度大部分人口虽然多但都不识字,这些人可能短期会对印度有利但长远看,随著现代科技发展,可能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


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人口增长,必然产生「人口红利」。反之,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则昭示著这个国家和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衰亡。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的大国兴亡周期律,就演绎著不同民族命运共同体人口数量的此消彼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