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李燕星丨北京報道

經過過去一年高價地風險釋放調整之後,房地產企業拿地策略和結構正隨之發生變化。

4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2019年1-3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其中顯示,今年前3個月,TOP10房地產企業拿地總金額爲1904億元,佔TOP100房地產企業拿地總額的35.2%,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從拿地來看,2018年企業拿地佔銷售比超過20%,現在已經下降2%左右,拿地趨於理性。另外,企業去化壓力逐步得到釋放,也保證了現金流充裕。”有市場人士表示,企業還在進一步優化策略。

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大部頭企業除了關注長三角等熱點區域外,中西部也成爲它們的重點領地。

━━━━

房企拿地策略趨於理性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9年1至3月,萬科拿地力度不變,依舊以311億元拿地金額保持榜首;融創拿地勢頭迅猛,以309億元拿地金額躍居第二位;綠地雖以拿地金額225億元居於第三位,但規模有所降低。

其中,融創保持了一貫的強勁勢頭,僅3月就拿地202億元,在土地市場格外耀眼。2018年度業績顯示,融創85%的土地儲備位於一二線城市,3月拿地同樣主要集中於上海、天津、重慶、合肥、濟南等一二線城市,延續其一貫佈局戰略。

與融創一樣保持強勁勢頭的房地產企業也有少部分,比如新城控股,今年前3月以拿地金額189億元位居第四,去年同期僅以77億元位居第二十四位;再比如禹洲地產今年前3月以127億元位居第十一位,去年同期僅以67億元位居第27位。

總體來看,受房地產政策與金融政策調控,爲避免過去高價地高槓桿帶來的現金流風險,多數房地產企業今年前3月拿地的策略還是更加穩健。去年前3月以365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榜首的碧桂園,今年同期拿地金額只有74億元;去年前3月以341億元位居第二的龍湖集團,今年同期拿地金額只有137億元。

多家房地產企業在近期召開的業績會中也透露了今年拿地謹慎理性的基本態度。

甚至拿地表現強勢的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也表示,“往後拿地會非常小心,因爲土地市場偏熱,很多人報名,溢價也較高。另外預計今年售價提高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拿地很謹慎。最近土地市場在快速變熱,但銷售市場還沒那麼樂觀。”

此前一直“單打獨鬥”的中海地產也轉爲增加聯合拿地的比重,其董事局主席顏建國表示,“公司在非公開市場做了不少工作,中海地產先後和中信集團、平安不動產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成立聯合體會減輕資金壓力。另外,我們一般不會比買地面積、買地價格,我們看的是回報率。”

━━━━

“獵金”中西部地區

2019年以來,土地市場熱度依舊不高,房企在經過春節假期低迷的土拍後,3月成交金額略有回升,市場表現向暖。

可以看到的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拍賣回暖跡象是,3月21日,安徽合肥出讓6宗地塊,總成交價格達124.47億元,總出讓面積62.38萬平方米,其中,融創、金地、旭輝這三家均大手筆獲得的3塊地溢價率均超過100%;3月27日,徐州新城區兩地塊吸引了包括保利、萬科、碧桂園在內的18家房企參與競拍,在經過近5個小時、共435輪競價後,最終由新城以18.26億元競得,溢價率達114%;

熱點城市似乎迎來“小陽春”,但上述市場人士表示,“促成這一輪短週期回溫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政策穩定性增強,市場預期變得平穩;二是三四線城市受棚改影響降溫,企業轉入一二線城市;三是經過去年一年降槓桿,今年企業的資金狀況有所改善。”

就房企目前進軍熱點城市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尤其中西部地區備受關注,以TOP10企業爲例,今年前3月它們在中西部地區的土地總成交面積達2483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702萬平方米增長253%。其中,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1~3月各城市羣房地產企業拿地金額TOP10》來看,今年前3月,融創在中西部地區的拿地金額達125億元,在其全國拿地總金額中佔比32%,中國恆大在中西部拿地金額達92億元,在其全國拿地總金額中佔比64.7%,萬科在中西部拿地金額70億元,佔其全國拿地總金額22.5%。

總體開看,房企熱衷的長三角地區熱點城市有杭州、上海、蘇州等;青睞的中西部地區熱點城市包括西安、武漢、鄭州和重慶。

“中西部地區受產業轉型和城市羣崛起影響,已成爲開放新高地。”上述市場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馬琳 劉凱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