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阿膠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在劇中頻頻出現。阿膠的食補作用從古流傳至今。

連太醫也常常用它來作為藥方

唐代也有白居易的這首詩:「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把楊玉環描成了天上的仙女兒,可見在當時楊貴妃的殺傷力有多大。古人稱其膚若凝脂,天生麗質。那麼楊玉環何以擁有如此魅力?

有詩為證

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

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

不難看出阿膠在美容養顏

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今天百姓領購網小編就說說阿膠那些事兒。

阿膠,馬科動物驢的乾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膠塊。是我國傳統名貴的中藥,與人蔘、鹿茸並稱「中藥三寶」,並有「補血聖葯」之稱。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

阿膠的歷史

阿膠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古書云「出東阿,故曰阿膠」。阿膠又稱為「九天貢膠」, 源於清代。阿膠作為皇室貢品最早見於北魏《水經注》「歲嘗煮膠以貢天府」。傳說1871年清朝派四品欽差大臣監製「九天貢膠」,當時皇家專放養12頭黑驢於獅耳山上,冬至時,宰殺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膠成長方塊狀,涼干後進貢朝庭,此名當源於此。

阿膠的製法

從原料驢皮加工成阿膠的過程十分複雜,僅不可或缺的工序就有十幾道之多,依次為泡皮、刮皮、焯皮、化皮、靠汁打磨、過濾、沉澱、出膠、切膠、晾膠、翻膠、擦膠等,而完整工藝包含著40多道工序。因為阿膠為動物皮熬制的膠質物,其性膩,味腥,不易粉碎,為了便於應用,古代即行炮製後方可入葯。

阿膠的鑒別

阿膠是一種名貴藥材,常有偽品混充。正品阿膠黑褐色,平滑,有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碎片對光照視呈棕色半透明狀。氣微,味微甘,膠塊打成粉呈棕黃色或棕褐色。取樣品少許,灼燒,初者迸裂,隨後膨脹,融化後冒白煙,有濃烈的麻油香氣。用熱水溶解後呈水淺棕紅色,清而不濁,會有少量的類白色物質析出,液面有少量油滴。或手持阿膠用力拍打桌面,碎片斷面呈棕色半透明無異物者為真,若拍打軟而不碎者,則疑為偽品。

東阿是阿膠的出產地,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水質和工藝造就了東阿阿膠的精良品質,也成就了東阿阿膠的傳世美名。歷史上東阿的區劃雖屢有變遷,阿膠製造的中心也屢有移易,但東阿阿膠的品質卻千年不變,東阿阿膠的美名也世代流傳。作為一種道地藥材,它永遠離不開地處魯西的這片熱土,永遠離不開勤勞、智慧、質樸的人們,是他們延續了阿膠千年不衰的歷史,萬代相傳的工藝,也是他們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阿膠文化。

阿膠的功效

血病良藥

中醫學認為,阿膠性味甘、平,有滋陰補血。據研究,阿膠含有多種蛋白質、氨基酸、鈣等,能改善血鈣平衡,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此外,阿膠還能升高血壓,防止失血性休克,對動物實驗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阿膠有明顯的補血作用,療效優於鐵劑。

此外,實驗證明阿膠對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中老年人服用阿膠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抗心律不齊等作用。

婦科病良藥

在中藥里,阿膠被稱為婦科的上等良藥。臨床上多用於治療婦女胎、經、產病和一些內科疾病。《金匱要略》中的「膠艾湯」,就是將阿膠9克(烊化)與川芎、甘草各6克,當歸、熟地、艾葉各9克、白芍12克同用,主治妊娠腹中冷痛或產後下血不止,屬經典之方。

經期——滋陰補血

月經造成的血虛,經前或經期或經後均可用阿膠滋補。但淤血、月經量過多所致血虛者經期一般不宜用阿膠進補;而血虛明顯者也不能單用阿膠,必須配伍其他中藥。中醫認為,氣和血密切相關,故可將阿膠20克、黃芪20克,和適量紅糖、糯米一起熬粥,製成一道「氣血雙補粥」。

孕期——聚血養胎

由於阿膠既能滋陰、養血、補血,又能安胎,完全可以在孕期服用,尤其是體質較弱、有貧血癥狀的孕婦,可服用阿膠補血膏、阿膠補血顆粒等製劑。因為婦女懷孕後,急需大量營養物質,而嬰兒的營養全賴母親血液供應,因此更需要聚血養胎。現代研究表明:阿膠補血膏、阿膠補血顆粒內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銅、鋅、鐵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鈣質,長期服用,對孕期、產後女性可顯著補充營養,提高母乳質量,幫助孩子吸收鈣質及其他營養物質。可謂「一人得補,兩代受益」。

再來看看阿膠都適用於哪些人群呢?

屏幕前的你中招了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