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時,漢惠帝劉盈雖然為天子,但是大權都在呂太后手裡,惠帝基本上沒有什麼權利。而劉盈是漢高祖劉邦死後繼位的,而曹參是蕭何丞相死後,才為相國的。

蕭何丞相的治國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並且蕭何之法那也是漢朝法典的依據。但是曹參為相後,已經是呂后亂政的時候,國家大事都是呂后說的算。

曹參雖然身為丞相,並沒有做出什麼新的政策,都是一些蕭何以前的政策。

而劉盈雖為天子,但是自己有沒有什麼權利,而劉盈有又想有一番作為。可是他看到丞相曹參並沒有什麼好的政策。於是有一天就把曹參找來問他。

曹參反問漢惠帝劉盈道,問劉盈的能力和高祖劉邦的能力如何?又問自己的沒能力和蕭何如何?

劉盈回答說,自己的能力不如高祖皇帝,曹參的能力似乎又不如蕭何丞相。

這時曹參道「既然皇上的能力不如高祖皇帝。我又不如蕭丞相的能力,又有呂后垂簾聽政。在這樣的情況下,皇上能做個守成之君,我能為守成之臣已經是不錯了,還能有什麼要求呢!」

漢惠帝想了想,也覺得曹參說的在理,於是後來就有了蕭規曹隨的典故。所以並非曹參不忠,而當時情勢如此而已。


漢初七十餘年間,承秦末戰亂之弊,為解決人口銳減、財政枯竭的大問題,從高帝劉邦開始奉行道家的「無為」思想,在國家治理上推崇「法貴有常,政尚清凈」的原則,盡量減少對社會的幹預,以此來達到與民生息、恢復生產的目的。擁護這種治理思想的高官很多,其中相國曹參便是積極實踐者。

惠帝二年(前193年),相國蕭何薨逝,臨終前推薦平陽侯曹參接任,並得到朝廷的同意。曹參年輕時曾在沛縣擔任獄掾,跟劉邦、蕭何都是關係不錯的「鐵哥們」。劉邦起兵反秦時,曹參傾身追隨,平生大小數百戰,為漢帝國的肇建立下汗馬功勞,論戰功居武官之首,所以被劉邦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是朝廷極為倚重的股肱老臣。

雖然曹參功勛卓著,在擔任齊國相國時的政績也頗佳,然而等到他接任帝國的相國後,其表現卻讓朝廷大跌眼鏡。原來這位相爺上臺後,對前任制定的各種法令絲毫不進行更改,只是將府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官吏貶斥,將質樸無文的屬員提拔上去,此外再沒有做出過任何的變化。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見《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曹參在任時非常舒心散漫,每日退朝回到官署治事時,都是把大小事務交給屬官去處理,自己則在官署當中喝大酒,天天如此。同僚和賓客們見曹參整日酗酒不理政事,出於好意便紛紛上門相勸。可每當此時,曹參都會拉著他們喝大酒,直到把對方灌醉、始終無法開口相勸為止。

屬官們見相國如此,也紛紛起而效尤,在官署中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非常不成體統。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對此非常厭惡,便勸相國要約束一下他們的行為,以免招致皇帝的斥責。然而曹參聽後卻不以為然,反而也加入到酗酒狂歡的隊伍中,與那些官吏們互相應和,顯得非常荒唐。

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閑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引文同上。

惠帝對曹參的放縱行為很是不滿,便授意曹參的長子、御史大夫曹窋利用假日休息的機會,回家好好規勸一下相國,不要總是飲酒放縱。可當曹窋將皇帝的話變成自己的語言來規勸其父時,曹參卻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他二百板子,並叫他立馬滾蛋。惠帝得知消息後,心中非常氣憤,所以等到曹參上朝時,便在朝堂上責備他酗酒廢事,並說曹窋的話就是他的意思。

曹參對此早就心知肚明,如今見皇帝翻臉,倒也沒有表現出驚訝和恐懼,只是脫下帽子叩頭謝罪,然後問了惠帝一句話:「陛下自認為和高帝比,在聖明英武方面誰更強?」惠帝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是想了想還是回答道:「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聽後點點頭,然後又問道:「陛下覺得老臣和蕭相國相比,誰更賢能一些?」惠帝不假思索地說:「您可能比不上蕭相國。」

曹參聽後再次點點頭,然後不緊不慢地說到:「陛下所言極是。高帝與蕭相國平定天下後,制定的法令政策已經明確,對國家大小事務都有合理和詳細處置方式,如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惠帝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對曹參說:「相國說的很對,既然如此,您就隨意吧。」

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引文同上。

曹參明白皇帝讓他隨意的真實含義,所以此後繼續飲酒作樂,直到去世。惠帝六年(前189年),曹參薨逝,謚號為懿侯。曹參在任時雖然沒有制度創新,但也沒有胡亂作為,使民間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依然不小。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


曹參在漢高祖時,因戰功被封左丞相,當時的丞相是蕭何,也是他成為丞相的最大阻力,終於在漢惠帝二年,等來了蕭何的死訊,順利上位。上位之後分析形式,覺得自己資歷夠用,年紀也大了,之前一起的夥伴們該沒的也都沒了,收拾了幾個喫閑飯還搞事情的大臣之後,就開始做甩手掌櫃混工資。但是作為老闆,漢惠帝就開始琢磨,是不是自己領導的不好,你有二心,纔不儘力輔佐我,為我打工賣命呢?就派人試探。曹參也是聰明人,很快明白了自己是被惦記上了,於是決定向漢惠帝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你看你能力不如你爸,我能力不如蕭何,咱倆守住這份家業不就行了,百姓安居樂業,這不是一個明君最想看到的畫面嗎?於是兩個人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