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形容太阳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可一般来看太阳不是黄色的吗?


简单的讲决定恒星颜色的是恒星表面温度,温度越高越蓝,温度越低越红,常用的哈佛恒星光谱分类法把表面温度从高到低分成O、B、A、F、G、K、M型。太阳表面温度大约5800开,属于G型光谱主序星颜色的确偏黄,所以G型主序星有时被称呼为黄矮星。

著名的赫罗图,注意太阳位置

主序星光谱案例,太阳属于G2V

所以从科学角度讲太阳的确是黄色的而不是红色的。


不同的场合和时间,答案都不同。

太阳是个炙热的辐射体,本身应该是白色的。在日落(或者日出)时,阳光斜射,在大气层的路径比中午时长。同样是因为瑞利散射,靠近地平线,太阳看起来会逐渐由白,变黄,变橙黄,变红。

所以人们眼中太阳并不总是红色。

太阳可以是金色的,古称金乌

乌就是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的三足乌,用为太阳的代称。汉 刘桢《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 唐 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元 武汉臣 冯玉兰》:「看东溟渐升玉兔,早西山坠尽金乌。」 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绝句》:「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

太阳可以是红色的,古称赤鸦

唐 聂夷中《往京寄同志》:「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

太阳可以是白的,白日

《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孔颖达疏:「谓我之言为不信乎,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后汉书·郎𫖮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

所以太阳即有红色也有黄色的,但只是在很小一段时间内。那为什么我们一般会用黄色(或者说金色)或者红色来描绘太阳呢?这似乎更是一个认知问题。

原因一,可能是我们会无意识地把太阳与火联系到一起,它们都发光发热。而日常看到的火焰一般是黄色或红色的,所以会自然地把太阳想像成黄色或红色。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二:因为蓝与黄互为补色,在白天的蓝天上,太阳看起来会显得黄一些。

原因三是白天太亮看不清,但同一个太阳到了日出日落就变得金黄甚至火红了。朝晚霞满天火红,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

原因四是解放战争以后,我们的意识形态把红军的红与太阳人为的联系在了一起。

最后一个原因,火耕时代以来,红色是人类掌握的最普遍的语素,原始部落可能没有金色,但一定有(血)红色。


太阳代表生机蓬勃,红色代表伟大祖国!太阳是红的,很合理啊!


初升或者将落的太阳由于入射角度问题,经大气吸收后确实看起来是红色的。你说的黄色一般是中午时,入射角度不同了。

关于红太阳还有一则轶事:文革时某剧团布置演出舞台,要做一个「又红又亮」的红太阳。但实际做出来发现,如果很红就不可能很亮,如果很亮就不可能很红,后来还专门为此请教了物理学家。皆因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心中最红最亮的太阳……」


因为,太阳象征著党,象征著国家领导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