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蔡英文(后中)18日在台北国宾大饭店出席「三三企业交流会107年7月份例会」,图片来源:中央社

读者投书:张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

日前,蔡英文总统受邀出席「三三企业交流会」,她在回应有关台湾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时说,现在年轻人的语言能力普遍比上一代好,许多小朋友会用外语在线上学习新知,所以年轻世代比我们有国际化。蔡总统会有如此的回应,可能是她不清楚整体年轻人的外语现况,亦或是教育部长悬缺过久,她不知道教育系统已出了状况。

语言是一沟通工具,是吸收新知的有效方法,笔者亦相信下一代的外语程度,比上一代好,但却不是普遍现象,因为错误的教改,使得入学方式的多样性,造成城乡教育的落差,大学林立加上少子化,导致教学的内容和品质,必须随学生的程度调整。因此,有经济能力且有心的家长,会专注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在选择高等教育学府上,但这样的家长并非多数。虽然家境小康,有上进心,有兴趣的学生,会积极充实自己在外语上的能力,但有如此企图心的学生已不多见。

教不严,师之惰。说来惭愧,笔者从事教职近三十年,服务的学校属于高教的中上段,深深感受到就读英语学系学生的程度每下愈况,目前程度合格的学生恐只占全班的半数。问其念英语系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要求,因为英文不好,比较好念,换个兴趣,可接触外国人等,笔者还遇过连英文字母都念不齐全的学生,真正想在既有基础上,求取更高知识的学生不多。五月间,笔者和北部几所学校的教师商讨国际研讨会之事,大家的共识是,现在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待加强,部分教师甚至表示无法再接需使用英文的产学合作案,可见年轻世代的英语能力并非像蔡总统所言。

年轻世代使用网路者多,但用于学习者少,大多数是用在社群连结,追娱乐新闻,缺乏对国际重大新闻的关心。二0一六年英国国际市场调查机构Ipsos Mori将台湾评为「国际无知度」第三名,仅次于人口庞大的印度和大陆,以说明一切,这也反映出校园中有外籍生,对本国生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观的,不一定成正比。

国际观的定义可从宏观和微观探究。宏观上,是以国与国,或国与国际重要组织间的重叠互动,其过程和结果对全球的影响。意即,年轻人应该知道国际间任何关系的变动,所产生出的蝴蝶效应,对相关国家,甚至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连动结果。微观上,是从国际关系的互动中,了解其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弊得失。意即,青年人应该知道国际关系的变动,将影响国家的发展,个人生涯的规划,家庭组合的要求,职场选择的优先。然而,现在的学子能清楚指出我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的位置屈指可数,更遑论知道东南亚国协的历史演进。

蔡总统出席三三会,应该抱著听取经济发展建言的态度,但所表现却像是在参加辩论会。蔡总统表示施政的目的是为下一代打拼,但所言却是反映出远离年轻世代的想法与现况。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