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摄影对我来说,我想可能所有的艺术创作,对艺术家或者是创作者来说,它其实都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对我来讲也不例外。」摄影师-马瑄说道。「在拍摄这些所有的舞娘、真正的舞娘的时候,我的看见是我对于他们的有血有肉的一些故事。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坚毅、他们在幕后真正自己的那一种生命力。他们可能3、40岁、生过小孩,身材也不是那么样的完美,可是他们对他们的工作,以及对这件事情的热忱跟坚持,完全没有输任何专业的人。」

 

 

《台湾舞娘》策展人-许益谦Michael说:「她拍的不是一个剧照,而是透过她自己的心里面的感受,去升华跟去私化那个现场,这个事情让我印象非常地深刻。对我来讲我觉得全场里只有一张作品,这张作品就是那个舞台上发生的那些片段的事情,今天被呈现出来,它是被切片、变一张一张的,可是我们把它还原在那个现场,它其实是动态的。所以对我来讲全场只有一张照片,就是叫台湾舞娘那个舞台。」

 

谈到此次摄影作品,马瑄说:「我很喜欢我的作品里面,是有诗意、有画意的,它有点抽象,不是很完整,它有自由度,所以观众可以去想像、去探索里面的故事。像我这次的主视觉,我在左下角那边留了一点线索,是一个塑胶的板凳,如果你愿意再深究一点,左下角的舞者她的脚是翘起来的。我们什么时候脚会翘起来?休息的时候脚酸了嘛!我觉得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的美丽,反而让我们更能够去敬佩他们对于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工作的坚持,及他们的生命力。」

 

Michael说道:「我们讲摄影作品,它是透过什么呢?它是透过左脑到右脑。左脑是什么呢?左脑就是结构。结构是什么?就是构图。所以人家问摄影大师布列松说,摄影是什么?他说 Layout、Layout、Layout,就是构图。可是那东西会让你作品上来讲,因为太过于线性、太过于逻辑的思考,就会流于了客观的写实。我觉得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还是主观的感受。我观察马瑄,她在左脑跟右脑使用上其实非常均衡,这个其实还满特别的。」

 

谈及丈夫Michael,马瑄说道:「 Michael他跟我非常的close,做什么事情几乎都在一起。因为两个人都很close,在刚开始,他批评我的时候我会有点生气,会觉得都没有鼓励。像小朋友要成长都要有鼓励对不对?你一直骂他反而揠苗助长。可是后来我就慢慢了解,其实他是好意,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希望他比别人好。」

 

许益谦Michael也说:「基本上我是一个眼高手低的策展人,我自己年轻时想做艺术家,也跟老师学过一些创作,那我终究没有走向艺术这个工作。可是对这个事情来讲,艺术大概跟我的生活,或是讲得比较沉重一点,跟我的生命其实已经连结在一起了,艺术这个血液会在你的身体里面流窜著。那对我来讲,我看待马瑄的创作,有比看别人的作品还再严苛些。我想大概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会比较高。艺术创作其实批评、鼓励这两个元素,都需要同时存在。」

 

马瑄笑说:「其实他常常鼓励我,也对我非常好。我常说我应该在仁爱路的圆环那边立一个牌坊,上面写「模范丈夫」,然后把他所有事迹都写在两边。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懂得鼓励、然后非常爱他的家的一个人,在这里要给他一百分。

我们收了一张廖德政老师的一张《孤挺花》,其实那时我第一次看到时,我很喜欢,廖老师一个人坐在那边,深情地看著他的作品。我就说:老师我要买这幅。老师就说:马小姐啊,不好意思,这幅不卖。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就等两年我再画一幅给你。过了没有几年师母就过世了,他为了师母的丧礼做了一本小书,里面说了一些他们之间的故事。他说师母在临终时,把我喜欢的那幅《孤挺花》还给老师,说:「这是你送我的礼物。那我现在要走了,你要好好地保存它。」我看到那个我才知道,为什么老师不肯把那一幅画卖给我。一直想到了他们的鹣鲽情深、那么深情的一个故事,我每次看到它的时候,每次都很感动,每次想到时都想流眼泪。

这些故事再再都启发我们,像我常记得这个故事,就会很珍惜我跟Michael之间夫妻的情感跟相处的时间。那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创作家,他们能够给人的一些启发。所以在所有的作品里面,我都希望我或许能够给我的观视者或是我的收藏者一些诸如此类的感动。」

 

📍 台湾舞娘 马瑄摄影展

展期:2018/09/15 ~ 10/21

地点:形而上画廊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9号7楼

 

更多文青艺廊:https://goo.gl/VoPjG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