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榮說,在貨櫃業務部分,預計高雄港今年貨櫃量可維持成長,連續5年站穩千萬TEU貨櫃大港,以維持臺灣港羣貨運樞紐地位。(圖/記者黃守作攝,2018.10.31)
▲推動自經區,目的當然在於拚經濟,但要拚經濟,就不能無視中國大陸的存在。(圖/NOWnews資料照)

最近「自經區」或「自貿區」再度成為國內政壇的話題焦點,綠營反對的主要理由,套用總統蔡英文臉書發文裡的一段:「把『中國貨』在『自經區』轉一手,變成『臺灣貨』。」但如果「自由貿易」是臺灣經濟發展必然要走的一條路,那麼,臺灣閃得開中國大陸嗎?

5月1日行政院院會通過了「海關進口稅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大幅降低包括日本清酒在內的15項農漁工產品關稅,目的是為了爭取臺灣加入以日本為主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為什麼臺灣會積極推動加入CPTPP呢?除了加入之後,臺灣等於一次「交到11個朋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中國大陸不在CPTPP的名單裡。目前CPTPP的會員國,除倡議國的日本外,還有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大洋洲國家,再加上墨西哥、加拿大、智利、祕魯等美洲國家。雖說未能將北美最大的市場美國納入,但如果臺灣能夠加入CPTPP,則對未來發展國際貿易,將有莫大的助益。

▲臺灣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加入CPTPP,擴大臺灣在東南亞、東北亞、大洋洲與南美洲的貿易合作伙伴。(圖/翻攝自經濟部國貿局網站)

不過,從現任總統蔡英文所推出的「新南向政策」來看,蔡政府明知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大陸,仍希望藉由該政策,將經貿的焦點轉移到東協十國,甚至是南亞的印度次大陸上。如果是這樣,那麼,臺灣就很難避開中國大陸了。

原因很簡單,對「新南向政策」來說,最有助益的,是加入東協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因為除了前述也已加入CPTPP的新、馬、越、汶與日本、澳洲、紐西蘭等七國外,RCEP還包括了東協其餘的六個會員國:柬埔寨、泰國、印尼、寮國、緬甸、菲律賓。但在此同時,RCEP的會員國也同時包括了韓國、印度與中國大陸。

▲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想切進東協、印度等市場,就繞不開RCEP,更繞不開RCEP會員國的中國大陸。(圖/翻攝自東協官網)

目前全球幾個最大的單一市場,包括了中國大陸、美國、印度、歐盟,但到目前為止,臺灣除了在馬英九執政時期,與中國大陸簽訂了ECFA外,臺灣想介入其他幾個超大型市場,都很難繞開兩岸關係這個議題。

以美國為例,今年2月,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訪臺時,便表示臺美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關鍵,在於美豬與美牛銷臺的議題。但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討論臺美FTA這個議題,美方對臺的要求就不斷變化,甚至包括要求與中國大陸三通。隨著美國退出了CPTPP的前身TPP後,臺美FTA這個議題已遭美方擱置很久了,如果要重拾談判,那麼兩岸的關係勢必是其間重點之一,但隨著明年又將是美國總統大選,美方開出的條件也將視川普是否連任,而有很大的不同。至於歐盟,連談都沒開始談,就謝謝收看了。而想前進印度及其他東協國家,最快的途徑就是RCEP,那就更繞不過中國大陸。

不管藍綠,都喜歡把「拚經濟」掛在嘴邊,天天講、月月念、年年提,到底這個經濟要怎麼拚?從實務上來看,中國大陸就是一個世界級的龐大市場,如果為了政治因素,一味迎合陸方要求,當然不符合臺灣利益。但反之,無論如何都排斥與中國大陸來往,也無助於臺灣經濟的長遠發展。

既然臺灣要拚經濟,很難繞過兩岸關係這個關卡,那麼,如何在保持臺灣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盡力維持一定水準的兩岸關係,纔是政治人物應該傷腦筋的事情。

政治人物別再為了選票嘴炮了,臺灣要做的事還多得很。

相關文章